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将军_电影故事梗概|评析与欣赏

1988年彩色宽银幕故事片,上下集

摄制:西安电影制片厂

编剧:郑重

导演:刘斌李育才刘浩学

摄影:张发良刘昌煦马德林

美术:王非张晓军赵君

作曲:李耀东

主要演员:丁笑宜(饰彭德怀)古月(饰毛泽东)孙飞虎(饰蒋介石)孙达生(饰胡宗南)

【故事梗概】

1959年,党中央在庐山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这次会议上,针对总路线提出后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右倾错误严重泛滥”。忧国忧民的彭德怀同志,上书万言,为民请命。但是,就在这次会议后期,“毛泽东同志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接着,八届八中全会又作出决议,撤消了彭德怀同志国防部部长的职务。

彭老总在当年国庆节前搬出了中南海,住在北京郊区的吴家花园,与当地农民打成一片。

这时,一位女历史学家来找彭老总,她写了一部关于西北战场的稿子,请彭老总提提意见。彭老总热情地接待了历史学家。彭老总看着稿子,思绪飞回到了战争年代。

1946年6月,国民党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军发动全面进攻。

1947年3月13日,蒋介石命令胡宗南亲自指挥23万兵力,向我党中央所在地延安进犯。当时西北野战军只有2万5千余人,而敌军24万左右,敌人兵力10倍于我。

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党中央决定: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但仍留在陕北与敌周旋。党中央提出“必须用坚决战斗精神保卫和发展陕甘宁边区和西北解放区。”

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率领下,同进犯我陕甘宁边区的敌人进行了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战斗。经过青化砭、羊马河、蟠龙、瓦子街等多次战役,共歼灭敌人3万多人。特别是宜瓦战役,全歼胡宗南一个整编军部,两个师部共2万8千人,创造了一次歼敌5个旅的范例。毛泽东同志为此发表了著名的《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

故事又回到了60年代初。在中南海,毛泽东同彭德怀坦诚相谈。毛泽东说:“这些年来,我一直想你的事,现在看来,当时是批评过了,真理可能在你一边。”彭总:“那就给我点事做嘛!我不能这么闲着,白吃人民的饭。”毛泽东:“到三线去吧!你会搞出名堂来的。”

彭总来到西南三线。他看望当年在朝鲜战场负伤受残的荣誉军人,一双双手伸向他,一双双热泪流淌的眼睛望着他,铮铮铁骨的彭总,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眼里闪出泪光

在当年为红军摆渡的老梢公方大爹的茅屋里,一种难以名状的痛楚掠过
彭总眉宇间

彭总来到三线工地,当年的部下、军人,现在的建设者列队迎接在成都彭总的住所里,他再次接待女历史学家,继续向她介绍西北战场

的故事。

影片的画面再现出当年西北战役的惨烈和兰州战役的轰鸣纵观全局,彭总率西北军民,全歼蒋军一个长官公署、3个兵团部51万3千余敌,解放了祖国三分之一的土地。然而,老总却被“文革”中的红卫兵押走了。

【评析与欣赏】

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彭大将军》(上、下集),为我们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彭德怀的光辉形象。它是一曲悲壮的颂歌,赞颂了彭老总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纵马挥戈,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和不朽功勋;它又是一座巍峨的丰碑,镌刻着彭老总敢于面对真理,勇于为民请命的铮铮铁骨和高尚的人格。它对我们和我们的后代,都将永远是一部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这部影片是怎样塑造彭德怀元帅这一光辉形象的。

一,选取最能表现彭总性格的历史事件

彭德怀的一生是有着丰富战斗经历的一生。从平江暴动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大西北,从抗美援朝到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无不记载着他的赫赫战功。然而,庐山会议却使他横遭贬黜,“文革”中又使他备受磨难和羞辱。真是“一生征战功卓著,历经坎坷难尽述”。因此,要在一部上下集影片里树立起彭老总光辉的形象来,就有一个选取哪一段历史才能最有力地刻划出他的典型性格问题。影片的编导没有采取平铺直叙地全面描写他的战斗生涯,而是以庐山会议之后的生活遭遇为视点,通过一位女历史学家对彭总进行采访,运用回忆、倒叙的艺术表现手法,真实地再现彭德怀同志1947年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在西北战场上,运筹帷幄、以少胜多的卓著成绩和建国以后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至“文革”初期这一历史时期中为捍卫真理而遭受的坎坷经历。同时通过对情节的巧妙安排,又从侧面点染了红军长征和抗美援朝的生活情景。

用时空交错的手法结构影片,有它可取的一面,它可以使影片的情节有较多的变化,增强影片的感染力,而且通过现实与历史的有机结合,还可以引起观众对历史的多层思考。但是,由现实回忆到历史,或者由历史再转到现实,在镜头衔接上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给人以生硬的跳跃之感。尤其是一些不常看电影或文化程度、历史知识较低的观众,会感到时空混乱,莫名其妙。《彭》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衔接上作了较好的处理。一个是采用传统的蒙太奇手法,在每个段落之间,加上化入化出的光学技巧,通过缓慢的节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再一个是,一般影片在转换场景时,多采用人物的形体动作或镜头动作(推、拉、摇等)变化来换场景,而《彭》片不少地方是采用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或情绪的延续来转换场景,也就是用彭总的特写画面结束一场戏,让观众的注意力还集中在彭总的表情上的时候,不知不觉地转换了场景或转换了叙述的内容。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处理,而且有利于彭总内在形象的刻划。

二,精心塑造形神兼备的彭总形象

演员丁笑宜对彭德怀这一角色的塑造是成功的。大将风度,不苟言笑;
胸怀坦荡,刚直不阿;朴实敦厚,平易近人。这些彭总性格中的各个侧面,都被丁笑宜同志在银幕上恰到好处地再现出来了。正如一位曾经与彭总一起战斗过的老同志看完影片后说的:银幕上的演员把彭德怀的气度和神韵都展现出来了。

要在银幕上塑造一位人民群众比较熟悉的领袖人物,演员不但要有领袖人物的气质,还必须外貌要像。百里挑一选出来的丁笑宜同志,基本上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他在多部影视剧里扮演过彭德怀的形象,有较深的功力。他本人的形象也比较接近彭德怀。但两人总还是有差别的,特别是起传神作用的眉眼和面部特征,还需要化妆师给予加工才能达到“惟妙惟肖”的地步。丁笑宜的眉毛淡而呈剑状,与彭德怀那前淡后浓呈倒八字状的扫帚眉形差距甚大,按照资料,化妆师制作了接近彭德怀眉形的眉毛取代了演员的真眉,又将丁笑宜的嘴唇改画成彭德怀那宽广而略向外突的嘴形。顿时,彭老总的容颜情态便跃然而生。坐在化妆台镜子前的了笑宜同志也感到神奇、意外。化妆师准确的外部造型,启发了演员的内心情绪,丁笑宜很有信心地表示:虽然过去在银幕上扮演过彭德怀,但唯有这次化妆师的造型使自己的外部形象更加接近了角色。

果然不负众望,在化妆、摄影、美术、照明等部门的配合下,经过演员的努力,的确给观众留下了不少难忘的镜头。比如,在西北战役中,在排列着众多棺材和烈士的遗体前,彭总没有说一句话,而是演员长时间地用面部表情,将动未动的嘴唇,将落未落的眼泪,给人以凝重的沉痛感,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再如,在大渡河边,彭总探望当年曾帮助红军渡河的老船工方大爹,得知老汉是因为彭总被罢官而受牵连,衣食住行无人过问,过着贫困、凄苦的生活时,彭总望着大渡河的愤懑表情,更是令人难忘。还有,在影片的结尾处,满头白发,一身黑服的彭老总被“造反派”押上了汽车,这时只见他仰天长叹,无限凄惘这些地方都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

三、以纪实的风格和象征的手法为彭总树碑立传

影片《彭大将军》是以纪实的风格,以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场面,真实地再现历史,再现彭总的。一位同志曾在《彭大将军》拍摄纪实中写到:3月10日凌晨,拍摄“宜瓦”战役总攻大场面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微曦中,宜瓦公路上涌满身着黄军装的国民党官兵和穿灰衣、打绑腿的解放军战士,一辆辆牵引着各式火炮的军车和载着国民党军官的美式吉普匆匆越过步兵行进的行列。一眼望去,人马辎重如山似海,拍摄现场的情景把时间拉回到39年前。总攻将在上午10点开始

“半生戎马无暇日”。拍摄战争场面是塑造彭总形象必不可少的笔墨。为了真实地再现西北战场的历史,是需要调动千军万马的。但影片在表现战争场面的同时,还是着重突出了对人的描写,即对彭德怀和他的战友以及边区支前的民工群众的描写。比如:在转战陕北的第一个战役——沙家店战役中,彻底消灭了敌36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使人民解放军在西北战场由内线防御转入内线反攻。这时,影片表现了毛泽东在佳县兴奋地挥毫疾书:“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首诗是毛泽东在长征路上为彭德怀写的,现在重书这首诗,即是对这次战役取得胜利的热情赞歌,也是毛泽东对彭德怀在整个革命战争中所居地位的评价。彭德怀在军事上的功绩何止以少胜多,屡建奇功。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他的战争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思想。影片中有这样的镜头:在
攻打榆林的战斗中,一个从国民党军队中被解放过来的战士,偷偷地在荒漠中哭祭被地主逼死的母亲。彭老总抓住这个典型事例,在全军展开了一场以诉苦、三查为中心的整军运动。这个运动极大地提高了战士的阶级觉悟,加速了对解放战士的改造,并在全军展开了大练兵热潮。为此,毛泽东同志曾发表了著名的《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

被称为“布衣将军”的彭老总,他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影片着重描写了他与陈光汉一家人的密切关系。陈光汉及其子女陈丑娃、陈兰兰都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了,彭老总含泪祭悼,情同手足;彭老总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他在吴家花园被囚禁期间,他对因拔了人家萝卜的小孩在受到别人责难时,给予了抚爱和关怀。这些地方都是感人至深的。它表现了彭老总的朴实与平凡,而这朴实与平凡不正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伟大所在吗?

影片开始,是从一种沉重的凿石声中,引出用花岗石雕凿还未成形的彭总肖像的画面,来象征这部影片的使命。影片的结尾,又是连续选用为彭总举行追悼会和建国后各个时期从天安门走过的三军仪仗队的镜头,来寄托后人对这位开国元勋的缅怀之情。彭老总的光辉形象和伟大风范将永世长存!(焦思温)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