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黑白片
摄制: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邢野羽山
导演:苏里武兆堤
摄影:李光惠
演员:郭振清(饰李向阳)方化(饰松井)
【故事梗概】
1943年秋,日寇向我华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动了毁灭性的扫荡,游击队长李向阳接到司令员命令到平原去,拖住敌人松井部队,以减轻敌人对山区根据地的压力,同时要保护住坚壁在李庄的几万斤公粮。
李向阳和战友们兵分几路来到平原地区,一夜之间松井接到几起报告说李向阳在城南城北许多地点出现,刚愎自用又老奸巨滑的松井判断出这是李向阳的声东击西之计,他率部直扑城西刘家庄。其实,此时的李向阳却早已到了李庄,李大娘看见久别的儿子归来,十分高兴,李向阳告诉区委书记孟考,要连夜把公粮转移出去。游击队的活动被李庄的地主杨老宗发现,他偷偷地带着狗腿子“小脑袋”出村去给松井报信,松井闻讯改道直扑李庄,李向阳没有料到敌人来得这么快,他带领游击队员下地道与敌人周旋,命老侯去端下敌人的小西庄炮楼以引开松井。松井在村内四处寻找地道中,都被伪装成联络员的吴有贵引开,杨老宗告诉松井,他知道地道的入口。此时老侯已经点燃了小西庄炮楼,但松井不为所动决定继续挖地道。李向阳意识到自己把敌人估计低了,他说服了想拼命的游击队员,带领郭小壮等潜入城里,炸毁了松井的弹药库,松井接到报告决定回援城里,但走到半路上,他又拨转马头返回李庄。准备伏击松井的李向阳等了个空。李庄的老乡被驱赶到广场上,老勤爷和小宝子惨遭敌人杀害,区委书记孟考宁死不肯说出埋藏粮食的地点,穷凶极恶的松井命令用机枪扫射群众,千钧一发之际,松井接到飞骑报告:城里发现李向阳。此时李向阳也率部赶到,与日寇掩护部队展开激战,救下乡亲,松井匆匆撤回城里,李向阳再入城中化妆成日本兵烧毁了敌人的粮库,枪毙了汉奸杨老宗,并给松井留下一封感谢信。松井正在这里咆哮如雷,联络员吴有贵前来报告:李庄的粮食都从地洞里搬出来了,李向阳正在睡大觉,老奸巨滑的松井要吴有贵带路,接近李庄时,吴突然逃跑,被松井击伤。李向阳一声令下围歼松井部队的战斗打响,日伪军非死即伤,松井率残兵败将退守到村里杨老宗的大院。李向阳冲入院子里,众人的枪口对准了龟缩一隅的松井,松井犹思作困兽斗,李向阳用小宝子送给他的那颗子弹结果了侵略者的性命。
李向阳告别母亲,告别孟考和乡亲们,率领游击队员又奔向新的战场。
【评析与欣赏】
《平原游击队》曾荣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
这部于1955年底完成的战斗故事片,带有那个时代的“宣传”痕迹,对人物和战争的解释亦稍嫌简单,但这部影片主要不是启发人们对战争进行反思的,而主要体现为对“正统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歌颂。因此,这些微瑕并
不影响这部影片的光彩。
这部影片在当时的最主要突破体现在人物塑造上,尤其是反面角色,日军中队长松井的形象塑造在当时具有突破性意义。
这部影片的最鲜明的两个形象是游击队长李向阳和日军中队长松井。李向阳的形象既有中国古典文学中草莽英雄的特点,也有外国电影作品中的传奇英雄如侠盗罗宾汉、夏伯阳的影子。
创作者善于将主人公置于超常的环境下表现人物的传奇色彩和英雄性格,通过富于动作性的情节来塑造形象,使得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例如:李向阳的第一次亮相,是在影片的开端,他接到命令,要火速赶到司令部去接受一个紧急任务:拖住松井,保住公粮,并伺机最终消灭松井。当他和战友郭小壮奉命赶往司令部途中,迎头碰上正在对我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的日本兵,他们恰好堵在他必经之路上,李向阳面临两种选择,要么绕过敌人,这样势必耽搁时间,不能保证准时赶往司令部,同时绕开敌人的行为也不符合这个机智勇敢、坚定、沉着的英雄性格;要么,李向阳带着郭小壮在枪林弹雨中冲过去,这当然很危险,但却是保证准时赶到司令部的唯一办法,创作者就这样把李向阳置于这种特殊的险境,在不寻常的情境下凸现他的英雄性格,当观众看到李向阳与郭小壮两人双骑硬是在敌人的措手不及中冲过封锁,到达目的地时,谁能不受这个英雄的传奇行为的感染呢?谁能不对这个传奇英雄发出由衷的赞叹呢!再例如:他奉命下山后又迎头碰上伪军巡逻队,他没有按常理躲避,而是大摇大摆地迎上去,一枪打灭了敌人手中的手电筒,出其不意地活捉了伪军巡逻队,达到了给松井报信,调动松井的目的。如果创作者只是表现这个人物的果断、勇敢一面,这个人物的色彩就比较单一了,创作者注意在特定情境下表现这个人物机智、沉着的另一性格侧面,例如:当汉奸带领松井发现了地道口,游击队和老百姓都面临生命危险,藏在地道中的公粮也有可能暴露,而原来李向阳估计让老侯去端敌人小西庄炮楼以引开松井的计划又被松井识破落空,生死存亡之间这又是一种极特殊的情境,它特殊就特殊在,英雄李向阳失算了,因为他的失算和汉奸的出卖,群众和游击队都面临生死存亡的险境,上级交给他的任务也有可能全盘失败。创作者正是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又一次凸现了李向阳的另一性格侧面,处乱不惊,沉着、老练、机智,他严厉制止了郭小壮等人的盲动,并指出,敌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逼他们去拼命,以破坏他们的行动计划,达到消灭我们的企图。他强调,我们的目的是拖着敌人,能拖一分钟就是一分钟的胜利。这样的描写反映出李向阳的成熟、老练与自觉,把他与一般的草莽英雄区别开来,而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战争的英雄形象。
《平原游击队》塑造的另一较具光彩的形象是由方化饰演的日军中队长松井,创作者设计他的出场是弹拨曼陀林,而后来又处处表现了他的狠毒,这样的出场就很有味道了,表现了形象的复杂、狡猾,工于心计。这个形象的突破还表现在创作者没有因为他是敌人就把他简化为愚蠢、残忍的符号,而是表现了他像狐狸一样的狡诈。例如李向阳下山,想拖住他,用的第一招就是声东击西,变化莫测,以使他坐卧不宁,草木皆兵,但他却不为所动,面对诸多互相矛盾的情报,径直带兵直扑刘家庄,这次判断虽然错了,但也恰好说明了他在刚愎自用之时还有老奸巨猾的另一面。松井直到明确得到李向阳在城里的情报后,仍不返城,而是半路上杀了一个回马枪,使老百姓损
失惨重,这样的描写都表现出松井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敌人,包括他最后的剖腹自杀,都使这个人物突破了当时反面人物脸谱化模式,而表现得丰满可信,也反衬了正面人物的丰满复杂。
《平原游击队》的细节描写也很讲究,例如小宝子拾来的子弹的情节就在影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他遇到李向阳时,向他夸耀自己拣了一颗子弹并表示要用来杀鬼子,这个情节为李向阳最后代表死去的小宝子报仇设下了伏线。第二次出现小宝子和子弹是在松井杀李向阳的回马枪,小李庄遭劫之后,李向阳看到被鬼子打死的小宝子躺在地上,手里攒着那颗拣来的子弹,影片在这里有一个特写镜头,以突出这颗子弹,李向阳由小宝子手里拣起来放入上衣口袋,在这里子弹又成为推进情绪的道具。最后一次出现子弹的镜头是影片的结尾,面对穷凶极恶的松井,李向阳从容不迫地将小宝子的子弹压上枪膛,在松井垂死挣扎时将他击毙,为小宝子,也为干千万万个中国人报了仇。一颗子弹,一个小道具将影片情节,人物关系有机地串联在一起,结构十分严谨。这部影片的结构严谨还体现在创作者始终抓住、拖住敌人,和敌人的反拖住这一条纵线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无论是松井的声东击西,还是李向阳的两次进城,还有老百姓与游击队的关系,松井与伪军汉奸的关系都围绕着这一纵线展开,使得矛盾集中,线索清楚,层次分明,张弛得体。同时这种线性结构也接近当时我国绝大多数观众的电影审美水平。
此外,本片的服装、道具、场景设计、场面气氛等方面极其细腻,富于生活气息,充分发挥了电影逼真的照相特性,增加了影片的艺术真实感。影片能达到这种水平和几个主要创作人员的生活积累不无关系。这部影片由苏里、武兆堤联合导演。苏里于1938年4月到延安,同年12月成为抗大文工团首批团员。1938年7月到晋察冀抗日前线,参加反扫荡斗争,当过武工队员。武兆堤1936年参加山西抗日组织——牺盟会,1939年奔赴延安,在抗大总校学习一年,毕业后随团在晋察冀抗日前线活动。这两位导演都有较长时间部队生活体验,都经历过冀中敌后游击战争,对影片中反映的生活和李向阳这样的英雄人物比较熟悉,因此他们创作出的作品,人物生动、环境逼真,这是别人所无法企及的,也是他们特有的优势。饰演李向阳的郭振清,1927年出生于天津市一个贫苦家庭,只读了四年私塾,后来因家境贫寒当了电车公司的售票员,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塑造朴实憨厚、智勇双全的李向阳形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他塑造的李向阳形象,也的确形神兼备,光彩照人,由艺术典型而成为生活中的典型,成为某种性格的代名词。
一部影片能取得这样突出的成绩,具有这样久远的影响,堪称佳作了。
(春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