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黑白片
摄制: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林杉曹欣沙蒙肖矛
导演:沙蒙林杉
摄影:周达明
演员:高宝成(饰张忠发)徐林格(饰孟德贵)张亮(饰杨德才)
【故事梗概】
朝鲜,上甘岭地区,美军在板门店谈判失败后,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八连长张忠发奉命支援仅剩下一个排兵力的七连,坚守上甘岭主峰24小时。在长仅500米,宽不足300米的主峰上,身负重伤的七连孟指导员刚刚将坚守主峰任务移交给八连,敌人就开始发动进攻了,他们在飞机、火焰喷射器的掩护下向主峰步步进逼,张忠发杀红了眼,不顾劝阻亲自带着七班杀上前沿阵地,这一天仅一个上午,他们就连续打退敌人23次进攻。为了保存力量,指挥部命令所有部队撤入坑道。军令如山,张忠发忍痛下令放弃阵地,撤入坑道,敌人占领了上甘岭主峰。撤进坑道的张忠发受到孟指导员的斥责,战士们也不理解,这时他们发现坑道里还有一个女的——卫生员王兰。
敌人向五圣山发起进攻妄图打开通向北方的缺口,张忠发组织战士们由敌人身后发起攻击,有效地拖住了敌人,师首长从他们创造的奇迹中得到启发,决定放弃上甘岭表面阵地的争夺,坚持坑道战,积蓄力量,以最后全歼敌人。敌人在坑道口修了两个工事封锁住八连的出口,张忠发利用夜色带领战士毛四海用手雷端掉了敌人的工事,师首长接到报告肯定了他们的成果,同时婉转地批评张忠发不能忘记指挥员的职责。
坑道里一天比一天困难,水快没有了,炊事员老王奉命为部队送给养,捎给张忠发两个苹果,他命令切成片分给大家。敌人严密地封锁了坑道口,为抢水牺牲了许多战士。身负重伤的孟指导员坚持把水让给战友喝,直到光荣牺牲。敌人开始在八连的头上挖坑道,向里面扔毒气弹,张忠发说服同志们要他率众突围的建议,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王兰为了掩护他被毒气熏倒
张忠发奉命返回师部,师首长告诉他,由于他们的坚持,使我军赢得时间,积聚起雄厚的军事力量,大反攻开始了!八连的任务是按时拿下主峰。
在第二天清晨开始的反攻中,为了炸掉敌人的火力点,通讯员杨德才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以牺牲换来反攻的胜利,红旗终于插上上甘岭的主峰。张忠发率领八连剩下的八位战友将这块只有500米,宽不足300米,浸满战友鲜血的土地移交给后续部队,他们胜利了,板门店谈判重新开始
【评析与欣赏】
影片《上甘岭》反映了发生于40年前的那场在中、美、朝三国之间进行的牵动了“两大阵营”,波及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
迄今为止,对当年发生的这场战争,参战各方对战争的起因、性质、结局和解释仍然大相径庭。但这些分歧似乎并不影响参战各方对各自在战争中
的“英雄”的热情讴歌。
《上甘岭》并非冷静地反思那场战争的作品,而是以正面歌颂那场战争中的人,热情讴歌这些人所焕发出的“革命英雄主义”为主的故事片。这部影片的编剧林杉1914年生于浙江慈溪县一个农民家庭。1930年6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曾因从事地下工作被捕,获释后于1939年到达延安,曾任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等职。1949年调任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任编剧,创作了《吕梁英雄传》、《刘胡兰》、《丰收》、《党的女儿》等电影剧本。1953年,林杉随第三批赴朝慰问团到朝鲜,1954年与本片导演沙蒙再赴朝鲜,在曹欣、肖矛的参与下,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上甘岭》。
本片导演沙蒙,1907年出生于河北玉田县农村,1922年考入北平法学高等学校,其间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积极参加当时的学生运动,1933年于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戏剧运动,参加过戏剧、电影的演出。抗战爆发后参加过抗日救亡运动。1944年3月到延安,担任过鲁艺实验剧团团长等职。1948年,率东北文工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1962年调北影。先后执导过《赵一曼》、《上饶集中营》、《丰收》、《汾水长流》等影片。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4年6月病逝,年仅57岁。
饰演本片男主角的高宝成,1926年出生于河北霸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2岁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中,随“战斗剧社”转战西南、西北参加《血泪仇》、《刘胡兰》、《董存瑞》、《南京与重庆》等话剧、歌剧的演出。1949年以后,“战斗剧社”并入“总政文工团”,1954年高宝成首涉银幕,在八一厂拍摄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扮演游击队员。
影片《上甘岭》在当时,在正面讴歌“正义战争”的影片中具有史诗的品格。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美军在不到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入兵力60000多人,动用3000多门大炮,180多辆坦克,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投掷炸弹5000余枚,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把山顶土石炸松散达一米左右。当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依靠地下坑道工事,历尽艰难困苦,打退美、韩军队900余次冲击,坚守43天,歼敌25000余人,创造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影片《上甘岭》的创作者对这次战役进行了高度概括,他们并没有面面俱到地反映这样一个震惊中外的战争,而是通过志愿军某部八连这样一个连队从接收阵地,由防御战转入坑道和最后发起反攻,收复主峰的43天战斗经历,再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热情讴歌了志愿军战士为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
影片塑造了一组鲜活的艺术形象。卫生员王兰对战争的态度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在战斗中,做为一个青年女子她为这种理想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她本人也成为鼓舞士气的重要精神力量之一。
通讯员杨德才,纯朴天真,机智勇敢,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用胸膛顶着爆破筒炸毁敌人的碉堡,表现出一代新人勇于以身殉国的无畏精神。
七连指导员孟德贵,在身负重伤,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坚决不下火线,和接应他们的八连坚守在上甘岭阵地上,誓与阵地共存亡。在转入坑道斗争的艰苦磨难中,他以身作则,将生存的希望让给别人,最后以身殉职,成为鼓舞战友的巨大精神力量。
影片《上甘岭》中最具魅力的艺术形象还是高宝成饰演的八连长张忠发。由于导演的恰当把握和演员的正确体验,这个人显得真实、可亲、栩栩如生。创作者善于通过富于个性特点的动作,多层次地塑造性格。八连长张忠发原来是一个老机枪手,他勇敢剽悍亦不无鲁莽之处。他直爽忠诚又极具克制力。他在敌人发起冲锋,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不顾连长身份,亲自带领战士迎上前去,亲自端起重机枪投入战斗。由于他的身先士卒,敌人被击退了,我军获得局部战斗的胜利,但作为一个指挥员,张忠发却犯了擅离职守的错误,他迅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向上级首长汇报战况时痛痛快快地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当他奉命撤入坑道时,七连孟指导员以为他丢了阵地,责怪他“犯了罪”、“可耻”时,做为一员勇敢顽强的猛将,他却能极力克制自己,表现出对战友的充分理解和顾全大局的精神;当坑道严重缺水,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时,他一面派人抢水,一面让一排长讲述“望梅止渴”的故事,表现出鲁莽中的智慧。此外影片又通过他“一打起仗来就向通讯员要水喝”;和与战士一起捉松鼠;夜半时分亲自带领战士炸敌人工事,把首长指定送给他的两个苹果转让给战士、伤员等,极其生动、极具个性的动作充分表现了这一性格的丰满、真实,使张忠发形象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军事题材影片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之一。
影片《上甘岭》除了艺术形象塑造方面的成功外,在声画结合、场面调度、结构安排和节奏把握上亦颇具特色。
本片的音乐无论词曲都很有民族特色,又与画面结合得很好。在两军激战的关键时刻,常以雄深有力的音乐烘托气氛。在坚持坑道战时,卫生员王兰唱起了《我的祖国》,歌颂美丽的家乡、美好的人民,抒发着向往和平、爱情、幸福的理想,这一段的声画处理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这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歌更成为新中国电影插曲中最有生命力的作品之一。
这样的节奏把握也使影片张弛有度,疾徐得当,使一部“战争片”显得别有情调,具有“史诗”的气魄。
这部影片的结尾也很有特色,大反攻胜利了,八连只剩下不足一个班的战士,张忠发将上甘岭阵地极其郑重地移交给兄弟连队。在上级首长接见他们之后,他率领战士撤下主峰,路过一棵大树时,他们把那只在坑道中陪伴他们历经生死考验的小松鼠放回大自然,小松鼠顺树干爬上大树顶梢,融入蓝天白云
这一组镜语十分讲究,是点题之笔,有力地抒发了志愿军战士保卫和平、热爱和平的崇高精神境界。
《上甘岭》也善于用对比、反衬的手法烘托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例如:影片始终有意表现了敌人外在的强大、先进的武器装备、数量上的优势及随之而来的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但他们最后却在伤员众多,粮草难以为继,装备相对低劣又退守在坑道里的八连面前一筹莫展而转为最后的失败。
这部影片也有一些缺憾,尤其是人物塑造、特别是我军指挥员形象塑造上概念化的痕迹很浓。例如:师首长常常在与坑道相联的电话上说几句不疼不痒的“套话”。还有,坑道严重缺水时,他却只给张忠发捎来两只苹果,上甘岭战役结束后,他衣冠楚楚来到主峰,一一接见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战士,等等,这样的描写在今天看来都使这个形象有一种“丑角”的味道,这是当年战争题材电影创作中以概念化方式处理我军高级指挥员的通病,并非是《上甘岭》才有这样的败笔。
人总是由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
影片《上甘岭》反映了新中国建国初期人们对自由、和平、幸福的憧憬和自信。
(春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