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黑白片
摄制:明星影业公司
编剧:严独鹤(根据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
导演:张石川
摄影:王士珍、董克毅、威廉生
演员:胡蝶(饰沈凤喜、何丽娜)郑小秋(饰樊家树)龚稼农(饰陶伯和)夏佩珍(饰关秀姑)王献斋(饰沈三弦)萧英(饰关寿峰)谭志远(饰军阀刘将军)
【故事梗概】
民国初年的北京,雄伟的前门箭楼,热闹喧哗的天桥市场。
富家子弟樊家树从杭州到北京读书,寄居在表兄陶伯和家中。一天家树漫游天桥,在茶馆喝茶时,与卖艺耍把式的关寿峰相遇,家树钦佩关寿峰的武艺,关寿峰看重家树的学识,二人谈得投机。第二天家树登门拜访,二人喝酒交谈,关寿峰介绍自己的女儿关秀姑与家树相识。几天后,家树再访关家,关寿峰全家已迁往它处,怅然而归。路上遇到卖艺的沈三弦,沈三弦感谢家树的慷慨解囊,令唱大鼓的侄女沈凤喜再唱一曲,以作酬谢,曲罢二人交谈融洽,家树欣赏凤喜的美貌和技艺。三弦和凤喜邀请家树去沈家玩,于是樊家树和沈凤喜二人来往亲密。
陶伯和夫妇见家树日日外出,恐他有外遇,强拉他去舞厅,并介绍何丽娜与他认识,何丽娜对家树一见倾心,倍献殷勤,但家树却淡然待之,因他已钟情于凤喜,并给凤喜购置了新宅院和家具,出资让凤喜去读书。
一天在街上,家树遇到神色焦虑的关秀姑,原来关寿峰因病急需住医院,家树资助关寿峰医药费。关寿峰病愈出院后,请家树到家中吃饭,并表演武艺,这时秀姑也倾心于家树,但她把感情埋在心底。
丽娜到陶府看望家树,而家树在凤喜处相会,丽娜在家树的房内看到凤喜的照片,发现凤喜与自己长得极相像,告之陶家,陶伯和怕家树不安心读书,便告诉樊家父母,家树被叫返杭州。
沈三弦结识了军阀刘将军的副官黄爷,黄爷在沈家见凤喜美丽聪明,起了歹念,欲勾引凤喜,见计不成,便向刘将军推荐,刘将军强行把凤喜纳为小妾。在刘府的淫威下,凤喜发疯了,病情严重。家树返京后得知凤喜成了刘府姨太,万分沮丧。丽娜不时去安慰,樊、何二家也尽量促成他俩的婚事。
这时全国的抗日情绪日趋高涨,关家父女到抗日救亡的前线去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关寿峰成了其中一支队伍的总指挥。关家父女暗杀了卖国求荣的刘将军,并抢出了奄奄一息的沈凤喜。丽娜邂逅秀姑,对秀姑的英勇行为十分佩服,在秀姑的影响下,丽娜说服其父捐出大笔资产,建造兵工厂和战地医院支援抗日联军,丽娜的行为感动了家树,二人订了婚。
这时的凤喜却命归黄泉,葬入西山。秀姑和丽娜陪同家树祭扫凤喜坟墓。祭后,秀姑重返前线。家树在凤喜的墓碑前流泪不止,碑上写着:“故未婚妻沈凤喜女士之墓,杭县樊家树立”。
【评析与欣赏】
《啼笑姻缘》由明星公司摄制于1932年,无声片。原计划拍上、中、下三集。由于张恨水的原小说在当时十分流行,几乎是家喻户晓,认为拍成电影后一定会大获成功的,因此改成六集,并集中公司的全班人马投入拍摄工作,想不到拍摄计划竟与大华公司撞车了,大华也在筹拍《啼笑姻缘》,于是两家公司对簿公堂,最后经人从中调停,大华公司让步,但明星公司须向大华公司赔偿经济损失。张石川一心指望《啼笑姻缘》拍成后赚大钱,不惜功本,对六集电影进行部分配音,并在每集电影的最后一本片子用有色片。所谓有色片,仍是单色片,或红或黄,并非后来的彩色片。但在当时还是挺吸引人的。然而,结果却是一场大悲剧,待这套影片全部拍完之日,正是九·一八事变爆发之时,国难当头,观众对于《啼笑姻缘》之类公子多情佳人薄命的影片不感兴趣。而且原小说对军阀暴行的揭露还有一定深度,但在影片中却被冲淡抹煞了,甚至在后几集中还出现了早被观众所反感的武侠片的俗套。所以影片上映后,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营上的失败,使明星公司出现大额赤字,公司“濒临破产”。
1932年时的中国电影已处于有声片和无声片同时并存的时期,明星公司早在1930年就拍成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由胡蝶主演的《歌女红牡丹》。中国最早的有声片是蜡盘有声片,也是最简陋的有声片。它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电影先按无声片拍好,然后演员到唱片公司把背熟的台词录到蜡盘唱片上,电影上映时,一面在银幕上放影片,一面在留声机上放蜡盘唱片。所以银幕上人物的口型往往和说话声音对不上,有时电影上张口的是男演员,而出来的声音却是女音,形同唱双簧,让人啼笑皆非。然而,对于这样原始的电影技术,明星公司已经不堪负担了。因为要从美国进口全套包括摄影机、录影机、聚光灯在内的器材,还要聘请美国负责摄制、录音、洗印、剪接方面的技师。由于有声片的耗资较大,当时不可能把每部电影都拍成有声片。非但制片公司拍摄有声片需要有全套设备,连电影院也需有放映有声片的设备,更新设备对于中小型电影院是一笔不小的款额,一般投资不了。因此这类电影院只能放映默片。
《啼笑姻缘》虽然有几集有些配音,实际上还是属于无声片。但与一二十年代的默片相比又进了一大步。
首先是拍摄镜头不局限在摄影棚里。为了增加影片的真实感,郑正秋提出到北平(京)去拍摄外景。1931年《啼笑姻缘》摄制组到达北京时,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兵侵占中国的东北三省,张学良奉蒋介石之命,采取不抵抗政策,10万东北军不战而退入关内,国人对张学良不抵抗举动十分震惊和气愤,不久便传出:九·一八事变的当夜,张学良和胡蝶欢歌对舞于天国饭店的消息。胡蝶是《啼笑姻缘》剧组的主要演员,红极一时的大明星,于是社会舆论大哗。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于当年11月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了著名的打油诗《哀沈阳二首》: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家,那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令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
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抢佳人舞几回。
但张学良和胡蝶都矢口否认有过此事。事隔50年后胡蝶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在事变之后方始到达北平的,在北平期间因为三部影片同时开
拍(笔者注:指《自由之花》、《落霞孤鹜》),生活极其紧张,所以空闲时间不多。我和张学良不仅那时素未谋面,以后也从未见过面,真可谓素昧平生当时,我是回到上海才知道有这么一段公案的。”
除了增拍外景之外,《啼笑姻缘》与早期的默片拍法,有了比较完整的拍摄设备,并有专业技师负责拍摄和剪接,因此有电影蒙太奇的运用,电影不再是摄影机前的戏剧了。
《啼笑姻缘》与早期默片相比,电影演员的艺术水平也大有长进。在30年代的中国影坛上活跃着一大批艺术上有突出成就,为观众所喜爱的电影明星,他(她)们是由各电影公司自己培养和发掘的,各有特色。《啼笑姻缘》的主演胡蝶就是杰出的一员。胡蝶16岁时考入洪深等人主持的中华电影学校,第二年起就主演《梁祝痛史》等20来部言情片、古装片。20岁进入明星公司,参加张石川导演的《火烧红莲寺》剧组,扮演红姑,一口气拍了18集,成为武侠红星,名声大振。所以30年代,胡蝶是明星公司的首席红女星,与张石川成了固定搭档,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的影片拥有大量的观众。当时,有家报刊发起评选“电影皇后”的活动。胡蝶得到2万多张选票,荣登“电影皇后”的宝座。可见胡蝶在当时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胡蝶在艺术上的成就得承名师指点,洪深、郑正秋、张石川在她身上付出了大量心血。加上她很勤勉,她认真对待每一部主演的影片,胡蝶的座右铭是:“勤勤恳恳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为了演好《啼笑姻缘》中的凤喜,请了专门教师教唱大鼓;在拍摄《自由之花》时,为了唱好主题歌“良辰美景”,每天清晨赶到摄制地,由二位老师指导,在乐队一次次的伴奏下练唱,直到唱奏和谐方肯罢休。
《啼笑姻缘》拍摄,使明星公司的张石川等人头脑清醒了:电影创作一定要走现实主义道路;电影一定要与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相结合,于是明星公司吸引夏衍等左翼作家加盟,即推出《狂流》、《春蚕》等进步电影,明星公司出现了新的转机。
(达洋)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