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
摄制:珠江电影制片厂
编剧:刘师征
导演:林岚
摄影:刘锦棠
主要演员:郭允泰(饰张公甫)朱曼芳(饰王惠如)刘园园(饰于艾棣)王志刚(饰于海宝)初敏(饰杜康夫)方化(饰严克飞)
【故事梗概】
1947年,蒋介石亲自下达“A”字密令,企图扑灭上海经济界的中共地下组织,掐断地下党向苏北解放区运送物资的秘密运输线。这天,名为上海巨商、真实身分是地下党员的张公甫在豪华别墅举行盛大宴会,邀请上海政界、商界许多名人准备欢迎中统特务头子陈果夫。但陈果夫没能出席,他派来了私人特使钟志仁,钟实际也是中共党员。大厅里欢声笑语、轻歌曼舞、热闹非凡。张公甫的儿子张望不了解父亲,对父亲的作法十分不满,他拒绝去接待客人,忙着为参加示威游行而受伤的女工于艾棣治伤。苏北解放区急需物资,派来于海宝办理,他正是张公甫的亲弟弟,为了严守党的纪律,张公甫拒绝了弟弟的请求,于海宝愤然离去。
军统特务怀疑张公甫的荣昌公司与苏北有联系,而苏北又急需物品,张公甫便利用国民党驻军司令赵一彪想发财的心理,让他与茂源公司合作用军车军船送货,还答应了警察局长严克飞夫人的投资要求。
敌特的“A”字密令加紧了行动,军统意欲将经济界一些人士逮捕。钟志仁暗中传出黑名单,上级迅速转移了有关同志。张公甫让儿子去香港,张望竟宣布脱离父子关系,张公甫夫妇既不能解释,又无可奈何,心情复杂到极点;而于艾棣再次来到,她脖子上挂的那个小银质长命锁,使张公甫夫妇认出正是他们失散多年的女儿,可是严酷的环境却不许他们相认。
军统没抓着人,没摸到荣昌公司的底,狡猾的杜康夫偶然得知于海宝找过荣昌副总经理,便抓起梁建斋,还抄走于海宝从苏北带来的信。在这紧要关头,张公甫想出一计:在法院开庭审判时,赵一彪出庭作证,说于海宝是走私集团成员,已被他抓住就地正法。法庭只好宣布梁建斋无罪释放。
一天,于艾棣正等着与张公甫接头,突遇特务搜捕,为了掩护同志,她不顾一切发出警报。艾棣被捕,遭到严刑拷打。张望又回到家中恳求父亲相救,但为了大局,张公甫佯装铁石心肠。于艾棣牺牲了,没想到出卖她的竟是张望的恋人梁纹,张望怒不可遏,一记耳光打过去张公甫夫妇心如刀割、悲痛万分。
茂源公司被查抄,杜康夫发誓要把荣昌公司弄个水落石出并逮捕张公甫。在夜总会,他布置好一切,张公甫找到严克飞,严克飞企图敲诈一笔,殊不知张公甫早有准备,厉言相激、晓以利害,吓得严克飞只好乖乖地听张公甫的话。这时,赵一彪带人劫走了杜康夫。危险终于过去了,张公甫与钟志仁站在大门口,彼此会心一笑。
【评析与欣赏】
惊险片是深受观众喜爱的特殊类型的影片,它叙事险象环生、悬念迭出、人物丰富多姿富于个性、阐释主题善恶分明,虽形成了某种程式,却不断地变换着角度视点,使这一传统影片样式始终保持着新鲜活力,从而拥有了最为广大的观众群。《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尽管故事也仍然是人们熟悉的地下斗争,但由于影片的艺术追求与众不同而新意卓然受到当时广大观众的欢迎,并荣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究其成功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影片反映题材的视角新颖。它突破了以往表现小人物的大智大勇多带土味的题材范畴,第一次在银幕上将国共两党在白区的斗争设置在大上海工商界里进行。影片表现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扑灭上海经济界中的中共地下党组织,掐断地下党与解放区之间的秘密交通线,从而制订了将地下党组织一网打尽的“A”字计划。一时间,各色人物云集上海经济界,国共双方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特殊复杂的生死较量。双方出阵的人物都非寻常之辈。影片主人公张公甫表面上声赫十里洋场、有中统特务头子陈果夫撑腰的荣昌公司总经理、商贾巨头张大老板,其真实身分却是中共地下党员,接受党的指示要迅速打开通路、确保苏北解放区的物资供应;陈果夫的私人特使钟志仁、“A”字密令的具体执行者,竟也是中共地下党员,常于暗中助张公甫一臂之力。而敌方出场的杜康夫这个常以左派激进面目出现的经济学博士,却是军统督办,阴险狡诈,极其熟悉地下党的活动规律,他是张公甫面对的最为凶险的对手;严克飞,抓捕共产党、爱国志士尤其卖力;赵一彪,国民党苏北地方军司令,一介武夫、贪婪残暴。双方斗争的战场,也从小巷胡同寻常庭院而转移到富丽堂皇的官邸别墅、灯红酒绿的酒吧舞厅,表面上谈笑风生、歌舞升平,暗地里却是虎视眈眈、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杀。影片走出了不是密室发报就是公园接头的习惯模式,大胆表现我地下工作者利用国民党上层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从而战胜对手。由于角度视点的新颖,使这一个陈旧故事竟翻出新意,令人大开眼界耳目一新:与魔鬼打交道,不仅有传递情报的“游击战”,而且更有伦巴杯酒之间论输赢的洋打法。
其次,影片还注重惊险片的独特的审美追求,巧妙地构思情节、设置悬念险象。杜康夫这个最强劲的对手是以左派学者的面目出现的,又是张公甫的好友、梁建斋的妻弟,他以多年特务生涯的经验敏感与直觉怀疑张公甫,并不因张有陈果夫作后台而懈怠轻信半分。这一对手的设置,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令观众一直处于紧张期待的艺术情境之中。杜康夫频频发难,张公甫都以过人才智化险为夷。如“庭审”一场戏,本来杜康夫已抓住了荣昌公司副总经理与苏北解放区于老板之间联系的把柄,企图通过公开审理梁建斋进而逼出张公甫,他正得意时,张公甫却暗中运筹,关键时刻让草包赵一彪出庭作证说他早发现“于老板”是共产党,已经抓住并在自己的防区就地正法。杜康夫的线索由此被切断了。张公甫正是利用赵一彪有奶便是娘、既想邀功请赏又财迷心窍的特点而化解危险,使杜康夫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然而他们的较量并没结束,“化妆舞会”使斗争达到高潮,杜康夫掌握了证据要抓张公甫,自以为稳操胜券;执行逮捕任务的警察局长严克飞和他老婆想趁机敲诈钱财,没料到张公甫早有防范,他抛出严克飞以前卖给“于老板”的一张特别通行证作为他“通共”证据、缴了严克飞的“械”,又利用赵一彪对杜康夫的仇恨而劫持杀之。这一切都在陈果夫将到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巧妙利用“鬼”与“鬼”之间的矛盾而克敌制胜。情节结构的巧妙流畅,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第三,影片除保持惊险片以情节取胜这一突出特色之外,更注重在跌宕曲折的惊险情节中充分表现人物性格,写出正面人物在特殊斗争环境里的思想性格冲突,并展示人物的独特命运和真实复杂的情感波澜。主人公于海涛、早年化名张公甫,根据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指示打入上海经济界,当了荣昌贸易公司总经理,又打上中统特务头子陈果夫的大旗作掩护,在与国民党官员巧妙周旋之中,利用军统与中统之间的派系矛盾斗争克敌制胜,出色地完成了向苏北解放区供应各种物资的艰巨任务。编导把这一人物置身在一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场里面,突出地显现他那“入污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高尚品质人格力量和多谋多智坚定勇敢及过人的胆识。而在描写刻划人物的独特命运、表现张公甫在人情人性人心与党的纪律之间难以言喻的复杂心曲、作着艰难的抉择方面编导又颇具匠心:见到久别重逢并已身为我党后勤干部的弟弟于海宝,张公甫激动难抑,可为了严守党的纪律,他仍然不暴露身分不露声色,致使于海宝误解,使得一次欢快欣慰的重逢顿时变成怨恨的别离;自己的儿子张望思想进步、有正义感,张公甫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可儿子不了解父亲,误会父亲的所作所为,甚至还宣布脱离父子关系,令张公甫心潮起伏但也只能默默地忍受;失散多年的女儿于艾棣如今近在眼前,他和夫人多么想上前相认,然而严酷的斗争现实环境,却不允许他们流露抑制了很久很深的感情,饰演张公甫夫妇的演员很好地把握住了人物性格情感分寸,在此,只是以一种特别慈祥的笑容、别具一种亲切的嘱咐来交流真情爱意,一遍遍地端详女儿小时候的照片从中表露对女儿长大成人深感快慰的心情。但不久,于艾棣为了掩护张公甫等同志,在杜康夫派特务埋伏抓捕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扔出花盆暗号报警从而身陷魔掌。张望赶回家中请父亲搭救,可出于全局斗争的需要,张公甫以理智战胜个人情感,仍然佯装无情,用沉默回答儿子的痛斥唾骂、痛苦地看着父子误会的进一步加深。于艾棣光荣牺牲了,没想到出卖她的竟然是张公甫好友的女儿,张望从前的恋人梁纹,当她炫耀自己的功绩时,张公甫夫妇一方面深感震惊,肝胆欲裂,另一方面却还得不露声色强作笑颜。女儿还没相认便离去了,作父母的只能以一朵小花寄予无边的哀思。此情此景,动人心弦、催人泪下。编导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在把故事情节逐渐推向高潮时,也酣畅淋漓地抒写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感情,在扩大交织矛盾冲突时,更深刻地展示复杂环境中的人物的复杂精神世界。从影片中,我们不仅看到张公甫对革命的高度忠诚与责任感,也时刻感受到他作为丈夫、作为兄长、作为父亲所具有的那颗充满深情的心灵。这一形象无疑有较高的真实性。而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国产惊险片创作中,一般只追求惊险、悬念、情节曲折,而忽略对复杂关系中人物复杂心态的展示。《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则熔惊险与情感于一炉,着力于赋予人物以复杂处境复杂关系复杂心情,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丰满而真实,也使影片的惊险色彩更为浓烈、悬念愈扣愈紧,吸引观众与之同遭遇共经历。影片的成功也为惊险片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方涛)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