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_电影故事梗概|评析与欣赏

1984年彩色片

摄制: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刘耕路

导演:陈家林

摄影:安治国

主演:达式常(饰谭嗣同)

【故事梗概】

公元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皇帝颁布诏书,决心变法维新。召见康有为,电召梁启超、谭嗣同赴京。慈禧太后闻讯命荣禄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拱卫畿辅。

谭嗣同应召路上看到黄河岸边哀鸿遍野,深感不变法不足以强国。

谭嗣同来到京城与康有为、杨深秀等维新派相聚,他们感到皇上下诏变法以来,总觉步履艰难,慈禧太后处处阻挠,王公大臣阳奉阴违,而一般小民更有不问是非,妄想借变法以自肥的。守旧与维新势同水火,光绪的政令根本无法实施。新旧两派为了扩充实力又都瞄准了新军阀袁世凯,老奸巨滑的袁世凯八面玲珑,两边讨好,不动声色。

1898年9月光绪帝召见谭嗣同,君臣二人一言一行都被左右太监密报慈禧太后,刚毅、怀塔布等旧臣更从中阻挠,架空光绪。谭嗣同等为推行新政,革除积弊,抓住礼部六堂阻挠维新派王照奉折事,奉请皇上,罢免了怀塔布等6大臣。维新派初战告捷,满朝大臣则如丧考妣,状告到慈禧那里,慈禧悲叹:这天下乱了!保守势力开始调兵谴将,伺机反扑,荣禄奉西太后令暗调董福祥、聂士诚部进驻天津,调袁世凯进京,密谋借9月天津阅兵之机废掉皇上。

光绪实际被软禁了,他传出密诏:“今朕位几不保设法相救”情况紧急,谭嗣同决定亲自出面力劝袁世凯起兵勤王,拯救变法,背水一战。

谭嗣同冒雨会见袁世凯要他率兵杀掉荣禄,对西太后实行兵谏。袁世凯表示:一定竭尽死力,诛除奸贼,保护圣上。谭嗣同以为乌云散走了,袁世凯却飞驰京城将谭嗣同此行密报慈禧,慈禧、荣禄等火速由颐和园返回紫禁城,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戊戌政变。

光绪被幽禁,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清兵开始满街搜捕维新派人士,大刀王五想保护谭嗣同杀出京城,谭嗣同却要他先救出皇上,王五告诉他力量微小,难以成事,谭嗣同长叹一声表示放弃逃出,要取义成仁,梁启超也劝谭嗣同随他出走日本,亦为其拒绝。

谭嗣同最后拒绝了刚从家乡赶来的妻子的劝阻,终于将机会变成永别,被清兵押走。

菜市口刑场,临刑的谭嗣同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赴刑。

血水和雨水一起洒满了菜市口。

【评析与欣赏】

《谭嗣同》是一部以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历史事件“戊戌变法”为题
材的历史片。但影片并没有表现变法的全过程,而是截取了变法斗争的高潮部分,以谭嗣同奉诏进京到变法失败伏尸菜市口的30多天所发生的事变为纵线,全方位地展示了围绕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朝野,宫廷、官场与民间的各种立场、态度及复杂斗争,生动展示了1898年夏秋之交,中国社会的政治风云和社会面貌,热情讴歌了以谭嗣同为代表的革新变法志士仁人为民族富强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发生于近百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以变法维新的领袖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仓惶出走东瀛,谭嗣同等“六君子”慷慨就义,以身殉国为结束。但这个结束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改革、发展的前奏曲:历史是一条不会停歇的长河,联着过去,系着未来。而一部优秀历史题材影片的最根本标志,就是看它是否能够在别人已经说滥了的故事和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出足以警醒后人的某种精神的闪光。是立足于现代,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重新理解历史,使历史借助于古人的躯壳焕发出启迪后人的现代意识;还是满足于跟在古人、古籍后面爬行,依据专制正统史籍或参照一点野史“再现”一个古老陈旧的过去?这应该成为历史题材影片创作中雅俗、高下的最重要区别。在这个意义上,影片《谭嗣同》在当时的同类题材影视作品中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影片《谭嗣同》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从来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写政变、特别是宫廷政变,兴趣都多在展示宫闱斗争的“秘史”,满足人们的窥私癖,电影为大众文化的属性所决定并不排斥这一点。但是,《谭嗣同》的创作者却突破了这一窠臼,不刻意去渲染秘史,而从大处着眼展示了政治漩涡中的人,通过对历史事件中的人的揭示,使我们具体、生动、形象地把握了一个时代,并由此引发出某些富于启示性的思索,融贯今古。

影片的人物塑造处处闪现着现代人的现代意识。

《谭嗣同》中的光绪皇帝一反过去某些同类题材影视作品的观点,没有表现他的似乎已成定论的唯唯诺诺,软弱无能和唯西太后之命是从,而是主要表现了他在权限之内的唯才是举,果断坚决,同时也揭示了他做为一个封建统治者,变法维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祖宗基业,大清江山不至于断送在自己手里,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其实,以今天的观点看来,他的这种改革正与一个民族的振兴富强相对立,不可能从根本上将一个民族由衰颓中救出来走向振兴。因此,当时的改革派想通过这样一个皇上实现使民族富强的理想和守旧派依靠西太后反对变法,保住特权,为了既得利益不惜牺牲民族大业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革旧制,振兴中华,这是光绪和改革派的历史局限,这种局限注定了他们的改革必然以失败而告终。也正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无法跳出这个局限,所以当谭嗣同等人为了那么一次并不想从根本上触动封建专制制度的“维新”而付出生命的代价,当他面对屠刀高喊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以热血来祭这次和此前的中国历次以失败而告终的有限度的改革时,这幕悲剧就实在是令人惊心动魄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当戊戌变法已经过去90余年后的当代中国,改革仍然是一场艰难的革命,仍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影片《谭嗣同》的确具有鉴古知今的魅力。

《谭嗣同》在运用电影语言塑造人物时,它的某些细节表现得十分精彩。例如:慈禧得知光绪的老师翁同和极力向光绪帝举荐谭嗣同力倡变法时,逼光绪忍痛解聘了恩师。影片中君臣告别的一场戏是在紫禁城的外景拍摄的,
光绪在轿内“偶然”看到老师跪在大雨滂沱中,向他辞别,他则在行进中以目相向,君臣泪雨俱下,整个段落只有一句台词,翁同和哽咽着:“皇上”这场戏以光绪和翁同和的主观视点相交替,镜头横移,更增加了情景交融,凄凄惨惨戚戚的氛围,有力地烘托出光绪皇帝在当时的情境下,做为一个政治家不得不以小的牺牲求得政治大局稳定的委曲与韬略。

另一场戏,慈禧已经决定镇压维新变法运动,她在召见光绪时冷嘲热讽:“我对你的事管得那么多,是不是老糊涂了?”光绪随口应了一句:“是”这种下意识的回答于不经意中揭示了光绪在懦弱外表下的愤懑与积怨,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展示出对立双方激烈的心理冲突。

但是,影片在人物塑造上的现代意识更集中地还是体现在主人公谭嗣同形象上。影片中有两个很有气势的大场面,导演陈家林颇擅长将细腻的心理情感抒写与气势磅礴的大场面相结合,以造成浓厚的戏剧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影片中谭嗣同长揖黄河与伏尸菜市口两个大场面就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这种特点。前者从情节上交待了谭嗣同应召赴京途中所见:骨瘦如柴的老汉,裸体乞讨的幼童,瞎眼的婆婆,倒毙的女尸,哀鸿遍野,满目疮痍但这场戏又不仅仅是情节的演进,它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情感张力,这场戏的

46个镜头,每一个都宛如套色木刻,合起来又构成一幅长卷,绘画感很强,特别是谭嗣同面对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揖抵地的画面更成为一种意象,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大笔勾勒出谭嗣同变法维新的思想基础,展现了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谭嗣同等六君子伏尸菜市口一场戏是戊戌变法的高潮,也是影片的高潮,编导,场面调度,画面造型,表演都突破了历史的真实而倾注了创作者浓烈的情感,把这个悲剧的结尾拍得酣畅淋漓,大气磅礴:影片中先是谭嗣同等六志士被缚在刑车的十字架上,造成一种基督受难的审美效应。编导又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让谭夫人抬棺为谭嗣同送行,谭嗣同在围观者的议论、叫骂、好奇和冷漠中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然后从容走向砍头的木墩,轻轻吹去木墩上的小虫,引颈就义这场戏交错使用中、近、全、特写等120多个镜头,拍得张弛有度,疏密得体,一步一步地把审美者的情绪推向高潮,显示出创作者从容不迫地驾驭全局的深厚功底。

谭嗣同就义这场戏无论场面调度,画面构图,气氛营造,剪辑技巧,演员表演都堪称中国同类题材的经典段落。

这部影片的成功,得力于演员的精彩表演,得力于导演对表演元素的恰当运用。达式常饰演的谭嗣同既有饱满的激情,又内在深沉,把一个“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爱国志士表现得淋漓尽致。饰演慈禧的王玉梅,既表现了慈禧做为封建政治家的残忍狠毒,又表现了她作为常人的母子情,在当时具有突破的意义,因获第五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其他几个角色如严彼得饰演的袁世凯,宋晓英饰演的谭夫人也另具光彩。

如果说这部影片还有一点遗憾的话,那就是因篇幅限制,太紧了一些。尽管是只截取变法斗争的高潮部分仍感觉太仓促了一些,某些地方还欠细腻,不够沉着,在人物塑造上本可以更有血有肉之处也没有深入展开,缺少一点层次。只用13本胶片来表现一个古老民族的一次历史性的改革,无论如何都太紧张了一点。

戊戌变法从发动到失败只持续了百天,史称百日维新。这次事变迄今亦
接近百年了。做为一个现代人,做为谭嗣同和当年只将“六君子”当做茶余饭后笑谈的群氓的后代,每当想起当年那场动魄惊心的历史事件,我们就不能不为中华民族的苦难深重而动心。谭嗣同是因为痛感中国历来改革因没有流血而足以警醒后人才放弃求生的可能的,那么,做为谭嗣同的后人,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让那些志士仁人的血白流了!

(春雨)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