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_电影故事梗概|评析与欣赏

1991年彩色片

摄制:台湾

编剧:李安

导演:李安

摄影:林良忠

演员:郎雄(饰朱老先生)王莱(饰陈老太太)黛化·史耐德(饰玛莎)王野同(饰朱晓生)

【故事梗概】

朱老是北京著名太极拳总教练,儿子朱晓生是电脑博士,在美国定居,娶一美籍女子玛莎,并育有一子叫杰米。由于中国传统的思想,他将父亲朱老先生由大陆接往美国奉养。屋子里,朱老在客厅打太极拳,30岁的媳妇玛莎,是美国女作家,在书房用电脑写稿,神情凝重,文思不畅。

中午朱老把盖着锡箔纸的菜饭放进微波炉,炉内发出火花,玛莎冲进厨房打开微波炉将海碗取出。翁媳对坐,玛莎咀嚼无油无味的素菜沙拉,朱老津津有味嚼着肥腻的红烧蹄膀。午后,玛莎在书房写作,朱老在客厅窗前练毛笔字,朱老在客厅看武打录像带乏味,看京剧录像带较为起劲,玛莎走到电视机前,拿出一副耳机插入录影机,意思叫朱老用耳机听,朱老不悦。黄昏,朱老在门口抽烟,把烟蒂扔到草地上,玛莎捡回倒进垃圾桶。一家4口围着餐桌吃晚饭,杰米饭后看电视卡通片,朱老说美国的动画片,完全是怪力乱神,简直是鬼打架,玛莎说她的公公是武术大师,这还不够暴力,晓生忙着给两边打圆场,作辞不达意的翻译。在书房里,晓生剥葡萄给玛莎吃,玛莎抱怨,一个月来,整天跟公公在一个房间里耗,根本没有思考的空间,要求晓生把家搬迁到一个女友出售的大的房屋。

杰米在中文学校与许多小朋友学中文,朱老在太极班大教室,教一群学生练太极拳。一位气质高雅的陈太太,在里间教烹饪课。里间教室要整修,她要朱老叫两位学生,帮忙把里间包子笼等搬出来。在大教室右边,陈太太领着太太小姐们做包子,朱老在左边教推手的发功,一个胖学生上前试试,朱老瞄准陈太太放数百个包子的长桌,真气暗提,回身用右手往胖子左肩一拍,胖子应声往后飞退而去,摔在那包子上,桌垮包烂,众妇眷失声惊叫。朱老向陈太太陪罪,陈太太识破,罚他们收拾完了帮助包包子。两老拉近距离,原来陈太太于1949年跟丈夫去台湾,丈夫得肝癌去世,改嫁后,另一丈夫也命薄归天,现到美国女儿家里来住,每个礼拜送孙女来中文学校念书,她也到这里教人烹饪。陈太太伸手过桌拿一盒馅子,因右手臂有病手一松,那盒馅子眼看翻落下地,朱老眼明手快,半空中接住,馅子一滴不掉,送回桌上。陈太太和众人喝彩。

朱老写一手龙飞凤舞的字体,要赠给陈老太太补偿包子的损失。媳妇因报纸没登她著作的书评,精神紧张胃痉挛,朱老给按脉检查,大惊说是胃出血,晓生赶忙送医院抢救。朱老先生跟儿子去医院接玛莎,先把字幅送给陈太太。玛莎出院后一个黄昏,朱老戴耳机看京剧录像带,下意识地跟着大声唱起来,玛莎正在写作,按捺着光火,冷冷地站在朱老面前,他难堪地闭上嘴,到外头溜腿。晓生回来发现父亲失踪,驾车寻找,深夜朱老还没回来,
玛莎说自己一心想写东西,无法与公公沟通,晓生两面不讨好,一气之下,把饭桌掀了,又把厨房柜子里东西拉出来砸在地上。警察把走迷路的朱老送回来,翁媳清扫厨房地面,晓生喝得醉酗酗回来,在卫生间要呕吐,一头往浴室墙上撞,朱老与玛莎急忙把他拉住。

晓生约陈太太的女儿怡茜,各带父母及子女去河谷公园野炊,实际要凑合二老。朱老心知老了没人理了,自尊受损,留下字条给儿子,云:“老人家用不着你们赶,我自己会识相离开的。人说共患难容易,共享乐难,想不到这句话却应验在你我父子身上”

朱老搬出了朱家,自行到一华人开的餐馆洗盘子,年老手脚不麻利,洗的碗盘跟不上需要,势利的老板给他工钱要辞退他,固执的朱老先生不愿离去。次日老板带来一个年青人接替他。老板和厨师、跑堂的都搬不动他,老板带来华人街的5个流氓,朱老几个轻灵动作,5个流氓被摔得把整个厨房飞撞得七零八落。晓生从电视新闻上看到朱老被美国警察带出餐馆,塞进警车,予以逮捕。晓生在监狱里,跪在憔悴的朱老面前,要接他回家。朱老说要是有孝心,就在中国城附近租间公寓,让他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存神养性。

晓生夫妇搬到较宽敞的新居,按朱老的习性专门布置一间客房,以备朱老偶尔回家来住。朱老在临近陈太太的老人中心大厦,带一群学生打太极拳。一天陈老太太买菜过来探班,并告诉朱老她也搬出来一个人住。和煦的太阳辉洒街头,陈太太自老人中心走出,朱老也走出来,迎着陈太太走去。

【评析与欣赏】

《推手》是台湾8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生代导演李安的处女作。

李安生于1954年,台湾屏东潮州镇人,祖籍江西德安县。1976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影剧系,1978年当兵后,留学美国伊利诺大学,获戏剧学士,1983年获纽约大学(NYU)电影制作硕士,NYU学生片《荫凉湖畔》得到台湾“金穗奖”最佳剧情短片奖。1985年毕业作《分界线》获NYU影展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并在美国公共电视PBS上播出。1990年以《推手》剧本得到台湾“优良剧本”甄选最佳奖。1990年与冯光远合作剧本《喜宴》,得到台湾“优良剧本”甄选优等奖。

1991年中影公司投资1500万元台币,放手让李安导《推手》。这部影片从编剧到执行、工作态度、思想模式,都是按照美国东岸小成本独立制片模式,在24天内拍完。李安在艺专和美国伊利诺大学,共经历了5年的戏剧训练,受舞台剧的影响较深,同时,也颇受好莱坞电影重故事性的影响。然而李安的影片中除了故事发展,节奏韵律按电影常规处理外,在形式上有自己的特点,诸如把大小各种环境当作舞台处理,镜头的运用和取景,剪接的节奏,都突出人物的心情和所处的情境。

近几年将华人在异乡生活的题材,转向探讨中国异乡人,在异国环境中挣扎生存的心理层面和实质问题的导演愈来愈多。例如华裔导演王颖在1986年导的《点心》,以流畅内敛的手法,探讨一名自小受美国教育的女儿,夹杂在婚姻与寡母之间的矛盾心情。李安的《推手》“没有沉溺在忧国忧民的飘零感上”,则是中国人“异乡生活经验的交集,切入观察大陆移民的生活适应问题,并扩大范围处理有西方人为主角的故事;除了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在年长中国人的难处,也触探西方对古老中国文明的态度。”(台湾影评人曾伟祯语)。影片主线以来自大陆的太极拳师父,由在美国奋斗有成的电脑
工程师儿子,接来奉养,与美国媳妇之间产生的冲突问题为主轴。编导一开始描写两个相冲突的角色,被锁在同一屋内,一个是中国老头,住到美国,言语不通,出不了门,整日在家里练气调神;另一个是美国女作家,又是老头儿媳,每日在家想写故事却写不出名堂。导演以流畅的平铺直叙方式,封闭式因果关系,表现来自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在一个家庭里生活,言语不通、习性互异,误会丛生,片头是朱老师父的手慢慢推伸了去,中国功夫、布鞋、墙上书法金发的美国年轻女人,用电脑写稿东方和西方,传统与现代,翁媳彼此观察,同桌各吃各的,各用各的中国碗筷和西式刀叉,食物也迥异,媳妇吃生菜沙拉,老父吃油腻的肘子、剩菜大碗米饭。两人争相跟晓生讲话,公公总以为媳妇告状,还有公公不喜欢美国电影动画流于暴力,媳妇认为公公的功夫武打才更暴力。没有更多的对白,主要以影像对比全然映现,在构图上别具一格,或者美国媳妇作为公公的模糊背景,或者公公充做美国媳妇的背景点缀,相互不搭调,两者有着内心文化认同的迷惘。编导试图试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生活兼容并蓄的可能性。公公被警察带回,媳妇体贴相迎,公公清理地上碎片,媳妇也蹲下帮忙,表达了翁媳之间的谅解。公公无奈到餐馆打工,与受老板支使而来的唐人街太保打架,以一身武功运气,击退众人,又引来警察干预,被儿子领回家。自后,儿子要撮合陈老太太与朱老师父,两老有其自尊,不接受子女的刻意安排,各自离开了儿女。由于寂寞孤独等多种原因,互相扶持,重聚一堂,谱一曲黄昏之恋,而二位老人仍与子女分居,生活在中国城老人区,接受儿子一家一二个礼拜探望一次的美式温情,说明两种文化妥协后的无奈,掺杂导演对年长移民生活适应的悲悯心态。它让我们看到过台湾片中,在描述老人心境时,不曾注意到的层面——父母在子女面前,做为权威的尊严,随着老化及时代的演变,日渐消逝,对老人造成情感的危机。《推手》超越传统的“婆媳矛盾”情节,为现代中国式家庭悲喜剧,设立了一个新的环节。而这环节乃是取自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强调独立自主的个人主义。以夫妻为核心的美国家庭,压倒了中国以父子为中心,养子防老的依赖心态,三代同堂、家人团聚的愿望形成的困境,就必须藉由各立门户,独立生活的洋办法来解决;而且,这个美国式的结局,具有异地再生,迟暮之春涵意的乐观精神。从符号学上的意义来说,“推手”以老人太极拳法教授、养生,安身立命于天地之间的人生哲学,迁伸至一般中国人的处世态度:将外来的势力,柔软推出,化阻力为动力,安然自在。

此部影片基本以科学思辨,处理剧情因果逻辑关系,从成品上可以看出准确的戏剧点。影片人物组成上精简,老中少三代家庭,老一代是代表传统,第二代中西合璧,第三代已是西化的一代。从社会学来说,海外华人的结构、心理和文化表征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采取传统古典戏剧的叙述手法:铺叙、冲突、发展、高潮、转折与结局,符合观众的观影心理,导演虽然擅用隐而露的中性立场,观众仍感到剧中人物温馨,饶有情趣。

传统台湾片在处理中国式情感戏上,经常有任由情感,特别是悲伤之情,过度泛滥,毫不节制,淹没剧情结构。这部影片不同之处在于,对情感戏相当内敛自如,郎雄的表演,几乎都是清楚地点到为止,不是镜头适时的转到下一景,就是转到空镜,显得干净利落。它不像典型的台湾片,在处理类似情节时,会提供观众宣泄感情的时刻,它是将感情的建立及释放置于整部片子进行中。
影片摄影流畅、朴素,尤其自然光摄影技术极高,同步录音、配乐、剧本经营、利落的剪接及场面调度,找不到失手或失控的地方。这种高专业水准,可能与李安在美国纽约大学所受的严格电影专业训练有关,并且,毕业后在美国的电影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所形成的专业能力有关。同时,参与制作的人员,多为在美国任职的电影专业人才,得到美国电影界生产技术的支援,从编制到执行、工作态度、思想模式都采用美国小成本独立制片体制,加上导演本人对中国文化内涵的熟悉,比起洋人更擅于把握中国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所以常能对那些典型的中国式情节,赋予一层新的面貌。可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功的作品。它除了优越的制作技术所构成的叙事形式外,也涵盖了剧情内容在东西文化间所寻求的平衡。这部只有50万美金,24个工作日拍成的电影,虽然在叙事电影的传统模式中并未跳脱出来,但试图重新在海外有限的条件下,在商业电影的轨道中支持下去,为台湾电影事业的建立,起了一个榜样的作用。

李安与中影合作拍摄的《推手》,获第二十八届金马奖最佳电影等八项提名,个人得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最佳剪接三项提名。结果李安获评审团特别奖,郎雄获最佳男主角奖。

(陈飞宝)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作为故事本事参与叙事

作为故事本事参与叙事   电影叙事即是用电影语言讲故事,叙事即讲故事,而故事需要“故事本事”,所谓本事即本文故事材料对象的原始事件,可以使现实中实际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也可以是推论出的作为本文故事的背景和依托的虚..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