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局的枪声_电影故事梗概|评析与欣赏

1979年黑白片

摄制: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郑荃金德顺

导演:常彦

摄影:常彦高洪宝

演员:陈少泽(饰刘啸尘)正华(饰张仲年)向梅(饰史秀英)

【故事梗概】

夜,大上海,打入敌保密局内部任书记官的刘啸尘亲眼看到自己的战友、联系人老周被敌人严刑拷打致死,悲愤填膺。他返回住所,室内已有一位中年妇女史秀英在等着他,对上暗号后,史秀英告诉他:内部出了叛徒,组织需要他从内部查清。

第二天晚上,刘啸尘随保密局长冷铁新来到百乐门执行任务,史秀英亦化妆来到百乐门,他们认出了叛徒,但随后叛徒也发现了刘啸尘,危急中,刘啸尘不得已开枪击毙了铁新与叛徒。之后为了不暴露身份继续隐蔽在敌人内部,他毅然开枪自伤。

经抢救,刘啸尘转危为安,接替冷铁新的保密局头目张仲年一面叫他安心养伤,一面暗中布置对他加紧考查。新年期间,张仲年接到密报,有共党分子在苏州河一带集会,张仲年命刘啸尘和余云禄前往侦察,侦察中刘啸尘看出破绽,将计就计杀死伪装工人的特务头目,张仲年由此,解除了对他的怀疑。

地下党与刘啸尘秘密接头,帮助他利用一个被我军俘虏的敌旅长与张仲年的亲密关系,获得进一步信任,被张提拔为贴身秘书、少校副官。刘啸尘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一次次地破坏了敌人破坏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的阴谋,有效地保护了战友,又借机连续除掉了一些特务爪牙。

黄浦公园,史秀英告诉刘啸尘:由于我军节节胜利,敌人布置了一个潜伏计划,组织上要刘啸尘弄到潜伏计划的文本。负责保管这份文件的是保密局的阿纪,刘啸尘抓住其贪酒误事又对官僚不满的特点,趁护送醉酒的阿纪之际,进入戒备森严的档案室,正要打开保险柜,余云禄送文件来到档案室,刘只好作罢。但他的行动被余报告了张仲年,张仲年立刻疑窦丛生,命人去找,却发现刘啸尘早已不知去向,此时他已经重返档案室,正在说服阿纪走弃暗投明之路。就在阿纪打开保险柜的瞬间,余云禄奉张仲年之命冲了进来,一场搏斗后,刘啸尘在阿纪协助下击倒余云禄,两人逃跑中与张仲年狭路相逢,千钧一发之机,潜伏在敌人内部的“老三”击毙了张仲年,救出刘啸尘两人。

苏州河畔,史秀英望着即将解放的大上海告诉刘啸尘:“老三”的起初名字叫常亮,虽然上海就要解放了但他仍然不能和人民一起庆祝解放,而要继续潜伏下去,和国民党一起去台湾。

【评析与欣赏】

《保密局的枪声》取材于小说《战斗在敌人心脏》,是惊险样式的故事片。创作者从文学作品改编为视觉艺术的过程中注意发挥视觉艺术特长,对
原小说做了恰当取舍,在当时的惊险题材影片创作中取得开一时风气的成绩。

影片创作者比较善于制造悬念,这主要体现为作品不靠外在的动作、紧张的节奏吸引观众,而是以故事本身的内在节奏,造成一种紧张感,使观众始终被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紧紧吸引,欲罢不能,和主人公一起经历危险的极致,从而获得极大的渲染与满足。

这部影片的悬念堪称此起彼伏,环环相扣,影片的序幕不像通常的国产惊险影片那样,警车呼啸,音乐大作,不靠外在的刺激吸引人,而是立即提出一个悬念:地下工作者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参与刑讯的人员中有自己的战友,生死关头,他会不会出卖战友?待这个悬念因其突然死亡而结束后,立即又产生了一个悬念:谁是叛徒?他是否认识我党打入敌人内部的刘啸尘?叛徒与敌人的行动组长冷铁新一起“钓鱼”——设伏追捕我地下党员,刘啸尘和党组织能否揭穿他的面目又不暴露自己?当叛徒和冷铁新被击毙后,刘啸尘为了继续埋伏下去,以自伤为掩护的行为有多大把握?在接替冷铁新出任行动组长的张仲年的严密考查下,刘啸尘能否长期隐蔽影片在主人公刘啸尘能否于保密局中长期隐蔽下来,并获得信任以获取敌人核心机密这样一个总悬念下设置了若干局部悬念,这些小悬念的逐步积累推动着大悬念的发展,环环紧扣,息息相关,使观众始终保持着紧张与新鲜感,生动地表现了这场潜入与反潜入,考察与反考察斗争的尖锐性与复杂性,以敌人的阴险狡诈、诡计多端衬托了刘啸尘的机智勇敢,突出了我地下党的大智大勇。

惊险片是受到全世界的观众喜欢的一种类型影片,惊险片吸引观众的有效手段是悬念。和世界各国,尤其是与欧美电影同行相比,我们的某些影片有时显得不大善于设置悬念,表现悬念,而多以外在的紧张、外在的节奏推动故事发展,因此常显得不大耐看,其中一个突出的毛病,也是常犯的“错误”是我们的创作者总是片面地理解惊险片中“情”的关系。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惊险片一定要写情。”而且要置于重要的甚至首要的位置,其实这是对惊险片和悬念的一种片面理解,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首先我们应该清楚,惊险片固然不应该排除“情”的因素,但写情并非惊险片的“专利”,它同时也是其它一切类型影片的因素之一。其次,惊险片要不要写情主要看这“情”是否服从于惊险,是否为总的惊险效应增加了紧张度,而不是因为写情破坏了这种紧张度。如果这情增加了紧张度,那么这种情就成了这部影片的有利因素之一,如果这情破坏或延缓了作品的紧张,这憎爱分明就是赘笔、败笔。例如:欧美的某些惊险片根本就没有或很少描写“情”但仍能看得观众透不过气来,如《野鹅敢死队》等等。另一类欧美惊险片“情”占了影片的很大比重,典型的如“007系列片”几乎每集都有一个甚至一群美女围绕着主人公007展开情节,但是这些影片的创作者从来没有抛开总体紧张度,专门写情,或者说为了写情而写情。情可以是惊险片的“胡椒面”,但做菜加胡椒面是为了总的味道,而不是吃胡椒面,如果因加胡椒面改变了菜的总体味道,就应该坚决割舍。惊险片不是言情片,情的设置要服从紧张的需要,007系列中每个女人的出现,她和007的每一段情都为下一段的情节推进设置了悬念,都增加了作品的紧张,当那些美女们簇拥着007时常常也正是他危机四伏之时,这样的惊险片当然好看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惊险片的写情才有意义。而我们的某些惊险片创作,有时则片面地理解了“情”的因素,把情强调到了不适当的地位,有人以为情的
因素在惊险片中是1+1的关系,以为情是惊险大杂烩的一部分,这样理解情,当然不能创作出真正的惊险片,常常是创作者辛辛苦苦经营起一个悬念,一种紧张,刚刚把观众胃口吊起来,编导马上又急不可待地在紧张中硬塞进一大段“情”,开始抒同志情、夫妻情、阶级爱、战友情,结果,惊险片也变成了言情片,观众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紧张一下子就被这大段的情搁浅了,泄气了。很像一个气球,导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注入紧张,眼看要达到极致,观众热切地期待着这最后的“爆炸”刺激时,导演自己却偷偷地用“情”这根针把汽球扎了一个小洞,紧张泄气了!观看这样的惊险片如何能够兴奋起来?当然,我这样说和文艺作品的节奏把握是两回事,但惊险处的松弛也应该预伏着下一步的紧张。

《保密局的枪声》在写情和营造紧张度方面就处理得比较紧凑,比较精彩。如刘啸尘与牺牲的战友情深,他和史秀英的恋人情等等,但这几段情的抒写都服从于作品的总体悬念,都对作品的紧张起了铺垫、推动和积累的作用。例如:刘啸尘参加刑讯老周,和他面对老周牺牲又必须表现得无动于衷的痛苦之情引出了铲除叛徒的悬念;刘啸尘和史秀英的恋人情,更在他随行动组长杨某追捕秘密集会的地下党时增加了出人意料的紧张感。情生出悬念,情推出了紧张,这样的抒情本身就是制造惊险的有效手段之一,惊险片有了这样的情,显得更丰满,更好看。惊险片忌讳滥施感情,《保密局的枪声》在这一点上控制得很得体。分寸感很强。

《保密局的枪声》在人物塑造上亦有值得借鉴之处,这是打倒“四人帮”之后第一部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惊险样式影片,作品打破了“四人帮”和“三突出”创作框框,塑造了惊险样式影片新的人物类型。例如:保密局组长冷铁新被刘啸尘击毙后,刘为了不暴露身份而自伤,他在医院中经抢救醒来,第一眼看到的一慈眉善目的中年人竟是接替冷铁新的新组长、特务头子张仲年!而张仲年在表面上也的确对他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俨然忠厚长者,只是随着其后的情节演进,观众才和刘啸尘一起逐渐弄清了这位忠厚长者实在是一个虚伪、奸诈、残忍的老狐狸,这又为刘啸尘的处境增加了几分险情,使观众为其捏着一把汗。直至影片最后,如果不是隐蔽更深的地下党员“老三”的及时解围,刘啸尘定死在张仲年手中无疑。由于创作者没有将“反面人物”脸谱化,没有人为地“丑化”,因此,使张仲年这个形象区别于此前的所有国产故事片中的反面形象,显得很有层次,很丰满,很可信,以至于当时许多第一次观看《保密局的枪声》的观众还以为他是我们地下党的书记呢!这样塑造人物当然会更有力地反衬出正面人物的机智、勇敢、技高一筹,使影片获得理想的审美效应。

此外,由向梅饰演的史秀英比较丰满,具有一定深度,创作者没有将她塑造成某些文艺作品中那些惯常的慷慨激昂的女共产党员形象,而是着重表现角色的从容自若,冷静沉着又富于情感,很有“人味”。向梅的表演有效地缩短了角色与观众的距离,为观众所认同。

这部影片为黑白片,导演兼摄影常彦本来就是摄影师,这部影片采取“低密度曝光”为主的影调,拍得很有层次,为影片营造了神秘惊险的氛围,强调本身成为有力的修辞手段,显示出创作者很深的艺术功力。

如果说这部影片还有一点遗憾的话,那就是饰演主人公刘啸尘的青年演员陈少泽还有一点表演的痕迹,缺少一点沉着。此外,影片注意表现刘啸尘战胜敌人的集体因素,但对他个人因素,对他的孤胆英雄一面表现得相对差
一些。

(春雨)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