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奴_电影故事梗概|评析与欣赏

1964年黑白片

摄制:八一电影制片厂

编剧:黄宗江

导演:李俊

摄影:韦林玉

主要演员:旺堆(饰强巴)白玛央金(饰兰尔)次仁多吉(饰土登活佛)穹达(饰旺杰、郎杰)

【故事梗概】

强巴出生在西藏一个苦难深重的农奴家里。他生下不久,阿爸和阿妈就被奴隶主热萨·旺杰老爷活活地鞭打死了。他在年迈的奶奶照料下长到10岁,和被称为“黑骨头”的铁匠的女儿兰尔成了好朋友。奶奶死了,小强巴不得不进入热萨家当家奴,还要给旺杰的儿子郎杰少爷当“人马”,遭受着残酷的压迫。强巴不甘凌辱,咬破自己的嘴唇,从此变成“哑巴”,以沉默来表示自己的悲愤与反抗。

解放军进藏后,狡猾阴险的郎杰带着强巴去会见解放军,途中强迫强巴背他过河,愤怒的强巴猛地将郎杰摔下来。正当郎杰要惩罚他时,幸亏解放军到来,他才逃过一场灾难。解放军给强巴治了病,还扶他上马返回。强巴深情地凝望着这些“菩萨兵”,心中受到强烈地震撼。解放军刚刚离开,郎杰便命管家把强巴绑在马鞍上要活活地拖死他。兰尔和她的哥哥救下了强巴,强巴和兰尔决定一起去找解放军。不料半路上碰见了郎杰,二人被追捕时,纵马跳下江边的悬崖。兰尔被解放军救起,强巴却被郎杰抓了回去。郎杰要处死他,土登活佛却将他送进寺庙当喇嘛,要他一辈子塑佛像,以解脱“罪过”。

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在帝国主义阴谋策动下发起了分裂祖国的武装叛乱。叛乱很快便被粉碎了,郎杰胁迫强巴出逃,在途中又一次骑在强巴身上。临出国境时,强巴和郎杰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正当郎杰要对强巴下毒手时,一名追来的解放军战士击毙了郎杰,但自己也同时负了重伤。他牺牲前,从怀里取出一条染血的哈达,献给这位藏族兄弟。

怒狮般的强巴奔回寺庙,取出叛乱分子藏匿在佛像里的枪支武器。伪善的土登活佛为销毁罪证,刺倒了强巴并纵火烧寺庙。受伤的强巴抱着一捆枪从火海中冲了出来,当场揭露了土登活佛的阴谋和罪行。

在医院里,兰尔流着眼泪要强巴重新开口说话“。哑巴”强巴激动不已深沉的“无字歌”回荡起来,渐渐化作一曲高昂的歌——喜玛拉雅山,再高也有顶,

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

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

共产党来了苦变甜!

【评析与欣赏】

这是一部史诗性的影片,也是建国后17年中国电影中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它有着鲜明的政治色彩,但调动了诸多的艺术手段,使影片的思想
性与艺术性得到了比较完美的结合,从而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需着重指出的是,黄宗江创作的文学剧本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一个坚实而出色的基础。对话少,文学性强,银幕感强,充分体现了电影的艺术特性,是剧作的一大特色。不但读来引人入胜,更为导演、摄影、美术、表演等各个创作部门传递出十分具体的视、听感受、文学剧本分上、中、下三卷,严谨地展现了随着剧情的推进而发展、延伸的不同年代时空,具有一种历史纵深感和浓烈的诗意。在这样的框架之中,剧作选取一系列生动而典型的情节和艺术细节,突出地刻划了主人公强巴的艺术形象。对其他各种人物,也是疏密得当,描写得各具光彩。在反面人物方面,对土登活佛的勾勒相当出色,冲破了公式化、脸谱化的陈旧模式。

影片把对尖锐的阶级对立的揭示,与戏剧式电影表现强烈冲突的艺术风格结合在一起,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把整个农奴阶级的命运通过一个农奴的痛苦和觉醒表现出来。把阶级压迫和对立凝炼为农奴主热萨父子、活佛土登和农奴强巴的矛盾。面对残酷的欺压,强巴以种种方式进行反抗。他三次从背上摔下老爷,很有层次地表现了他的性格以及思想发展脉络;而三次反抗的结果却是遭到更残酷的惩罚,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阶级对立的残酷性。

影片中的许多情节和细节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如“人马”、铁索链、皮鞭、护身符、五角星、在佛像里藏匿的枪支等等,含义深长,耐人寻味。尤为突出的是影片结尾时的大火和强巴从“哑巴”而开口说话,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隐喻着百万农奴的最终觉醒。

《农奴》充分运用电影视听的表现手段,有效地服务于叙事和气氛的宣染,这是一部黑白片,明暗对比强烈的影调和光线处理造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利用高原强烈的阳光形成的不同光彩,低调表现出阶级压迫的阴森可怖,高调则展现出解放军带来的光明。同时,画面明暗的大反差又给人一种颇有力度的造型感,人物和景物在这种大反差中显得特别富于雕塑感,透出质朴、粗犷的艺术美。

影片开始时的一组镜头,出现了雪山、白云、江水,画外则传来闷雷般的法号声。这个音响处理极富悬念感和神秘感。镜头从金碧辉煌的寺庙金顶摇到巨大的号角和身披袈裟、头戴“鸡冠帽”的吹号喇嘛。接下来,镜头俯拍农奴们背着沉重的粮袋艰难地拾阶而上前来交租。这些,都形象而生动地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规定情境。

导演艺术手法洗练,特别强调了与所表现内容相适应的缓慢沉重的节奏,在整体上很好地营造出令人感到压抑的艺术氛围。

影片《农奴》中的人物全部选用藏族演员来扮演,他们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毕业生。由于他们熟悉生活,深刻理解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因此饰演的角色显得特别真实和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尤其突出的是扮演主人公强巴的旺堆,他本身就曾是一个农奴,还当过喇嘛。亲身经历的生活体验使他在艺术实践中迸发出充沛的激情,他所塑造的强巴的形象,朴素、自然、层次分明,具有感人至深的力度。旺堆拍完影片写下的创作体会文章,其标题就是《西藏农奴的觉醒》。许多评论指出,在银幕上,已经分不清楚是旺堆还是强巴了。演员和角色完全融为一体,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影片的音乐创作除了为影片谱写一系列气氛性的乐曲,还成功地创作出一支具有藏族民歌特色的主题歌《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歌曲感情深挚、旋
律感强、委婉动听,迅速在群众中传唱开来。

《农奴》这部影片的成功摄制,可以给人以许多启示。鉴于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那么任何一个环节的粗糙或疏忽,都将会给影片造成无法弥补的缺陷。因此,各个艺术创作部门的良好艺术素质和通力合作,是提高一部影片整体艺术水平的关键。

《农奴》1981年获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张春如、彭加瑾)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作为故事本事参与叙事

作为故事本事参与叙事   电影叙事即是用电影语言讲故事,叙事即讲故事,而故事需要“故事本事”,所谓本事即本文故事材料对象的原始事件,可以使现实中实际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也可以是推论出的作为本文故事的背景和依托的虚..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