诗论《琵琶记》的戏剧结构和词采特色

《琵琶记》是元代作家高明创作的南戏,它的问世标志着南戏文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琵琶记》又有“南曲之祖”的说法。
1.《琵琶记》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贵。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
2.两条线索在剧中交错出现。使剧情发展有起伏,场面安排有热有冷,脉络清晰而富于变化,在舞台上浓缩了人间奢华和凄惨。强烈的贫富对比,使观众把同情集中到赵五娘身上,为她感叹,为她落泪。
3.《琵琶记》的曲词也很出色,作者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唱词来。如牛小姐的唱词文雅华丽,赵五娘唱词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

为您推荐

犹抱琵琶半遮面(译义及出处)

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 |原形容琵琶女的羞怯神态。|后也形容人做事遮遮掩掩。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罗维扬《文学咏叹调·桂林默契》:“王蒙,作为..

一分筝音,二分琵琶(筝琶)(典故)

唐·李肇《国史补》卷下:“于頔令客弹琴,其嫂知音,曰:‘三分中一分筝音,二分琵琶,绝无琴韵。’” 唐·于顿嫂能知音通律,曾一次评论说:倘合奏之乐为三分音响,其中一分是筝音,二分是琵琶音,并无有琴的声韵。后因以用为知音之典..

琵琶别抱(典故)

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的是一个教坊弹琵琶的女子沦落天涯的悲惨人生。 她在年轻的时候,也曾名盛一时,“十三学得琵..

马上琵琶(典故)

抱起琵琶进磨房——对牛弹琴

琵琶:弦乐器,用木料做成,有四根弦,下部为瓜子形的盘,上部为长柄,柄端弯曲。 是民间流行的乐器。磨房:磨坊,磨面粉等的作坊。对牛弹琴:《庄子·齐物论》:“非所明而明之。”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簧(huáng黄):乐器里用铜或..

【结构 构造】同义词解析及例句

结构jiégòu 构造gòuzào 名词。 指各组成部分的安排、组合和相互关系的形式。 “结构”强调各组成部分彼此的连结方式或结合方式;既可用于一般具体的物体、物质,也可用于文章、语言、艺术作品等表示一定意识内..

琵琶记(古书情节)

元高明名剧。题目是:“极富极贵牛丞相。施仁施义张广才。有贞有烈赵真女。全忠全孝蔡伯喈。”第一出有《沁园春》词概述全剧情节:“赵女姿容,蔡邕文业,两月夫妻。奈朝廷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