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_电影故事梗概|评析与欣赏

1983年彩色片上、下集

摄制:八一电影制片厂

编剧:黎明王昊王愿坚李传弟

导演:蔡继渭谷德显

摄影:蔡继渭许连庆

主要演员:古月(饰毛泽东)苏林(饰周恩来)刘怀正(饰朱德)

傅子诚(饰刘伯承)赵恒多(饰蒋介石)

【故事梗概】

1935年春,长征途中的红军一方面军行至黔西北赤水河畔的土城,与堵截我军的国民党川军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战斗。我军强渡赤水河,但当头拦截的敌军仍保持着强大的力量。他们调集了大批兵力,集中于川黔边境,并在长江沿岸,构筑了严密的封锁线。红军的背后,薛岳所部的两个纵队又一直追杀,使红军在乌江与赤水河之间陷于腹背受敌的困难境地。面对40万敌军的围困,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采取了灵活、主动的战略方针。完全出于敌人意料之外,红军占领感信以后,又立即挥戈东向,二渡赤水,再占铜梓、娄山关与遵义城,歼灭敌3个多师。3月间,红军又三渡赤水,再入川南。蒋介石误以为红军又要渡江北上,赶忙调集大军堵截。又在云、贵、川边境大修碉堡工事,构筑封锁线,不料红军却又突然折回贵州,在茅台附近四渡赤水河,把敌人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评析与欣赏】

两岸陵壁如削,赤水河奔腾汹涌,大叶子船穿激流,越险滩,九曲百折,乘流直下。激昂有力的画外音解说着遵义会议之后,红军所处的困难局面:40万国民党反动武装,妄想把我3万红军包围、消灭在遵义周围的狭小地区。随着战争炮火的硝烟,影片把我们带回到了半个世纪以前,中国革命过程中最为险峻的时刻。

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途中由失败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毛泽东光辉军事思想的一个典型范例。事件繁复,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场面宏大,不能不给创作与拍摄带来极大的困难。四渡赤水的战局发展,可以说是瞬息多变,扑朔迷离。肖华同志在《长征组歌》中曾有“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样的赞叹。然而,影片的创作者并没有迷恋在“奇”“神”上,而是以朴实的手法,作了近似于纪实性的描绘,显示了对于“史传”性作品的逼真的美学追求。

影片一开始,便再现了土城战役,这是四渡赤水的前哨线。尽管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都亲临前线指挥,战士们也都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但在敌人的坚固工事及优势援兵的威胁下,却不得不后撤。我军在渡河之际甚至陷入了混乱之中。对于红军处境的艰危,敌我态势的优劣,以及红军指战员5次反围剿失利后的困惑与疑虑,创作者没有讳言饰色。这保证了作品的较强的真实感。

更为可贵的是作品有意识地加强了人物形象的刻划。这是我国第一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人公的历史“巨片”,因而尤其值得我们珍视。与《西安事
变》、《风雨下钟山》中的毛泽东形象相比,它显然有了长足的进展。这不但表现在对领袖形象中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更准确、更生动;也表现为敢于去写他的情感世界,生活细节,因而更丰满、更动人。影片中写到了毛泽东同志在战斗失利后的发怒、担忧、懊丧;也写到他在获知毛泽覃同志牺牲消息时的痛苦与悲愤。即使是写毛泽东同志决策的正确与英明,影片也没有予以“神化”。所谓“神化”是指赋予人一种超自然的能力,使之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神”。显然,影片中的毛泽东形象并不是这样的神。毛泽东同志在指挥四渡赤水战役中确有用兵如神之处,但这一切并非来自某种“神力”,而是来自对敌我态势的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来自对人民战争的深厚伟力的信心,来自集体智慧的结晶。“智调滇军”,是四渡赤水全局中最关键的一着。这虽然是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的设想,但使之成为不可动摇的战争决策,并形成周密的战斗部署,却凝聚了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的集体智慧。而且,它的成功,又是仰仗着“瑞金团”全体指战员迂回穿插,浴血奋战,与敌斗智斗勇才取得的。所以,影片对于毛泽东同志伟大战略思想、英明果敢的决策、高瞻远瞩的胸怀的种种描写,不仅真实可信,也更能引起我们的敬意。

真实反映历史面貌的追求也体现在对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彭德怀、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风采的展示上。它的基本方法是把握特征、辅之以细节的渲染。周恩来的严谨细密、热情忠诚,朱德的坦荡朴实、智勇兼备,刘伯承的熟谙军机、细虑详察,都可以说个性鲜明,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在叙事的细节中来抒发情感,像周恩来向战士学唱“草鞋歌”、与毛泽东同志互让干粮;朱总司令在战事紧张的时刻,命令司号员吹冲锋号,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杀敌;刘伯承代表党中央为战士们雪夜送稻草等,都是蕴涵丰富、动人至深的场面。也许,这里包含着艺术家的创造,但它与全片的纪实风格并不相背。相反地,它充盈了人物的血肉,更能代表作品的艺术化的成就。

如果我们细加考察,就会发现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纪实性的作品。它的纪实性,更多的是体现在造型风格上,体现在对历史事件重大关节的真实性的追求。而它的叙述方式与某些细节,都是戏剧化与富于主观创造性的。这里最突出的是高翔这一人物与“瑞金团”的事迹的描写。

高翔这个人物,可以说是红军优秀基层指挥员的缩影。在反围剿时期,他就是一个团长。只因为不满“左”倾路线的错误,希望毛泽东同志重新出来领导全党全军,便遭到迫害与打击,被降职,成为一个“具有团长水平的战士,具有战士身份的团长”。曲折的遭遇并不能动摇他对党的耿耿忠心,在担任掩护部队的任务时,只剩下他与李铁子二人,他还让李捎出信来,表达希望毛泽东同志重返领导岗位的愿望。后来,他终于任命为“瑞金团”的团长,并接受了伪装主力红军,诱敌追击,智调滇军的任务。在这场艰险的斗争中,他一身系3万红军的安危,尤其在与中央失去联系后,更考验出他的大智大勇。

艺术家的意图是很清楚的。一方面,他们要借这个人物反映出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一个侧面,就是把毛泽东同志的决策与基层指战员有机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通过他把遵义会议前后的历史联系起来,应该说,从艺术虚构的角度看,这可能是编导费心最多,用力最勤的一个。这一形象的成功的创造,大大充实了作品对革命英雄主义的热情赞颂;也使作品的戏剧化的叙
述方式,有了一个贯通情节的重要角色。

叙述的清楚与对比蒙太奇的成功运用,是作品的又一特色。

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构思严谨的作品。它紧紧围绕着四渡赤水这一战役过程,从仓促一渡到出奇四渡,从敌我态势到战争经历,从最高指挥部到基层指战员,又到普通群众与地方游击队的配合,有条不紊,错落有致。

具体的战争场面,在这里并不占最主要的地位,最重要的是双方态势的描写。像片头的旁白,就有力而概括地交代了遵义会议之后红军的艰险处境,它像一个巨大的悬念摆在了每个观众的面前。又如在李富春起草《告红色战士书》时,影片通过毛泽东的问询,巧妙地介绍了全国的情况。有时,它借我写敌;有时,又借敌写我;有时,借近写远;有时,又由远及近。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又能抓住每次抢渡赤水河的不同特点,这就保证了它在叙述上的成功。如果充分考虑到题材本身的复杂性与曲折性;那么,我们就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影片在叙事能力上的进步。

战争题材的影片中采用对比蒙太奇不自《四渡赤水》始。以敌我斗争为内容的影片采用对比蒙太奇可以说是非常自然的事。《四渡赤水》的成就是视野更广阔、气势更宏大、内容更丰富。双方的最高统帅都分别登场,而且直接决策,他们的性格、形象,无形之中便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毛泽东同志的高瞻远瞩、勇毅果断、深情坚韧、幽默风趣;蒋介石的阴险毒辣、骄横跋扈、工于心计,无论从才智与人格品质上,都是明显的比照。我方高级将领与敌人高级将领的人品才干,也无处不在有意无意的对比之中。这里最突出的是我方将士的上下同欲、义无反顾的精神;而敌方则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尤其川、滇两军的军阀。

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影片在蒋介石形象刻划上的成就。这一点,可以认为是继续、发展了《西安事变》始的现实主义精神。艺术家把他真正作为了我们的“对手”。影片中的蒋介石从一开始就成为一块巨石压在红军的心头。他判断准确,部署得力,在土城战役时,甚至先我一着。直到影片的最后一刻,他仍在进行垂死挣扎。他命令“派一个营夺回黑水铺,后面再派两个加强营跟进”的一着,几乎摸去了我们的老底,毁灭了我们的希望。影片把蒋介石放到五次围剿胜利的顶峰,又让他在我军四渡赤水后跌落下来。虽然只是一个片段,无疑也有某种象征性的意义,预示着他美梦的破产,将开始走上下坡路。

《四渡赤水》仍属于写事的作品;但它的突出的成就却是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如果需要“归类”的话;那么,我们不妨说这是一部借史事以传人的影片。

影片获1983年国务院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获1984“金鸡奖”特别

奖。

(彭加瑾、张春如)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