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人_电影故事梗概|评析与欣赏

1980年彩色片

摄制:台湾

编剧:张永祥

导演:李行

摄影:陈坤厚

演员:林凤娇(饰钟平妹)秦汉(饰钟理和)郑傅文(饰钟立民)

【故事梗概】

银幕上一列火车在辽阔的原野奔驰,火车上钟理和回忆:钟理和的父亲来自厂东梅县,在屏东美浓的笠山置一农场,钟理和爱上农场里同是客家人同姓又小他6岁的钟平妹,按客家人的传统习俗,不能成婚。钟理和受“五四”新文学的影响,离家出走,到沈阳就读于满洲自动车学校,学习谋生的技能。两年后,他回到台湾,带着平妹私奔,他母亲托妹妹给他一笔钱,表达母亲的支持和关怀。

钟理和夫妇千里迢迢从台湾来到奉天沈阳以后,先做了一阵子出租车司机。平妹理家,他们住在一家大杂院,三教九流,龙蛇杂处,邻居相处和睦。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东北,乘出租汽车的都是日伪达官贵人或日本人,钟理和放走在车上哭泣的妓女,又把日本嫖客和鸨母赶下车。后来决定辞职不干,专事写作。不久他们的长子铁民出世,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非常困苦。二哥理康托人给他寄来旧大衣和100元钱。有个汉奸“二鬼子”——保安大队长听说理和会日本话,介绍他给日本人当翻译,出自民族的自尊心,理和说:“不错,我是会讲日本话,但是我绝不会靠日本话来赚钱。”一口拒绝了这份高薪的日本翻译工作。就这样,他们在东北挨了4年,起先靠典当,后来完全靠平妹做折鞋盒手工和邻居帮助维生。理和的二哥钟理康捎信劝他们迁居北平。

在北平,他们开了一间小杂货店。平妹理店,理和继续写作。终于,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夹竹桃》在北平出版了。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祖国,二哥又来到北平,兄弟商量结果,由做弟弟的理和先回台湾看看。已经离家6年的钟理和带着妻儿风尘仆仆回到台湾美浓故居,父亲已故,母亲已垂垂老矣,小妹抱着婴儿来探望,眉宇间不断闪现着浓浓的惆怅和哀愁。因家境大不如前,理和先在屏东内埔中学当短期教员,教北京话。因咯血病倒,只好回美浓老家休养,由平妹出外打工挣钱养家。

入冬,钟理和病情加剧,只得送台北疗养院治疗。平妹背着稚龄的小孩,牵着大儿子,送坐在轿上的理和,俩人不胜依依。理和在住院期间,平妹到医院探望,此时家里能卖的都卖光了,但还要锯掉肋骨动肺部手术,才有生存的希望,平妹叫他安心治病,钱另外设法。理和手术前遗留给平妹的遗书,凄凉悱恻,叫人心酸。理和虽然死里逃生,避过劫难,可是3年里产业卖尽当光,回到家里只能过着半疗养、半写作的生活,从此家计完全由平妹一人独撑,从事粗重的劳动,挑砖头,挑香蕉,甚至不得不去盗林扛木头卖钱。

理和不停地写,报章杂志不停地退稿。为了生活撂下写作,养鸡喂鸭聊补家计,理和叫次子立民将锯子还给别人,立民只将锯子让别的小孩还给物主,掉失,被理和鞭打一顿,立民去买米糠劳累过度,重病不治去世,理和
自疚,悲痛不已。邻里劝慰他说:“汗水流进田里,一定会长出稻子来。”写作是理和的理想,也是他的本分。理和咯着血强打精神笔耕,平妹默默地做工。前后经过11年,钟理和的《笠山农场》终于获得《联合报》副刊主编女作家林海音的支持,获得台湾“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小说二等奖(头奖空缺)。一天,理和写作至深夜,平妹劝他早睡,理和了无睡意,夫妇出外漫步在溪边小路,理和对平妹说,当初不该让平妹跟她私奔,平妹说有两次好让她担心:一次是怕钟理和到奉天两年不回来接她;一次是送理和到台北治病怕从此见不到他回来。不幸此时钟理和的肺病已到晚期,走到生命的最后历程,铁民拿着报社寄的稿费向理和报喜,进屋只见理和伏在桌上,是在修改中篇小说《雨》的时候,咯血,惨然而逝,时年仅45岁。台湾文学界称钟理和是“倒在血泊里的笔耕者”,“他的精神,也正是中华儿女高风傲骨的气节”。

【评析与欣赏】

李行自1958年独立导演《王哥柳哥游台湾》,到1985年导演《唐山过台湾》,近30年间共拍52部电影。他的电影包括两部分:纪录片和故事片。他的电影艺术创作可分为五个时期:台语片时期、国语片黄金时期、艺术电影时期、商业电影时期、民族电影时期。第五期的电影以爱国、传统、乡土为主,突破李行式琼瑶电影模式,回归到李行60年代乡土写实风格。《原乡人》是李行乡土传记片的代表作。它是日据时代出生的乡土文学家钟理和一生悲苦际遇,以及他与爱妻钟平妹的动人情史。

钟理和是台湾著名乡土作家,生于1915年,台湾屏东人,“原乡”广东梅县。钟理和风骨神貌、道德形象昂然卓立。他在日据时代只是小学高等科肄业,他的中文也只读过一年私塾,他不断自修,无师自通。钟理和的作品,无论小说、散文、日记、书简,笔风朴素不华,脉络一贯,总是真实、自然、平易、诚恳、亲切感人,字里行间总是流露着爱心和宽恕,虽然历尽坎坷,备尝人间疾苦,反而无怨无恨,有一种特有的心智真诚。电影《原乡人》改编自钟理和的同名小说。小说中的原乡人起先是两位老师,以后随视野渐次拓宽,原乡人由客家而广东,而江南,而整个祖国大陆,然而在作者书中的所谓原乡人是社会底层的人物。而在日本人的教科书里的中国人叫“支那人”,“代表衰老破败,代表鸦片鬼,卑鄙肮脏的人种。”书中提到对理和发生决定作用的二哥——同父异母生的理康,他是民族主义者,心向祖国大陆,曾经到过大陆,“七·七”事变后,再度到祖国大陆,去过重庆,钟理和也跟着到“原乡”,但理和没有给自己定下什么计划,只想离开台湾,也没有到重庆去找二哥,最后作者说:“我不是爱国主义者,但是原乡人的血,必须流回原乡,才会停止沸腾!”小说中的《原乡人》没有平妹,作者离开台湾到东北,主要受二哥的影响。而电影中的《原乡人》,则强调主要是为了平妹,受世俗的阻拦,为了争取跟平妹的婚姻自由,愤而离家出走。这是小说与电影最大不同的地方。原著行文流畅自然,读来有真实感,不失为作者20岁前生活的自传性缩影。但它没有传统小说的完整、严谨的结构,更没有现代小说那样着重心理分析、讲求“意识流”,它跟作者许多作品一样,只采用一种既有的现实素材作为小说的内容,难免在题材的拓展、对主题意识深一层的探究和内涵集结上,都受到限制。如果说原著是钟理和前半生的传记,而电影则是他后半生的生活写照。故事紧衔着他从“奉天”习得汽车
的驾驶,返台携平妹私奔开始,到他咯血谢世结束。

编导以《原乡人》作片名,刻意塑造钟理和对原乡祖国大陆的向往、眷恋和怀念,表达化解不开的中国情结,是台湾一部成功的台湾作家传记片,是李行电影艺术创作又一里程碑。

该片以真实人物的生平事迹为依据,采取艺术手法、传记形式拍摄。描写著名人物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以及在他所从事的领域作出的贡献,要求所描绘的人物的重要事迹必须忠于史实。在叙述中可以写其生平经历,也可以截取人物的某些重要生活片断。台湾曾拍过《英烈千秋》等歌颂抗战将领的传记片,以及一些古代封建君主、妓女之类的宫闱史、艳史。而把杰出作家拍成传记片,在台湾这还是头一回。

一部电影,90多分钟里,要对一个人的一生事迹和心路历程,作完整的叙述,有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尤其像《原乡人》这种传记,主人一生坎坷,奋斗不懈,又默默无闻,女主角的戏又重,故事经由台湾,而东北,而北平,再回台湾,经历日本殖民地和国民党统治下,两个不同的政治制度的社会生活方式,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不同的风俗人情,男女主角又各有不同遭遇的幸和不幸。任何疏忽都有可能破坏这部传记片必须遵循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此部电影的编导撷取钟理和带平妹私奔,在沈阳、北平的家居生活,以及回台湾后钟理和带病写作,夫妇相濡相携,钟理和成为一个乡土作家艰难历程,其题材的取舍,剪裁得度,忠实而成功。

导演把握了传记片写实的风格,并富有浓厚的乡土色彩。平淡中显温暖,朴实里流露真情,没有明显的戏剧冲突,但却真实地勾勒出一幅平凡琐碎的家庭生活的淡淡温情。人物刻划十分成功,钟理和、平妹性格鲜明,戏的调度,内涵寓意编排巧妙。人们从电影中真正体会到伟大的爱情,必须建立在双方的理解上。如片里理和入院治疗,邻居为虚弱的他做了一副简陋的轿子,神色黯然的理和上轿的时候,一边倚靠平妹,一边牵着长子,频频嘱咐;而平妹背负着婴儿,强忍着泪水,不知此番一去他是否能回来,不胜依依;以及理和出院回家,晚餐一桌素菜,仅有两个荷包蛋,平妹先夹一个给理和,理和从碗里夹给小儿子,平妹又从小儿子碗里夹还给理和,镜头再摇向小儿子,作面部特写,既生动,又入戏,寓意深切。又如钟理和的《笠山农场》得奖时候,平妹闻讯趋前探问,理和顺手把报纸递过去说,你自己看吧,平妹说我又看不懂;他收回报纸,说我念给你听,而信口念出一对姓林的人结婚启事,末了还说:“同姓结婚并不限我们,我们两个姓钟的人结婚并不错嘛!”这真是神来之笔。暗示“我总算出头了,你没有嫁错人,从现在开始,该我报答你了”,末了平妹哭着跑开,他也低头哭了。这是在病榻上撰文为生的穷困潦倒的作家事业有成之后,一对患难贫贱夫妻悲喜的心境写照。

影片中父子亲情历历在目,立民去世周年,钟理和在儿子坟前,悲怆地呼唤在荒郊的儿子的孤魂跟着回家。后来理和让小儿子骑在背上,让小儿子鞭打自己,末了还抱起儿子教他用力打,暗示他对二儿子立民的死的一种内疚和赎罪的情感。

同时,影片呈现李行导演一贯的乡土写实路子,他没有刻意去展现30年代关外风光、故都名胜,以及一些壮观的外景,也没有眩眼的内景,剧中人清一色是乡土人,大声讲话,大碗喝水,大口吃饭,身着粗布衣裳,主人翁的周围人讲的东北话,或北京话,没有时下台湾文艺片男欢女爱那样追来追去,左拥右抱。为力求逼真写实,叙述钟理和夫妇回到台湾后的忧劳,导
演在屏东美浓把钟平妹一个朋友的废旧房屋,按钟理和的旧房子重修,开辟了菜园,种植了椰树,保有四五十年代钟理和家居原有风貌,和屏东风土特色。

林凤娇和秦汉演出传神、默契、生动,诠释、塑造主角形象极为成功。饰钟理和的秦汉和饰钟平妹的林凤娇,都是台湾中生代杰出的演技派演员,他们不仅熟读钟理和的作品,熟悉角色的生活,还经常同理和的遗属交

谈,精确把握主角的性格特点,演绎角色形神近似。秦汉饰演钟理和,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平淡无华的朴实造型,尤其在后半段疾病缠身,欲振乏力时,深深透露着一种受挫后的落寞情怀;而重振旗鼓之后,又流露一股悲苦生命中不亢不卑的坚强生存意志。秦汉为了达到钟理和得病脱发,骨瘦如柴,容颜憔悴的外表,特意把头发剃光,节吃少睡,把身体“弄坏”。虽然是钟理和的传记,但戏分中,林凤娇戏不比秦汉轻。秦汉在钟理和出院后,由于少了七根肋骨,歪着身子,戏分加重,始有发挥。林凤娇的戏则自始至终,贯串全片,演来莫不丝丝入扣。在前一年金马奖中林凤娇因《小城故事》饰哑巴女阿秀获最佳女主角奖,其实林凤娇在《原乡人》中的演出更胜一筹。林凤娇演活了钟平妹矜持温柔的特质,举止上更有不疾不徐的含蓄谈吐。从平妹跟理和私奔那天起,到钟理和一生止,她总是默默地独撑家计,始终对理和谅解,不断服侍他,安慰他,鼓励他,而从不抱怨。尤其当她为了增加一份收入,不惜去盗木材,戴着斗笠、肩扛木头的平妹,受到警察追赶,在一阵一阵警笛声中,心悸地在丛林中奔跑林凤娇把钟平妹那种客家妇女含辛茹苦、贤妻良母的美德;那种善良、忍耐、节俭、无条件奉献的爱,以及柳眉杏眼间的美,表露无遗。

此部影片获1981年台湾第十八届金马奖最佳童星(郑傅文)、最佳电影插曲奖。

(翁清溪)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