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彩色故事片
摄制: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张弦
导演:黄蜀芹
摄影:单联国
主要演员:任冶湘(饰杨蔷云)张闽(饰郑波)梁彦(饰李春)秦岭(饰苏宁)郭凯敏(饰田林)马晓伟(饰苏君)施天音(饰呼玛丽)张海燕(饰吴长福)
【故事梗概】
解放初期的一个夏天,女七中的姑娘们开始了夏令营的生活。营火旁,高二班的杨蔷云在高声朗诵,她的同学吴长福、李春和苏宁在谈论各自对幸福和快乐的理解
新学期又开始了,高二班的团支部书记郑波回到了同学中间,还转来位叫呼玛丽的新同学,杨蔷云很惊讶她胸前佩戴的十字架,这使呼玛丽窘迫地埋下头,袁先生忙温和地安慰她。
学校颁发了学习奖章,学习很好却不大关心班集体的李春获得奖章,而身为共产党员的郑波,却因忙于社会工作耽误了学习未能得奖。杨蔷云为此与李春发生了争吵,郑波诚恳地劝阻了她。打那以后,郑波刻苦学习,还借来了介绍义和团的书,帮助从小在教会长大、不懂历史的呼玛丽。
杨蔷云在郑波的影响下,主动去帮助因考试不及格而伤心生病的苏宁,这使苏宁的哥哥苏君十分激动。国庆3周年前夕,苏宁因父亲在五反中查出问题而闷闷不乐时,杨蔷云又乐观地劝解她。
一天下午,胖姑娘吴长福学跳苏联舞受到李春的取笑而引起一场风波。杨蔷云的批评文章和同学们的尖锐批评深深刺痛了李春,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袁先生耐心引导郑波和杨蔷云注意批评方法,热情帮助李春。转眼间,1952年的除夕到了,晚会上同学们相互道贺,往日的不愉快此刻也消失在融洽友好的气氛中。
李春的剧本寄到了《青年日报》,召她去谈话的编辑是郑波当年搞地下工作的老战龙田林,从他那里,李春得到了诚恳的帮助。郑波也以自己勤奋的努力换来数学考试100分的好成绩。
春节那天,杨蔷云得知苏宁已信教的消息,非常气愤。从苏君那里,杨蔷云了解到,苏宁小时候曾被她那当国民党军官的姐夫奸污过,心灵蒙受了巨大的创伤。在杨蔷云的热情鼓励和帮助下,苏宁终于振作了起来。
女中搞校庆时,郑波提议让苏宁参加歌咏比赛,杨蔷云推荐李春参加演讲比赛。当晚,李春和杨蔷云真诚地交换了意见,一对“冤家”变成了好朋友。呼玛丽在同学们热情关心和帮助下,也决心挣脱精神枷锁,跟上大家前进的步伐。
中学时代就要过去了,姑娘们商定举行一次团日活动,他们兴致勃勃地登上卡车,迎着朝阳向郊外驶去
【评析与欣赏】
《青春万岁》是根据当代作家王蒙50年代写作完成,迟至1979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影片。这种特殊的写作背景与题材特征带来了影片创造上的一些难点和特色。用王蒙的话说:“现在的片子既不像历史题材又不像现实题材。既不像儿童片又不像成人片,既不像校园——教育片又不像社会片,既不像‘开放性’结构的片子又不像‘封闭性’结构的片子”。而正是这种似像似不像的特定构成中,《青春万岁》显示出一种特殊的叙事风格和结构魅力。
首先,影片真实地再现了时代风貌,塑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
象。
《青春万岁》主要是通过女子中学的一个班级中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但是由于影片是把人物置放于解放初期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来加以审视的,这就使影片中的中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新中国的成立,新的生活目标、新的理想追求,使影片中的人物呈现出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的青春气息。那种集体主义的精神风貌,那种对友谊、理想的诚挚追求,为影片奠定了纯真、质朴、开朗向上的风格基调。正是在这样的叙述基调中,影片刻划出聪明率真,敢说敢做,富于同情心的杨蔷云;稳重朴实,刻苦勤奋,有一定革命斗争经历的团支部书记郑波;傲气倔强,学习拔尖却不大关心集体的李春;身心受到过伤害,性格内向,心地善良的苏宁等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更为可贵的是,影片没有对这些人物形象做简单化或定型化的处理,而是紧扣住这些十七八岁的女中学生们所特有的那种敏感与热情、单纯与尖刻、朦胧与飘浮不定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做出立体式的动态的观照,这样的描写就使人物形象显得平实亲切,充满生活实感,而没有说教、评判之嫌。如影片中有一段戏是叙写杨蔷云的个性的:当杨蔷云听说苏宁上教堂的事之后,气得夺门而出,激烈地表现出她的愤怒,之后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逛,气恼地拒绝赵尘一块儿看电影的邀请,路过溜冰场时,神情迷惘地凝视着空空的场地,一直到深夜才返回学校,并且翻墙而入,被传达室的老师傅抓住了还与之顶撞。这一段情节,典型地刻划了杨蔷云的性格特征,既呈现了她热情似火,嫉恶如仇的率真一面,也展示出她使气任性,不无鲁莽的一面。影片在这里并不去做硬性的价值评判,而是追求真诚地呈现出人物本身的生活实感。应该说正是由于这种立体式呈现才真正使杨蔷云的形象立了起来,显示出其性格上的那份纯真、那种单纯。再来看影片中对两种性格处理爱情(或者说还只是一种朦胧的初恋情感)时的不同刻划;赵尘在舞会上认识了杨蔷云,想与其交朋友,就约请她去看电影,不想杨蔷云断然拒绝(这自然也与赵尘正好是在杨蔷云与苏宁绝交,跑到大街上闲逛的气头上碰上的时机不好有关系),并大声喝斥道:“你知道我是什么样的学生?你知道我的操行评语是什么?你知道我大考几门不及格?什么都不知道?哼!”把赵尘说得哑口无言,然后杨蔷云头也不回大步流星地走了。郑波也收到了曾一起做过地下工作的好友田林的求爱信,但郑波并不断然拒绝,而是经过认真考虑之后,才给田林回信,婉然拒绝其求爱的表白:“对社会,我什么义务也没有尽到,哪里还有权利谈别的呢。原谅我”同样是对爱情的回绝,但却是两种方式、两种言辞、两种不同的考虑出发点,从而揭示出两种不同性格的差异。影片正是以这种源自生活实感的对性格的刻划,使各个人物形象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与魅力,而这些性格迥异,充满活力的青春形象,又构成了一个“群体”形象网络,从而有力
地传达出影片展示真诚、赞美青春的叙述主旨。
其次,捕捉生活细节的魅力来结构影片情节,于平淡中见真诚
整部影片并无贯串始终的激烈矛盾冲突和曲折、复杂的情节脉络,而是以富于浓郁生活气息的生活细节,吸引和唤起人们对人物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理解和关注。
如写李春的高傲,通过她逗弄嘲笑胖姑娘吴长福化装跳舞的细节和撕墙上批评文章的举动来揭示,而李春出钱与同学一块儿买糖吃的细节和为戴眼镜而哭的细节则显示出李春性格中同样有天真和少女情怀的一面。如写男女生关系的情节,通过田林到女生宿舍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处处受窘的细节表现,富有情趣地揭示出一个小伙子来到女生群体中的“尴尬”处境和姑娘爱捉弄人的活泼、调皮劲儿。如写苏宁的转变与振作,通过她接受参加歌咏比赛的任务的细节进行暗示等等,这些生活细节的捕捉和展示使影片的叙述富于生活气息,而不是直白的说教,或“廉价的噱头”。因而,这部影片虽然叙述的只是50年代初,一群女中学生们的日常平凡琐事,既没有危机四伏、紧张曲折的情节冲突,也没有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的宏大场面,却仍然给人以观赏上的情趣与韵味,牵动着观众的心弦。这不能不归结为影片对生活细节的巧妙驾驭。
第三,“不要技巧”的技巧,朴实无华的视听语言
导演黄蜀芹曾谈到,摄制组拍《青春万岁》定下的拍摄原则是“不要技巧,只呈现真挚的感情,并要朴实、真诚地去表现它。”这里的“不要技巧”显然是指不要那种明显外露的摄影机“技巧”或者说不要那种故弄玄虚的拍摄“技巧”,而追求一种自然而然,不露痕迹的影象呈现效果。实际上,影片在演员的选择和角色的调度上,在镜头的设置和视听的组合上是非常讲究的,但这种“讲究”由于以呈现真情为目的,并不让人感到生硬或突兀。例如影片开头推出片名的设计就颇具匠心,在数十支火把照亮的夏夜中,男女学生们围成圆圈,掌声响起,镜头推向圆圈中心的那堆燃烧着的篝火,在红色火光的背景中推出淡绿色的4个大字“青春万岁”。红色可以说是象征着火红的青春年华,绿色可以说代表着青春的蓬勃朝气与生命活力。通过精巧的声、光、色的造型设计、镜头运动的调度和声画的组合所构筑的这一场面,立刻把观众引领入一个充满青春气息和勃勃生机的叙事氛围中,为影片展开叙述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而那出现在影片开头处的题诗,“所有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纺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以及片尾画面中的尾诗:“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无疑起到了照应全篇的贯穿和“点题”作用。诗犹如青春自身的表白与歌唱,也犹如诗篇中的诗眼,领起了影片整体的聚焦中心和情绪主线。影片还注意运用表现景物的“空镜头”,通过展现路旁的绿树,吊挂着的铜钟、蓝天上飞翔的鸽群、沙滤水池等景物,使影片描绘的环境氛围与女中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情调更加和谐一致。空镜头的运用既烘托了影片赞美青春、反映真诚的叙述主旨,又不露出生硬拼贴的痕迹,显得自然亲切,为整个影片的叙述增添了诗情画意。在叙述节奏上,影片没有过多的运用长镜头和景深镜头,主要采用短镜头的蒙太奇组合来构筑影片的整体节奏。这使影片的节奏洗练明快,画面转换迅速流畅,与影片主要表现中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节奏也十分契合。
《青春万岁》上映后,受到了各个层次上的观众的好评,不但使当年的
中学生们感到真实、亲切,而且引起了80年代的中学生们的共鸣和赞赏,从影片中获得了巨大的审美感染。可以说,影片以它朴实无华的叙述方式,鲜明可亲的人物形象,浓郁、诚挚的生活与时代气息,谱写出一曲洋溢着青春活力和美感的青春之歌。
(李显杰修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