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伦河谷的枪声_电影故事梗概|评析与欣赏

1985年彩色

摄制:八一电影制片厂

原著:刘兆林

改编:李英杰

导演:景慕逵

摄制:高九龄

主要演员:张国民陶泽如赵军赵英

【故事梗概】

80年代的一个金秋,军区干事冼文弓被下放回三连任指导员。

快到连队,他遇到了三连的饲养员刘明天。刘独居野外,只有一只狍子

相伴。那沉郁的笛声,似在吐露心中的苦闷。到连队后,一个叫张久光的战士竟颇为不敬地说:“好干部,谁到这个鸡毛连?”

在全连集合时,冼表扬刘、张纠正了他的两个误解;接着又要改变让通信员为连首长送饭的习惯。这都引起了连长王自委的不快,更使连长不满的是冼文弓竟然还让战士填写对指导员的“意见表”,还让战士“自荐公议”,推选班长。

原来,刘明天曾是驾驶员,两年前连长要学开车而误伤人命。刘替连长受过,被判刑一年半。对此,连长讳莫如深,无动于衷,刘不能不感到气愤与苦闷。

为了招待来连检查工作的军首长,连长硬要刘杀狍子招待。冼文弓为了调解矛盾,与刘进山打野物代替,不料遇到野熊,冼文弓多处受伤。刘深为指导员的尊重与关心所感动,得知冼有腰病,终于打死狍子,为冼做褥子治病。

“砰!”索伦河谷中响起了一声响亮的枪声。

【评析与欣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军营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团结向前”的时代精神,像春风一样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人们在积极的行动,认真地思考:我们怎样跟上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工作?《索伦河谷的枪声》正是这样一部取材于现实生活,勇敢触及社会矛盾,热情讴歌新人、新生活的成功之作。

冼文弓是作品着力刻划的一位新型的政治思想工作者。这样年轻的军人,从连队被提拔到军区;可是因为爱提意见,却又被“下放”回到连队担任指导员。不能说他没有丝毫的怨气与不满;也不能说他如何的豁达与大度。

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个新人。在他的身上。有着与时代发展所相通的新的素质。

从第一次接触刘明天,从刘明天那沉郁的笛声、那散落在地上的扑克牌,他就能判断出这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仅仅听了刘明天解释“石碑”的由来,张久光纠正“金界壕”的误传,他就能发现在他们身上有着宝贵的积极因素。所以,在第一次全连集合时,他就对此提出表扬,并向刘、张两位战士表示感谢。他的敏感是大家都可以感到并理解的;然而,他的重视知识,
把知识看作战斗力的一部分,却不能不让人觉得新鲜。

更让人感到新鲜的是在后面。由于政治思想工作的薄弱,这个驻守北方边防的三连已变得落后、涣散。刚见到冼文弓,张久光就出言不逊,抢白地说:“好干部,谁到这个鸡毛连?”那么,冼文弓“新官上任三把火”,会怎样来改变现状呢?

当我们注目看银幕上冼文弓首次集队讲话时,我们也万万没有想到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他说要向战士学习,“诚心出奇迹”,“决心与全连同志一道,把扑克玩出新水平,夺冠军。”这不是幽默,也不是玩笑;而是他打开战士心锁的一把钥匙;是他从实际出发,能找到的一条最快联系群众的“渠道”。

我们不能不承认他是玩扑克的“行家里手”。他懂得54张扑克牌中,52张是代表一年有52个星期,另外两张分别代表太阳与月亮;四种花色又分别代表着一年中的四季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游戏,使他很快与战士们建立起了平等、诚挚的关系。他了解到许多情况,提出了塑造连队灵魂的问题,逐步开始了新的工作。

他首先“改革”的是自己的工作。在他看来,一个好的政治思想工作者,决不是一个只“教育”别人的人;他先要接受群众的教育,取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然后才能教育群众。他设立群众意见箱,并对敢于提意见的同志进行奖励,这是他的创举。自然,我们也可以说他是发扬了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但“发扬”中,显然也包括了一定的创造性在内。

更大胆的还是他在连队搞的“自荐公议”班长活动。在他看来,这是培养、发现人材的有效途径。人需要自尊与自信,需要一种历史的主动性。职务应该由那些意识到自己的才能与责任,并为群众所信任的人来担任。这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一种待遇与享受,所以,它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选拔。也许,这在实际生活中还难以做到;但艺术家可以在作品中提出自己的理想与愿望。因为,艺术品不是工作手册,它可以走在实际生活的前面,引导我们前进。冼文弓的新质也就体现在这里。

政治思想工作在冼文弓身上主要不是体现在“教育”人上;而是体现在关心人,帮助人上。在诚挚的帮助中,影响人,改变人,“教育”的内容也就包含在其中了。所以,他是一个让人可以视为兄长与朋友的人,是一个群众的贴心人。

在对待刘明天的问题上,我们最能深切感受到他的这种态度与精神。这是一个内心深藏着巨大愤懑与痛苦的战士,也是一位非常可敬可爱的同志。他原来是一位驾驶员,两年前一次出车途中,因为连长要学开车,出了车祸,轧死了一位乡亲。刘明天主动承担了责任,被判了一年半徒刑。没有想到他回到三连以后,连长不但没有惭愧之心,反而对他白眼相向,甚至想给他一张“党票”,让他早日离队了事。

尽管连长歧视刘明天,尽管由于内心的痛苦,刘明天显得与大家格格不入;但冼文弓依然亲近他,尊重他,发现他的美德,洗去了蒙在这颗珍珠上的尘土,还他的纯洁、高尚的本质。为了那头刘明天心爱的狍子,他深入老林,在与黑熊的生死搏斗中,留下了一身伤痕。他以一颗燃烧着的心,温暖了刘明天。最后,刘明天得知指导员患有腰疼病,便开枪打死了狍子,拿狍子皮做褥子,为冼文弓治病。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同志感情了,而是一颗诚挚的心灵,引起的同样诚挚
的心灵的强烈的回应;是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两个生命的融为一体。自然,这也是新型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最为甜美的果实;它能够给人以第二次生命。

这是一部散文化的作品。以艺术家的冼文弓就任三连指导员为线索,按照生活的发展过程来加以描写。所以,尽管题材显得分散,但不显得凌乱,一切都按照生活的自然形态来进行,因而让我们感到真实与亲切。

最重要的一点,是作品勇于揭示社会矛盾,但又没有着意去渲染、夸张矛盾冲突,因而保持了抒情散文的风格,给人以隽永的回味。

这里有多少让人难堪的“阴暗面”啊!一个干部,因为爱提意见,就被“下放”到了偏远的基层连队;一个正直、好学的战士,却被视为“落后分子”;一个吹牛拍马的新兵,冒充“干部子弟”,却被作为党员发展的对象;一个驻守边陲的连队里,却整天打牌消遣,军心涣散。身为连长的王自委,竟然在发生事故以后,嫁祸于人,逃之夭夭。明明是代人受过,舍己为人的刘明天,却被当作“刑事犯”

王自委无疑是冼文弓的对立面;他的身上残留着许多落后的小生产者的陋习。然而,艺术家知道,这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旧时期留给我们的沉重的包袱。夸张的表现与愤怒的激动,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却有可能导致简单化与漫画化。所以,他们采取了“点到为止”、“引而不发”的方法,避免直接的矛盾冲突。这样,因为“避免顶点”,留有余地,银幕的叙事便始终具有着张力;同时,它也给观众的品评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思索的空间,有利于观众的积极的参与。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艺术家描写的是一个连队,但心中装的却是一个大社会。人们常说艺术“以小见大”,“以局部见整体”、“由一滴水见太阳”;然而,能够做到这一点,艺术家本身需要先做到胸中有全局,眼里有社会。只有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这“小处”才能有“大处”的意义与价值。《索伦河谷的枪声》能给我们这样的感觉。

也许,人们并不注意影片的片头。这是一组单画面的有意味的组接。金秋:三连的营房、排列整齐的大炮、李明天的饲养室、李罗兰家的小院、索伦寨小学、索伦河水、起伏连绵的山岗。把这些不同的景点联接起来,显然意味着创作者不是把三连看作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三连是影片描写的重点;但它联接着社会,联接着乡亲、后代、以及永存的山河大地。在这样一个视野下,三连便不能不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了。

更突出的是对于李罗兰的描写。实际上,这才是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一个最普通,却又最崇高的形象。

这是一位平凡的小学教师,在茫茫的人海中,她没有任何的特别之处。但是,正是这样一位妇女,却有着最为宽广的胸怀,最为善良的心地,最为坚强的意志,最为纯洁的情感。多么伟大的女性啊!丈夫死于非命,按法制必须惩罚肇事者。但对方是一个年青的军人,又是无意识的过失;所以她提出不能死了一个,又让另一个进监狱。她宁愿自己承担厄运带来的全部灾难,却以最大的宽容来对待他人。李明天出狱后,常去照顾,帮助她;她却以同样的热情相回报。冼文弓误以为她与刘明天有着恋情,愿意帮助、撮合,没有想到竟闹出了笑话。原来,李罗兰并不是他所想象的可怜的弱者。这位坚强的女性认为:“爱情应该是更高精神境界的产物”!所以,她不需要怜悯。

李罗兰的自尊,自强的意识,无疑从“社会”的角度显示了时代的进步与风采。它与冼文弓的“革新”相映衬,有力地传达了全社会意识观念,精
神风貌嬗变的最新信息。

此外,片名也取得好,富有吸引力。它以枪声开篇,又以枪声作结,互相照应。如果说开篇的枪声是设置悬念,提出问题;那么结尾的枪声就是解答了问题,点明了题旨。叙事终结了,但给人的情感冲击力却仍在延续。这也可以看出艺术家的匠心独运。

(彭加瑾张春如)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