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彩色故事片
摄制:峨眉电影制片厂
编剧:郭绍贵范元王晓滨柏松陈伟伟滕瑜
导演:毛玉勤
摄影:谢二祥
主要演员:张宪(饰郑驰)郑在石(饰方盛禹)祝延平(饰陈光)
【故事梗概】
1982年夏的一天,临江县城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依然如往常一样欢乐而安宁。县委书记郑驰刚开完省防汛会议,正驱车急急返回县城。根据预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峰将袭击县城。突然,天色骤变,乌云滚滚,没有料到洪峰竟提前十几个小时,呼啸着直扑县城。原来部署的计划全被打乱了。太平坝被围,县城多处进水,对外通讯联络全部中断,发电站机组被淹,全城陷于一片漆黑之中,形势万分危急。
郑驰立即顶风冒雨投入抗洪抢险指挥工作。解放军马师长也奉命率部赶来救灾。郑驰赶到水文站,当机立断指定邓晓娴临时负责,又赶到电站,设法紧急排水,迅速恢复供电。狂风呼啸、暴雨直泻,值班室内县长方盛禹不断接到要车、要船的求援电话。于是他立即去通知201轮的船长陈光带救灾人员前往太平坝。无数居民拥挤在房顶上,呼救声不绝。当201轮驶近房檐边,人们蜂涌而上,轮船大大超载了,随时有沉没的危险。怎么办?方盛禹的妻子和女儿莲莲也在船上,目睹此情,她毅然带头离船。群众被感动了,纷纷依次下了船。201轮急速驶去。突然,远处一声巨响,房塌了,房顶上剩下的群众被卷入洪涛之中。眼见方县长的妻子、女儿在洪水里挣扎,陈光痛苦万分,他想下令调转船头去抢救。这时,竭力控制个人感情的方县长制止了他,并严肃地对陈光说:“全船人的生命都在你手中,不能感情用事!”此刻,解放军的冲锋艇向落水的群众冲去。
在指挥部里,郑驰、方盛禹、岳广紧张地研究了水情。看来,将有更大的洪峰袭向县城,全城有被淹没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他们只好向群众发出了特急警报333,组织全城群众大转移。正在这时,郑驰又接到省委紧急电话:发现一个大汽油罐正从上游漂了下来,如果撞在沿江大桥或葛洲坝工程上,后果不堪设想,省委命令他们组织拦截。方盛禹、岳广马上指挥201、108两只拖轮用钢丝绳拦截大罐。由于水流湍急,钢丝绳被拉断。大罐向涌动着人流的大桥渐渐逼近,一场桥毁人亡的惨剧就要发生。几万尚未过桥的群众,也可能因此而被洪水吞没。在这紧急的关头,陈光命令全船人员立即下船,又一掌将正在指挥的方盛禹推下水,仍给他一只救生圈。然后,他紧握舵轮,目光炯炯,向大油罐冲去。一声巨响,船撞上了油罐,江面上腾起了红色的火焰,照亮了黑沉沉的夜空。大桥保住了。
几万群众安全转移了。陈光的恋人秀妹子站在桥上,她凝视着江中的大火悲痛欲绝,拿起陈光生前喝酒的酒瓶,将酒洒在江中
【评析与欣赏】
影片《特急警报333》以艺术的广角镜头,成功而生动地再现了1981年
四川军民战胜特大洪水灾害的英勇斗争。影片为我们刻划了一批80年代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形象,使我们窥见抗洪英雄们击风搏浪的壮美情怀,谱写了一曲时代的颂歌。影片恢宏的气势、壮观的画面显示了一种史诗性的基调,体现出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力量。
影片在反映现实和塑造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新人上,在表现人类与自然殊死斗争的同类题材的开掘上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作为一部被人们称为“灾难片”的抗洪影片,它首先给人们感到的是真实。影片中那翻腾的云雾、呼啸的狂风、闪烁的雷电,那奔腾的洪涛、漂浮的梁木、牲畜,那被困在房顶上的灾民,领导干部站在齐膝的洪水中抢救群众,解放军指战员驾着冲锋舟劈波斩浪救护老人、儿童的场面逼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百里泽国的洪水气氛毫无人工的痕迹,严格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显示出抗洪片特有的艺术魅力。
影片不仅注意大的环境事件的真实,尤其注意人物的真实,从而更加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影片全力表现了人民面对自然灾害奋起搏斗的英勇精神,但也不忌讳表现洪水骤然袭来时人们的惊惶失惜,更没有把郑驰、方盛禹等党员干部表现为料事如神的仙人,没有任意拔高,让他们满嘴豪言壮语,摆出英雄的架式,而是坚持从生活出发,把他们塑造成平凡的普通人,踏实苦干,身先士卒,平易可亲,真实可信。
影片注意在矛盾冲突中,在具体行动中去展现人物的心灵美,从情节发展中表现他们的性格、他们灵魂深处的思想感情、品质、情操的美。我们看到,影片在表现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与洪水进行殊死的搏斗的严峻考验中,成功地塑造了县委书记郑驰和县长方盛禹这两个感人的艺术形象。县委书记郑驰是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干部,他外表一副凶相,衣着俭朴,常常是敞开着中山服,卷着裤腿。他豪放耿直,有些急躁,甚至粗暴,但有很强的组织指挥能力。他办事果断,又粗中有细,爱民如子。我们初见郑驰时,他刚替娄大嫂抓住小猪,又帮瘦老汉参谋买电视,接着又与打酒的陈光唠起了家常,几件小事,几句交谈,已经勾面出他与群众的亲密关系。在洪水提前到来后,他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上。在那个雷鸣电闪的雨夜里,他摇着钥匙链,哄着被雷声惊吓的孩子;他到灾民堆里察看,轻轻给孩子盖好被子;他对主动参加救灾的娄大嫂深情地说:“请你呆会到指挥部来一下,那里有几个孩子,一直叫着要妈妈。你帮我照看一下。”但是,当他一听说水利局长忙着转移个人的家庭财物,怒不可遏,立即提出“一定要严肃处理”。他要求副县长岳广立即送电:“一个小时之内不送电,我开除你的党籍”。一个系数万人身家性命于己身的老革命干部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呈现出多样的色彩。县长方盛禹是一位同样亲切感人的人民公仆。他在家中养病时,听到广播中的呼唤,立即放下药碗奔赴县城。为了群众的安全,他让妻子和心爱的女儿从能够有生的希望的小火轮上下来;他驾着橡皮舟摸黑救出将要被洪水夺去生命的小孩和老人他们的行动证明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代表。影片正是深刻地表现出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献身的精神,才使得他们的形象光彩照人。
影片还以人物不同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情感动人心弦。比如,为了深沉细腻地展示方盛禹的内心世界,先在养病一场戏中细致地表现女儿抓兔子、母亲洗衣服、妻子端药等细节,以全家人幸福欢乐的情景,与后面方盛禹动员妻子、女儿下船,以致失去女儿形成强烈对比。当后来老母亲哭着向他要
孙女时,方盛禹的悲痛尽在不言之中。待到排除油罐的紧急关头,他发出拒绝离船的呼喊,这个人物丰富的感情色彩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影片中对陈光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得步步深入,层次分明,尤其显得真实动人。陈光年轻气盛,平时生活散漫,爱喝酒,甚至爱讲几句怪话。然而伟大的抗洪斗争,教育、考验、锻炼了他。影片中我们看到,当方盛禹通知他太平坝告急,要他派船前往时,他竟然淡淡一笑,还讽刺方盛禹是“县大老爷”,但一听说方盛禹要同他一起去,就豪爽地喊了一声:“酒!”把衣服往身上一搭,安排好船只就出发了。几句话,几个富有个性的动作,就把他的感情色彩勾画出来了。后来,他见到方县长妻女将被洪水吞没而方县长以多数群众的生命为重,阻止他转舵抢救,更使他受到巨大的教育。在排除大罐的战斗中,这位刚强的硬汉子却为没有把莲莲留在船上而心情沉重:“我原以为自己赤条条一身无牵挂,可是现在我觉得心里放不下,老是挂念着什么”这深情的话,展示出美好的心灵。这样多侧面多层次表现思想感情的变化,使后面陈光的牺牲有了可信的基础。最后,当陈光驾船冲向油罐时,他那肃穆的目光里闪现出他感情的升华。同时,影片用几个回闪镜头和快速变换的画面揭示出他感情世界的丰富内涵。
影片反映的现实生活的真实是和谐地统一于朴素自然的艺术美之中的。在影片中大部分镜头置于暗昧的照明条件下拍摄,以求得符合生活的真实性。出现在片中的演员没有不合时宜的鲜艳的服饰,不追求画面构图的完整、精美,反倒使那些不甚明晰、不甚漂亮的画面充满了活力。比如,码头会议以后,背景是浩荡奔涌的混浊的江水。与会人员不规则地散乱地站成一圈,蒙太奇段落采用以中近景为主,辅以全景特写的结构。镜头或略俯,或略仰,宽银幕画面全为形貌不全的人像占据,渲染了临战前真实紧张的气氛。又如影片高潮戏,即全城大转移,那样多的人,那样大的场面,又是一个夜景戏,拍得令人感动和信服。
影片努力探索电影艺术规律,运用镜头组接形成的快慢有致、舒缓有序的节奏,突出了影片的浓郁、深沉、抒情、强烈的基调,具有摧人泪下、扣人心弦的魅力。比如邓晓娴顶着狂风暴雨送特急警报这场戏,影片别出匠心地把邓在山路上被泥石压伤,奋力向前爬行,昏厥过去的一组镜头,与灾民棚内郑驰探望老人、孩子酣睡的镜头交叉地展现,在银幕上形成一动一静、动中有静、张中有弛的艺术效果。又如,当全城几万居民大转移完毕,而洪峰尚未到来的间歇时间,大桥上只有郑驰一人独立,望着江面的火光,热泪盈眶,思绪万千。此时万籁俱静,而这里“静”和前面大队人马撤退时的喧闹以及陈光奋勇撞油罐引起大爆炸的巨大轰鸣形成强烈对比。这时摄影机从高俯角度,以远景构图拍摄大桥桥面,郑驰背向镜头,扶栏沉思,把多少寓意留给了观众自己去思索。
这是一部拍摄难度很大的抗洪片:在广阔的背景上描写众多人物,影片有三分之二的场景要在风雨和水里拍摄,有五分之四是夜景,但是全体摄制人员白天顶着烈日,夜间忍受蚊咬,长时间在污泥中、齐腰深的水中站上几个小时,硬是使这部影片在艰苦条件下胜利完成了。
该片受到文化部电影局贺电表扬,获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荣誉奖。
(何静)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