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一.《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二.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
1. 巧于构思,如“空城计”一段作者将其插在“失街亭”和“斩马谡”之间,使之成为两个一般性情节之间的点睛之笔。
2. 采用传说,作者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如“桃园三结义”、“借东风”、“孔明吊丧”等。
3. 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既与拥刘反曹的倾向一致,又突出了关羽的勇武凛然气概。
4. 张冠李戴,如“怒鞭督邮”本来是刘备所为,小说中改到张飞头上,以免有损于刘备的“仁君”形象,并突出张飞的爽直鲁莽性格。
5. 善于铺叙,如“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有几个字,而《三国演义》中对此进行了精心构撰,先是先声夺人,进而又写刘备在三次寻访是一再误认,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为您推荐

虚虚实实俗语释义及例句注释

诸葛亮用兵(1) 棉花堆里放秤砣 【释义】: 比喻时隐时现,变化莫测,使人难以捉摸。 【注释】: (1)《三国演义》故事。 诸葛亮施计到魏国属地陇西割麦,以补充军粮。诸葛亮令姜维等三人都扮成诸葛亮模样,各带一帮人马,..

前七国志孙庞演义(古书情节)

吴门啸客作,生平事迹不详。全书共二十回。写前七国时,燕王将燕丹公主许与孙操为妻,生三子:长名孙龙,次名孙虎,幼为孙膑。孙膑长大,得知其父被秦将白起等打败,燕王追回..

五虎平南演义(古书情节)

清佚名着小说,是《五虎平西演义》的续篇,共四十二回。 说的是北宋仁宗年间,以狄青为首的五虎将征服西辽后,告假三年荣归故里;不料就在仁宗嘉祐四年九月,南蛮王侬智高在广..

后七国志乐田演义(古书情节)

三国演义(古书情节)

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明代罗贯中着,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它的题材来源于陈寿着《三国志》及裴松之注、野史杂记、民间传说、宋元戏剧、元刊《全相三国志平话》等..

封神演义(古书情节)

明朝许仲琳着的长篇神魔小说,共一百回。纣王到女娲宫进香,看见女娲圣像瑞彩翩跹,宛然如生;不由神魂飘荡,陡起淫心,题秽诗而返。女娲见诗愤怒,派狐狸精、雉鸡精和玉石琵..

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古书情节)

别题《三保开港西洋记》,简称《西洋记》。作者罗懋登,明万历年间人。全书叙述明永乐年间三保太监郑和与王景弘率领船队为抚夷寻玺下西洋征服外夷三十九国,都来朝贡明朝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