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少女_电影故事梗概|评析与欣赏

1984年彩色遮幅故事片

摄制:峨眉电影制片厂

编剧:陆小雅

导演:陆小雅

摄影:谢二祥

主要演员:邹倚天(饰安然)罗燕(饰安静)李岚(饰韦婉)朱旭(饰爸爸)

【故事梗概】

安然五六岁时就喜欢对不理解的东西问个究竟。现在她已16岁了,圆圆的脸、大眼睛、大嘴巴、高高的个子,同学们都叫他“假小子”。她敢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笑;毫无顾忌地穿着那件姐姐送给她的没有纽扣的大红衬衫;她除了学习好,还喜欢游泳、踢球、抄格言、记日记

安然生活在一个四口之家里。爸爸整天站在画架前画他不被人赏识的画;妈妈是个整天围着锅台转,老是喋喋不休地指责别人的人;姐姐安静是个沉稳干练的姑娘。

为了有保送上大学的机会,妈妈和姐姐都十分关心安然能否评上三好生。但安然却没有信心。她告诉姐姐,一次班主任韦婉上课时,把宝剑莫邪(ye)读成了莫“斜”(xie),安然不假思索地举手,指出老师读错了。可韦老师非但不纠正,还指责安然不虚心。

安然在作文里批评祝文娟明明看见刘冬虎挨打,却不敢作证,并提出“应该怎样评价一个人”的问题。她把作文稿带回家,父亲说不错,母亲怕韦老师不高兴。最着急的是安静,她要妹妹“学聪明点”。为了帮助妹妹,安静去看望了小学同学、安然现在的老师韦婉,还送了电影票。

在评三好学生的班会上,祝文娟是“一致公认”的三好生,而对安然就意见纷纷:有的说她给老师提意见是自以为是;有的指责她爱打扮,穿没有纽扣的红衬衣;有的说她有意贬低班干部;还有的说她与男生一起去郊游;刘冬虎站出来说那天郊游,他少给了瓜农5角钱,是安然掏出5角钱付给了老大爷。韦老师一方面否定安然,一方面又动员大家选安然。

安然评上了三好生,爸爸的画被送去北京展览,真是“双喜临门”。可是安然在整理书桌时,发现了姐姐带回家的校对稿中,有一首韦婉写的极其蹩脚的“甩膀子诗”。联想到评三好时韦老师动员同学选她的情景,安然一下都明白了。她伤心地痛哭起来。

安然来到学校,从黑板上三好学生的名单里擦去了自己的名字,写上“安然明年再争取”几个字。她对韦老师直截了当地说:“我之所以评上,是你动员了大家,其实你并不喜欢我。”

学期结束了,同学朱晓玲因家境困难,中途退学,顶替母亲当了营业员;刘冬虎也因父母离婚,随母亲而去。姐姐因爱上一个有孩子的男人,在父母的指责声中离家出走。安然怀着同情、怅惘的心情送走了他们。

【评析与欣赏】

《红衣少女》是为真诚谱写的一曲动人的赞歌。影片通过一个16岁女中
学生的思索和感受,展现了变革时代的社会和人生,抨击了现代社会生活中尚存的带有封建色彩的陈腐的世俗的观念,从而“呼唤真诚,歌颂真诚”。

女主角安然是一个纯洁、诚实、坦荡的青年。她那憎恨虚伪,忌假如仇的性格,容不得半点灰尘污垢。她在课堂上直言不讳地指出韦婉老师读错的字;在作文中批评班长祝文娟“说假话”;她补上刘冬虎少给卖瓜老人的5角钱;她鄙视错误的评价的肮脏的交易,毅然放弃三好学生的荣誉然而,安然本来无可非议的正常举动,却往往不被人理解、尊重和信任。安然为此痛苦、烦恼,但她始终坚定地维护自己真诚的生活态度。安然的性格包含了丰富的时代气息。她的思想特征代表着一种方向,一种趋势。她是变革时代的新人。当然,安然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在她身上有着孩童的稚气,有着中学生不谙世事的特点。她喜欢吃着冰棍遛街,喜欢踢足球、郊游、跳迪斯科,喜欢穿红衬衫。影片多角度、多色调地把女主角天真烂漫、纯洁无邪的形象,胸怀坦然、喜欢思索的气质和少女所特有的清醒与朦胧相交织的心理活动真诚感人地表现了出来。

影片中,导演始终注意把镜头对准安然内心深层的思想情绪的波澜,去步步深入、层次分明地开掘。比如,对安然在评“三好”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就表现得丝丝入扣。在班会上,安然遭到无端的误解和指责。她心情沉重,眼睛低垂,可是不料韦老师又动员大家要选安然,这使安然感到茫然。当安然通过了半数,她在掌声中又一次垂下了眼睛。班会结束后,在回家的路上,车来人往的喧闹声烘托了她纷乱不安的心绪。当她走进宁静的林荫路时,耳边响起了韦老师的数票声和动员大家举手的话语。结合这组画外音,导演连续切入15个特写镜头,从安然忧郁的眼睛跳到白杨树上各种各样的“眼睛”,最后又落到安然流泪的眼睛。这组声画结合急促的镜头节奏,使人感受到安然颤抖而沉重的心灵。后来,安然回到家,无意中发现了自己“三好生”的来由。一向开朗快乐的安然第一次伤心地大哭起来。她断然在黑板上擦去自己的名字。她直率地向韦老师说出自己的看法。她那真诚而坦荡的目光使韦老师心慌意乱,不敢正视。这一层层心理情绪的演变和感情的流程,贴切细腻地表现了安然这个刚刚跨入青年时期的少女的独立思考和尊严。在她看来,真诚比“三好”的荣誉更崇高。

除了正面的心理剖析,影片还塑造了其他一些呼之欲出的人物,通过安然和这些人物的关系展开矛盾和对比,由此突出和强化安然的性格。这些人物关系看似简单,却潜在着并时时爆发出思想观念上的复杂冲突。

安然的爸爸是一位虽迭经劫难却不随波逐流,一辈子洁身自好,苦苦追求艺术真谛的画家。他的正直、善良、博学、幽默对安然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安然向朱晓玲讲述自己对父亲画的理解,而父亲不觉被震撼时,在父女间流荡着的心灵贴近的温情,真是令人沉醉。然而,在对安静婚姻的态度上,安然又表现出与父亲迥然不同的观点和崭新的思想素质。安然的妈妈是个内心空虚,随波逐流的人。十年动乱扭曲了她的心灵。在她看来,“什么朋友呀,友谊呀,那都是瞎扯”。她把自己的生活态度强加到女儿身上,结果一次又一次给安然稚嫩的心灵带来创伤。当她说安然和男同学一起去郊游是偷偷摸摸时,安然气得跳了起来说:“我恨死偷偷摸摸了,妈妈,我看不起你。”安静性格内向、含蓄,但过于柔弱。她既不能分辨,也不能抵抗那些腐朽的世俗哲学。为了妹妹能评上三好,她违心地和韦婉作了交易。对自己真挚的爱情,她也不敢大胆表露。安然对姐姐既有痛心,又有同情和朦
胧的理解。班主任韦婉是一个思想僵化,心胸狭窄,又很世故、浅薄、虚伪的人。她的卑琐的心理与安然更是鲜明的对比。此外,还有爽直的朱晓玲、朴实的刘冬虎、乖巧的祝文娟这些同学。就是在这种真诚与虚伪、纯洁与世俗、坦荡与世故的矛盾纠葛中显示了各自的性格。

导演陆小雅说:“在这部影片中,我企图把哲理性与抒情性渗透到叙事中来,把文学特性与电影特性水乳交融在一起。一种用电影手段,又让人得到品尝文学作品时的散文的韵味。”影片的确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从结构来看,影片基本是按时间叙述了11天中陆续发生的事件。其中以安然在评三好学生前后的心理动作线为主干,并辅以其他人物构成的互相维系互相牵扯的社会网络线,这样纵横交织,互相渗透。不同的人对评三好有着不同的态度、心理和行为,同时他们每个人又因各自的生活经历而铺衍出一段段插曲,呈现出一种非戏剧式的生活化的开放性结构。影片运用纪实手法,把活泼零乱的生活原生形态如实地展现出来。家里的陈设,街上、学校、编辑部的场景都普通极了,人们各干各的事,同生活中一样自如,散发出扑面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感。然而透过这看似很“平淡”的生活的河流,它的深处却涌动着时代之潮。主人公的忧愁、苦恼、淡淡的心酸和感伤融贯在既生活化又典型化的细节、语言、动作之中,产生了动人的情愫,呈现出生活的辩证法:生活是美的,又是沉重的。影片将纪实性与抒情性巧妙地结合,达到了主客观的交织,使影片散而不散,自然流畅,构成了清新、淡雅、真挚、凝重、深远的艺术格调,透露出散文电影独有的神韵。

影片中一些道具、景物、细节的动用,音响、造型镜头的处理都显示出编导者的艺术功力。比如影片中安然穿的那件红衬衫,正是安然真诚坦荡性格的写照。它既表现了安然对美的复归的真诚呼唤,又表现了她勇于脱出窠臼,向世俗观念挑战的勇气。一件普普通通的道具,点化出一代新人的性格特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影片多处在无言的画面中表现安然的那时而沉思,时而激情,时而犀利,时而忧愁的目光,由此表现安然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安然对韦老师说她已知评三好的幕后情况时,用了一个眼睛的“大特写”镜头,那样晶莹、明澈、锐利,使人深切感受到这个女孩心灵的美丽纯真。影片中还两次出现白杨树上那一个个拟人式的“眼睛”,似乎都在寻求对社会、对人生的答案。显然是暗示了安然波动着的处于几种不同状态的心情,标志了主人公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对世界认识的升华。这些眼睛充盈着诗情画意,使影片平添了不少艺术魅力。

影片中人物的语言十分准确、明晰,像安然那些无拘无束的议论、对姐姐讲述日记的话、受了委屈后迸发出的话,以及她对父亲的油画畅谈的感受和理解都是那么充满个性,那么精美,富有感染力,富有诗意。还有爸爸蕴含深意的油画、影片中那首《闪光的珍珠》主题歌,都使人情不自禁地要展开理想的翅膀去寻求那些新的崇高的东西。

此外,影片中安静回溯往事的自述、向母亲提问的小安然、小姑娘向安然借童话书以及他们饶有风趣的对话,还有白洋淀上浮云、湖水、芦苇同安然沉思的脸部特写层层叠印,伴以安然主观想象的那独特的枪炮声造成的对战争年代的联想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一代人的成长,给人留下隽永的思索和无尽的回味。

该片获1984年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1984年金鸡奖、百花奖。
(何静)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