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_电影故事梗概|评析与欣赏

1981年彩色片

摄制:珠江电影制片厂

编剧:王一民

导演:胡柄榴王进

摄影:梁伟雄

录音:蒋绍绮

美工:黎淦

作曲:杨庶正

演员:吴文华(饰田秋月)黄小雷(饰田桂)任冶湘(饰翠翠)王进(饰匡华)黄锦棠(饰廖一萍)

【故事梗概】

田秋月是位善良文弱、饱经风霜的农村妇女。这天她怀着喜悦的心情送儿子田桂和养女翠翠到乡政府登记结婚。然而结婚证没领到,却传来田桂不是秋月亲生儿子的消息。

原来,田桂的亲生父母匡华和廖一萍早年参加革命,在一次战斗中,不得已将5个月的孩子田桂寄养在老乡家里。几经周折,田桂又由田秋月抱养,后来还收养了孤儿翠翠。秋月含辛茹苦拉扯二人长大,母子3人相依为命,解放后才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而匡华夫妇寻子,打听到田桂的下落。

秋月通情达理,克制住自己的感情,推迟了田桂与翠翠的婚期,让田桂进城去见父母。田桂临别时告诉翠翠:五一节他就回来成亲。

如今匡华与廖一萍都是某市的负责干部。廖一萍见到儿子喜出望外,要按自己的意愿洗掉儿子的泥巴味,为他改头换面、安排一个好前途。可田桂很难适应安逸的生活,他忘不了家乡、养母,更忘不了翠翠。对此,廖一萍十分不满,她千方百计要留住田桂,并试图割断田桂与翠翠、秋月的关系。

秋月和翠翠在乡下苦苦地盼着,每晚翠翠都在灯下为田桂做鞋,做了几双,田桂却依然未回。田桂在速成中学学习,认识了市委组织部长的女儿莉莉,廖一萍有意撮合,田桂却袒露了自己与翠翠的恋情。廖一萍大为恼火。

聪明有主见的翠翠给匡华寄去一双布鞋,常常外出的匡华马上意识到家中出了问题,他批评了廖一萍,支持田桂去乡下接来秋月和翠翠。田桂回到乡下,三人团聚高兴不已,正打点行装准备进城,忽接廖一萍来电,只让田桂带翠翠一人,不准接秋月。田桂痛苦万分,决心就留在乡下与养母和翠翠同甘共苦。

为了成全匡华夫妇与亲生儿子完聚,田秋月甘愿自己承受那份精神折磨,她决定亲自送田桂和翠翠进城。在匡华家中,田秋月发现廖一萍正是自己当年舍身救出的姐妹,她没有说出这件事来,留下那时阿萍所赠的半把木梳,独自悄然离去。

清晨,众人才发觉秋月已走。丈夫的批评,事实的教育,使廖一萍羞愧满面。当大家急急赶到火车站,列车已由慢而快,呼啸远去。月台尽头,满眼泪花的田桂和翠翠高呼着“妈妈”!
【评析与欣赏】
无疑,《乡情》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在战争年代,地主家的丫头廖一萍为反抗做国民党官员姨太太的命运、在阿月的帮助下与恋人匡华逃出了虎口已是红军战士的廖一萍被白军追捕,无奈将襁褓中的独子交给老区的一户农家收养,不幸走漏风声,农家夫妇被害,孩子却又意外地被顶替廖一萍当了姨太太的阿月救下并抚养成人;解放后,匡华夫妻都身居要职,经多方打听寻访找到了儿子下落。田秋月忍痛割爱送子上门。一对几十年前共命运的穷姐妹如今相逢却不相识。这里,事件发展流程连续完整、因果关系明晰无误、矛盾冲突尖锐复杂、偶然巧合的戏剧性场面,一切曲折动人故事的构成元素均兼而有之。

这是一个延续了20多年的漫长的故事,假如从头讲起,那会是格外地枝蔓繁杂而令人厌烦。于是《乡情》导演精心地选择了最接近冲突开端的那一刻作为影片的开始:已长大成人的田桂与两小无猜的翠翠去乡政府登记结婚,文书在一番善意的戏谑调侃与祝愿之后,突然不发证给他们了。这导致了影片赋予主人公的愿望实现的迫切意图——结婚受阻,而把引发这一矛盾冲突的往日的历史用对话和闪回的镜语显现出来,从而构成《乡情》的双时空结构方式。闪回镜语组成一个完整的情节段落,对现在时空产生不可或缺的影响与阐释。由此它在电影本义中具有了非同小可的结构意义,没有过去时空,则现在时空就会飘虚而无从把握。在现在时空里,主人公们与阻碍其实现目标的力量展开了各种形态的冲突:在民政局干部关于田桂是否她的亲生孩子的追问面前,田秋月曾做过本能的自卫,她喃喃自语:“是我的孩子”翠翠别具一格地把写满爱情的布鞋寄给了匡华,田桂进城后又无时无刻不受到亲生父母温情的感动和优裕生活、青春少女的诱惑,而能激起他足以抗拒诱因的意志强度则来自于对往日虽苦难却美好温馨的生活与情感的回忆,当田桂被亲生母亲以积蓄了20年的爱心精心打扮要他脱尽土气焕然一新时,他浮想联翩的却是养母曾拮据困顿到连给爱子一件小背心都买不起,那首古老的《摇篮曲》穿越遥远的时空萦绕于田桂耳旁,令他怀想而情不自禁,令他辗转而夜不成眠。此情此景,感人至深。而礼赞母亲在温馨的乡情中升华为一段美奂美伦的华彩乐章,更是动人心弦。

影片中的母亲,已超越了词语本身狭隘的语义而具有了十分阔大丰厚深邃的内涵,与人民无异。母亲不仅以她博大的胸怀拯救了象征革命力量的廖一萍,使她免遭厄运,还以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把革命的后代培育成人。主题深化无疑得力于情节结构的特别格式。

在片子反复阐释的主题中,女性形象是和乡情中最美好难忘的母爱融为一体的。由于编导者表达主题的执著,造成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偏差:三个女性形象光彩照人,两个男性形象则流于理念平面而显逊色,匡华充其量只是个理应如是说如是做的党的高级干部概念的表现,在影片里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想要激化矛盾时便让他退下,想要缓和矛盾时他便不期而至;田桂被贴上淳朴忠厚的性格标签,但对他行为抉择时的内心变化、情绪波动则开掘极少。比较而言,三个女性尤其是二位母亲形象要丰满得多。田秋月可说是一个完美的母亲,是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的化身,其性格中的克己隐忍、牺牲奉献等都能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精神里找到注释。20年含辛茹苦带大的儿子一眨眼功夫被别人认了去竟无半句怨言,反来劝慰田桂和翠翠:不能编瞎话欺瞒人家,怕对不住天地良心。她还格外善解人意:“你亲生父母盼儿子盼了20年啊!”即使在廖一萍知恩不报三令五申不许她一同进城时,
还仍能隐忍克己。只是不忍心看着青梅竹马的田桂、翠翠天各一方,才决心送他们进城。如此的善良忠厚,宽以待人令人唏嘘叹为观止。

廖一萍则是一位现实的母亲,并不完美。她以母亲特有的方式爱着20年未谋面的儿子:送他上学、安排工作、选择对象,并为儿子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裕生活条件,却无法与亲生儿子的内心要求相沟通,她还一厢情愿地想斩断儿子与丹桂飘香的田家湾的精神联系。与田秋月比,她太自私,再加上身居高位而派生的漫无边际的优越感就显得极不近情理,也正因此这个人物才更真实。到影片高潮处,其性格有一个逆转:廖一萍与田秋月的性格情感冲突由间接(从田桂的情感变化反映)发展为正面交锋,一方软中藏硬咄咄逼人屡下逐客令,另一方则不卑不亢以静制动维护人格的尊严。这是一个高潮将临时精彩紧张的场面,从这里可生发出若干个迥然不同的大结局,《乡情》的编导们舍弃了人人欲求的深刻冷峻,而借助于情节的巧合,让20年前救过阿萍的阿月与20年后的田秋月合二为一,虽让评论界大哗,却保持了影片风格的统一——优美明净的叙述中充满淡淡的温馨忧伤。逆转对于廖一萍其人而言则构成了绝妙的反讽。廖一萍拒绝田秋月的直接动因在于其国民党官员姨太太的身分与革命干部家庭的巨大反差。影片对这一陈述作了细致的描绘,即在反复证明了廖一萍根正苗红、一生清白之后,却给了观众们一个截然相反的内涵:廖一萍在20年前是姨太太第一人选,阿月代她受罪才变成她所不容的田秋月,一把木梳最终轰毁了廖一萍无限膨胀的自我优越感。《乡情》的编导们利用反讽手法准确无误地传达了他们浓郁感伤情怀下的异常冷静清醒的评判思维。

《乡情》故事的讲述方式具有抒情风格,古典得有些不同寻常。影片曾不厌其烦地反复表现乡村的优美明净温馨平和,即使出现城市的平淡枯燥不协调也不能损伤其令人怀念的美,湖滨与庭院构成了乡情意境的重要银幕形象,湖滩牧歌之中、芳草绿茵之上,留下了田桂与翠翠两小无猜的铭心刻骨的记忆,那小小农家院、婷婷如伞的老桂树,无疑是由秋月这位伟大母性自我牺牲精神和高尚人格的见证与象征;夕阳、平湖、沙鸠、牧歌、飘香桂树这充满田园诗韵的美丽景致,营造出一种亲切宁馨的乡情意境,且贯穿了影片始终。即使片中小小的一组平行蒙太奇镜头,编导也处理得十分创意:田桂进城第一晚,辗转于床,画外响起《摇篮曲》,梦幻般温柔的曲子连结起同一时间不同场景的叙述:田秋月依在床头望月思儿、村头树下翠翠凝眸远眺,用一首曲子一轮明月组接了三条平行线索的叙事,抒发了母子兄妹的无限思念与眷恋之情。寥寥几个镜头,蕴意却极丰富。

发掘音响独特美学功能创造优美意境在影片中随处可见,音响已打破传统的对画面的依附关系而发挥了自身的艺术魅力。牧歌音响意象的选择独具匠心,它充满乡土气息已是青年男女主人公情感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那随处可见的生活场景时时会唤起两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翠翠划船送田桂进城,悠扬的牧歌引发了翠翠对儿时与田桂哥同骑一头牛的回想,才话出有因地叮嘱田桂“鸟儿不管飞多远也认识自己的窝”;再次出现是田桂久去不归,翠翠徘徊于夕照牧归风景如画的湖滩,在牧歌旋律里默默思量满脸惆怅,画外传来翠翠与田桂的童音对话:“哥,你在哪儿?哥,你在哪儿?”小田桂:“我在这儿呢!”声音与画面虽独立不倚表述不同的故事,却殊途同归地在读解同一内涵,过去时空里寻找哥哥的辽远空旷的声音正是现时空翠翠思念亲人盼哥归来急切心情的烘托与写照,声音与画面于巧妙的对位里
创造出一种幽远而感伤的美学境界,令人扼腕称奇而后感动不已。

《乡情》在细节甚至道具选择上也表现出浓郁的抒情性。影片中反复出现老桂树、桂花糖、切桂花糖、送桂花糖的细节。桂树在此不只是一件现实道具的运用,它含有更深层的意蕴:桂树为人遮阳挡雨,桂花可酿酒做糖,毫不吝惜地献出一树芬芳,这岂不是田秋月高尚人格的象征?!《乡情》善于化景物音响道具细节为情思,如行云流水自然晓畅,如桂花飘香浓郁芳醇,营造出一个完整优美的艺术情境。

(李萍)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作为故事本事参与叙事

作为故事本事参与叙事   电影叙事即是用电影语言讲故事,叙事即讲故事,而故事需要“故事本事”,所谓本事即本文故事材料对象的原始事件,可以使现实中实际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也可以是推论出的作为本文故事的背景和依托的虚..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