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呐喊_电影故事梗概|评析与欣赏

1933年摄制:明星影业公司

编剧:沈西苓

导演:沈西苓

摄影:王士珍

主要演员:王莹(饰叶莲)龚稼农(饰陈大虎)顾梅君(饰少英)

朱孤雁(饰爱娜)王吉亭(饰胡大少爷)

【故事梗概】

影片描写了女主人公叶莲及其他几个女子的不同命运和道路。叶莲出生于内地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家庭之中,她与年幼的妹妹在家里过着平静无忧的生活。叶莲有两个好友,少英和爱娜。少英向往进步,为了理想,她毅然离家前往武汉去投身革命。叶莲对离去的好友感到恋恋不舍。

不久,内地爆发了军阀间的混战,战乱中叶莲的家庭被战火焚毁,只剩下孤立无援的她和妹妹。为了生存,也为了实现学生时代“自立、奋斗”的理想,她与妹妹被前往内地招收包身工的上海代工头陈大虎带到了上海。

与战火纷飞的内地相比,上海的租界依然是一个醉生梦死的花花世界。富人们过着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生活,而穷人们仍旧做牛做马,过着非人的生活。陈大虎原来开着一爿包饭作坊,他依靠洋场恶少胡大少爷,恃势欺人,为非作歹。他凭着贩卖包身工与干代工头的差使发财,丧尽天良地欺压着包身工。

到上海后,叶莲与妹妹栖居在陈大虎的包饭作坊的阁楼上,并进了陈当代工头的工厂做工。在工厂里,她与同伴们受到了残酷的压迫与剥削,一面是繁重的工作,一面是非人的待遇。此时此地,叶莲亲眼目睹,亲身经受了陈大虎对包身工的种种残酷虐待。叶莲“自立、奋斗”的梦想开始动摇破灭,她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心中充满愤怒与不平。为了寻找安慰,她寻找昔日的好友爱娜,渴望从她那儿得到友情的温暖和同情。

陈大虎逼叶莲签订为期3年白干活的“包身工”卖身契,同时他又让叶莲去见胡大少爷以此讨好主子,可叶莲没有屈服。于是胡、陈又将罪恶的手伸向了她的妹妹。不久,叶莲的妹妹被胡大少爷凌辱而死。怒火满胸的叶莲在忍无可忍中打伤了胡大少爷,并逃出了工厂。

这天夜晚,流落街头的叶莲在无意中碰上她寻找已久的昔日好友爱娜。然而,时过境迁,爱娜已经是阔太太打扮,俨然一副有钱人的模样。她不再与旧时的朋友相认叙旧,对叶莲置之不理,还报以轻蔑的嘲笑。叶莲最后的一个希望也被无情地打破了。

独步街头,痛苦悲伤到极点的叶莲回想起自己的经历与她一个又一个希望梦想的破灭,她从幻想中觉醒,耳畔回响起少英曾对她说的话:“个人奋斗是会失败的,站起来再奋斗!”

此时,清晨已悄悄来临,远处传来了黎明的第一声汽笛

【评析与欣赏】

30年代的上海,左翼文化运动高涨,电影界的广大进步人士踊跃加入这一洪流,摄制了一批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生活与自觉斗争的影片,这些影片将
摄影机镜头对准处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民,逼真地再现了他们的乐与悲、苦与愁,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现实主义电影的杰出作品。

在这些影片中,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将视线放在农村,以农民生活为题材,代表作有夏衍的《狂流》、《春蚕》,阳翰笙的《铁板红泪录》等,另一类则把焦点对准了城市工人,以反映他们的痛苦遭遇为己任,代表作为沈西苓的《女性的呐喊》、《上海二十四小时》等,开这类影片先河的,就是反映上海包身工生活的《女性的呐喊》。

《女性的呐喊》描写了以叶莲为中心的几个女性的人生道路。通过叶莲形象的塑造,真实可信地再现了30年代上海包身工的非人生活与悲惨境遇,控诉了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与封建把头势力的罪恶,其强烈的进步倾向是当时影片中所罕见的。正因为此,这部优秀的影片被国民党政府视作“鼓吹共产”的影片,认为其“挑拨阶级对立,宣传共产思想”,在放映后不久即被“电影检查委员会”强行删剪,被搞得体无完肤,而导演沈西苓也上了“赤色作家”的黑名单。

在《女性的呐喊》前,几乎没有一部影片真正把城市工人及他们的生活放在主要地位,几乎没有一部影片如此真实地再现城市工人的生活。从这一层意义来看,《女性的呐喊》的确是第一部工人题材的影片。

《女性的呐喊》的题材极其现实。影片在大量关于包身工的真实素材的基础上浓缩提炼,经过艺术加工,成功地塑造了叶莲这一上海包身工的代表形象。叶莲虽是包身工,但她又与普通的包身工有着不同:她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受过较高的教育;她之所以当包身工客观上是由于家庭毁于战乱,生活无靠,主观上也是由于她在学生时代就抱有“自立、奋斗”的梦想。她与典型由破产农民生成的包身工有着不同,因此要反映她的转变,可信地塑造这个人物就必须进行大量的情节铺垫与细节描写,影片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导演沈西苓没有用大幅度的跳跃化、戏剧化情节和过多的旁枝侧蔓的描写,而是在影片中紧紧抓住叶莲的个人经历为主线索,以此组织情节、安排细节,一步步地使叶莲的成长、转变轨迹展现于银幕,使她的形象既代表了一代包身工,又使她的经历转变符合自身的性格与身份,较好地刻划了叶莲从梦想到梦破,到梦醒的过程,令人信服地塑造了这个中国包身工的形象。

饰演叶莲的演员是中国早期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王莹。《女》片是她的第一部银幕作品,由于初涉影坛,在表演上难免有不成熟之处,她后来也认为这是一次惨败。但左翼评论家们仍高度赞扬她在影片中的表演,给她以热情的鼓励。夏衍曾以“感情真挚,爱憎鲜明”为评语来勉励王莹,其他艺术家也为她指出表演中所存在的具体不足,这些都促使王莹在以后的影片中更加认真细致地去刻划人物,塑造出一批为观众所熟悉的形象。

《女性的呐喊》是沈西苓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沈西苓(1904——1940年),原名沈学诚,浙江德清人,曾东渡日本学习美术,后对话剧产生浓厚兴趣。回国后,沈参加了时代美术社等左翼文化团体,并加入天一影片公司。1932年,沈开始计划创作以上海工人生活为题材的电影剧本,曾创作《包身工》的夏衍将其当时收集的素材和参加工人运动时的调查材料提供给沈西苓,沈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电影剧本《女性的呐喊》,但剧本被天一公司搁置一边。不久,由已加入明星公司的夏衍介绍进入明星,这以后他又搜集了一些关于包身工的材料,重新补充修改,于1932年摄制完成了《女性的呐喊》。

《女性的呐喊》第一次在中国银幕上真实直接地再现了包身工的生活,
将遭受剥削、压迫最深的包身工的生活公之于众。沈西苓将影片拍成为一部电影化了的《包身工》,重现了夏衍书中一幕又一幕的惨景,影片虽是故事片,然而有着强烈而又冷峻的纪实风格,在当时激烈的斗争中无疑是一支愤怒的投枪。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影片的结尾,沈西苓安排了叶莲觉醒这一情节,这就将全片的思想内涵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仅限于控诉现实,而更高地歌颂光明的未来,大大深化了反帝反封建的主题,影片的革命性大大增强。左翼电影评论欣喜地称其为:“足令我们瞩望着社会主义写实主义的曙光。”

在艺术上,《女性的呐喊》作为沈西苓的处女作,它已显示沈的导演才华:善于用剪裁得相当精练而经济的对照和譬喻手法来烘托人物的处境,表现丰富的内涵。如影片中包饭作坊女工吃饭,用上一组鸡群啄米的镜头来暗喻女工们尚不如鸡的非人生活;又如片中胡大少的鸟笼数次出现,象征着在重重压迫下的包身工失去人身自由,成为统治者掌上玩物,喻示着叶莲的命运;影片结尾处的汽笛声处理极恰当地为影片安排了一个意境深远的结尾,大大扩充了内涵,确是画龙点睛之笔。对照和譬喻手法日后成为沈西苓导演风格的特点之一,在以后的《十字街头》等片中,沈对这一手法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而这一手法日后也被广大电影工作者采用,结尾以汽笛长鸣在一段时期曾是国产影片竞相采用的手段之一。

《女性的呐喊》在中国影片中第一次正面描写了工人的生活,为当时左翼文化界的战斗提供了有力的武器,革命文艺作家指出它是“新生的嫩芽”,是“一枝在充满了砂砾的土壤中挣扎出来的树苗”,不成熟的而充满了新生的朝气,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需要爱护,需要灌溉,需要培养。然而,国民党当局对影片却采取了压制、贬抑的态度,对它横加删剪,由此引发了敌我双方的一次论争。

作为工人题材的第一部影片,也作为沈西苓的第一部作品,《女性的呐喊》还有着一些不足,在艺术上仍处在探索阶段,因此不可避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在导演处理上略嫌生硬粗糙,有“话剧化”的缺点。沈西苓在《制作〈女性呐喊〉后感》中也指出“离不开舞台的影响”。“画面与画面前,幕与幕间,以至与整个的剧高潮,失去了重心与和谐。”一些御用文人就趁此利用这与删剪后被破坏的完整性,对影片冷嘲热讽。针对这一情况,左翼文化界进行了反驳,指出:“一切新的努力上进的导演和演员,一定能够虚心地从错误和失败中学习和准备新的前进。”这一切使沈西苓从嘲笑中振作起来,“至于嘲笑或许会变成锻钢的炉火自然没有绝对的‘失败’没有绝对的‘成功’。失败了不知道失败在哪里,才是永远失败。已知道的错误,如不在错误的本身中找寻解决这错误的线索,那才够自己嘲笑自己的庸弱。”正基于这一点,沈在以后的影片中精益求精,创作出《十字街头》等一批优秀作品。

《女性的呐喊》为中国工人题材影片拉响了第一声汽笛,它不仅为女性,为包身工发出了有力的呐喊,更为中国工人吼出了电影史上强劲的第一次呐喊。
(辰斤)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女性形象的审美演变

女性形象的审美演变   电影作品不仅能比其它的文艺作品更加直观清晰的表现中国女性的命运,而且在通过具体的女性形象所揭示出来的社会内涵上,和探索追求的,中国女性在社会历史道路中的发展和变迁上,表现得更加深刻。女..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女性觉醒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女性觉醒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80年代经典的女性电影之一,影片的主人公几乎全部是女性,整部影片中,对与老爷这个角色的具体形象没有做出清晰的刻画,甚至没有出现过一个正面的镜头,我们只能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