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_电影故事梗概|评析与欣赏

1956年彩色片

摄制:北京电影制片厂

原著:鲁迅

改编:夏衍

导演:桑弧

摄影:钱江

演员:白杨(饰祥林嫂)魏鹤龄(饰贺老六)李景波(饰鲁四老爷)

邸力(饰柳妈)

【故事梗概】

辛亥革命前后,浙东一个偏僻的山村里,有个30来岁的年轻寡妇——祥林嫂,丈夫去世不久,远房亲戚卫老二找她婆婆商量,准备把她卖到后山贺家坳的贺老六,用这个钱给15岁的祥林弟弟阿根娶媳妇。不料,被祥林嫂偷听了,乘夜逃到鲁镇,经阮大嫂介绍,给鲁四爷家当了老妈子。

第二年春,祥林嫂在河边淘米,被卫老二一帮人抢走了,强逼她与猎户贺老六成婚,她奋力挣扎,撞破头,晕了过去。朴实的贺老六耐心地劝慰,好生地服侍她,并答应送她回去。祥林嫂被贺老六的真诚所感动,便依了他,终于留了下来。一年后,生了儿子阿毛。

两年后的冬天,卫老二又来逼债。祥林嫂让阿毛到门口去剥豆,她进了后屋,贺老六已病了半年,卧床不起了。卫老二让贺老大霸占老六的几间破房子,等老六一死,再把祥林嫂转卖。卫老二与贺老六发生口角,卫趁机冰上加霜,把贺老六打得气息奄奄后,扬长而去。忽听有人喊:“狼来了!”祥林嫂赶紧跑出屋,不见了阿毛,发疯地往山上追,见石头上有血迹,旁边一只阿毛的小鞋,哭得死去活来。被人搀回家,贺老六也断气了,老大又把房子收了去,她走投无路,被逼第二次来到鲁四老爷家。

四老爷嫌她嫁两个丈夫都死了,太晦气,所以,拜祖宗、祭天地时,不让她沾手,否则不干净,连菩萨和祖宗都不吃的。她听了后吃惊、害怕、感到茫然。四太太吩咐柳妈:“以前是贪图她手脚快,现在,手脚也笨了,脑子也坏了”“连厨房里的事都不能靠她了。”只让她挑水、扫地、劈柴、烧火,干些粗笨活。祥林嫂在种种打击和鲁四爷的精神折磨下,嘴边常挂念着“我真傻,真的”的呓语。经常有人讥笑她,拿她寻开心,尤其是柳妈的话:“你将来到了阴间,那两个死鬼男人还要争,你给谁好呢?”“到那个时候,阎罗大王只好把你用锯子锯开来,分给他们一人一半。”她听后感到很恐怖,全身抖动,问柳妈怎么办,柳妈说:“你可以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让千人踏,万人跨,这样才能赎了你的罪。”她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0吊钱,果然捐了门槛,以为从此以后就一切都会变好的。

又到了过年祝福上供的时候了,四老爷和四太太还是照旧不许她动供品,她辩白解释全没用,并把她赶出了门。她精神恍惚,呆若木鸡,突然,拿起一把厨刀,冒着大雪,跑进土地庙,拼尽浑身气力,砍断了那条她捐过的门槛。然后,踉跄地走在茫茫的雪地上,终于在祝福的年夜倒下了,从此,再也没有起来。
【评析与欣赏】

195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把鲁迅名著《祝福》经夏衍改编后搬上了银幕。小说原著作于1924年,通过祥林嫂的两次婚嫁、两次守寡,沦为乞丐,终被旧社会吞噬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改编后的电影,忠实地体现了原著的思想,形象地再现了小说中的人物,保持了鲁迅作品冷峻、深沉、凝重、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和艺术风格。但改编不是照搬,电影不是图解,编剧夏衍把原小说的叙述打乱,揉碎后,按照电影的特性和银幕所特有的空间,重新组织这些素材,并对原小说进行了扩充、发展和再创造。

原小说只有万字左右,篇幅不长,采用第一人称倒叙的方式,由若干个片断联缀成篇。为了适应观众心理和增加整体艺术感,影片由倒叙改为顺叙,由“我”的主观叙述改为由画外音提示的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把祥林嫂的不幸,概括为“逃”、“撞”、“捐”、“问”四个层次,环环相扣地组成电影的4个板块,反映了她的性格和命运的发展变化;为了扣住祥林嫂的性格,扩充下层人民的生活容量,把小说中祥林嫂再嫁贺老六的寥寥数语,在电影中使其膨胀成戏,达到了预期的艺术效果;原著侧面交代祥林嫂再嫁丈夫贺老六,电影则把它提到重要位置,详尽刻划;为了表现祥林嫂的抗争和叛逆性格,改编后,增加了祥林嫂砍掉了用血汗钱捐的门槛的情节;为了加强悲剧顶点效果和使节奏紧凑,电影去掉了原作贺老六之死与阿毛被狼叼走之间的时间距离。这些改动,大部分是成功的。这样修改了以后,更适合电影表现的艺术手段,使人物命运与时代环境紧密相连,祥林嫂的性格发展清晰明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产生了感人肺腑的震撼力量。著名表演艺术家白杨和魏鹤龄的精彩表演,也是影片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改编文学名著,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再创作。既不是转述原著故事,也不是简单地把一种文学样式转换成另一种文学样式,而是要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特点,展示冲突,刻划人物,使原著的情节和细节得到合理的发展,使原著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现。鲁迅认为,“愚民的发生,是愚民政策的结果。”他要把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借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祥林嫂就是“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当中的最不幸者,因为她不仅要受到封建主义的政权、族权、神权的压迫,而且还要受到夫权的束缚。对这“四权”影片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在小说中,人物都有自己不可改变的性格逻辑,改编就必须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按照人物思想行为逻辑的轨迹去表现他“做什么”和“怎样做”。关于祥林嫂砍门槛这场戏,因为是改编后加的,所以,从1956年影片上映时,就引起过争论,有人肯定,有人否定。原作中,祥林嫂临死的时候,提出了人死后有没有灵魂、有没有地狱、死后的一家人能不能再见面这三个问题,她都不能正确地回答,表明她根本没有觉醒。而砍门槛却是她与神权观念彻底决裂的举动,这与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性格逻辑不符,是改之失当的。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改编中,既要充分发挥每个门类的艺术个性,又要努力体现原著的艺术风格。《祝福》的编剧、导演、演员、摄制、美工和作曲等,都各自体现了原著的虚实相生和含蓄、凝炼、外冷隽而内炽热的艺术情致,无不显示着独特的鲁迅风格。

导演桑弧对鲁镇及其周围环境的熟悉和反映,对揭示主题,表现时代特
征和塑造人物都起了重要的烘托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鲁镇是个封闭的社会,辛亥革命的风潮在这里几乎没有引起任何震动和改变,一切都是老样子;第二,这里的祭祀、鬼神、捐门槛等陋习和封建迷信色彩非常浓重,是几千年里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第三,鲁镇受到理学思想的严密统治,“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和封建等级观念也很严重;第四,这里的下层群众对祥林嫂这样极端不幸的女人,不但不同情,反而极尽讥讽之能事,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冷漠;第五,祥林嫂的社会性灾难。祥林嫂的不幸,不是她个人的悲剧,更重要的是从她身上反映出来的社会的灾难;没有社会的变革,就不能改变千万个祥林嫂的社会地位和悲剧命运。人物的成长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要刻划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就必须把人物放在典型的环境之中。鲁镇及其周围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是本世纪初浙东偏僻乡镇的再现,是典型的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从自然到人文景观,都笼罩在浓重的封建色彩之中。这个环境的凄寂、压抑、昏暗的基调,与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是和谐一致的。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遭受了接二连三的不幸,并被这个环境所埋葬。凄凉的环境对她的性格发展,起了重要的烘托和陪衬作用,体现了环境、人物和主题思想的一致性。

《祝福》改编的成功,使它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荣获1957年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会特别奖,1958年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

(史柳坡)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作为故事本事参与叙事

作为故事本事参与叙事   电影叙事即是用电影语言讲故事,叙事即讲故事,而故事需要“故事本事”,所谓本事即本文故事材料对象的原始事件,可以使现实中实际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也可以是推论出的作为本文故事的背景和依托的虚..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