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之后_电影故事梗概|评析与欣赏

1992年大型彩色遮幅式立体声故事片(上下集)

摄制:西安电影制片厂

原著:黄济人

编剧:郑重导

演:李前宽肖桂云

摄影:马德林

美工:王子伟王影兵

作曲:施万春徐万平

主要演员:李法曾(饰杜聿明)郑大年(饰李所长)葛优(饰文强)

赵小锐(饰邱行湘)许守钦(饰黄维)古月(饰毛泽东)

【故事梗概】

1948年三大战役结束,杜聿明、邱行湘等国民党高级被俘将领被关在北京德胜门外功德林监狱。

在监狱里,战犯们有的顽固不化,有的疑虑重重。面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指出,必须让他们经历由强制改造到自觉改造的过程。战犯们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

原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书记长庞境塘被勒令剃去胡须。黄维认为“发为血之余”,他身上流的是党国的血,拒绝剃胡须。并就剃须一事骂了原国民党十五绥靖区军统少将处长王少山,一时间,形成陈诚集团与军统团体两派阵势,大有较量一番之势。

战犯管理所李所长发现杜聿明臀部一边大一边小,决定立即让他住院检查治疗。

朝鲜战争爆发了,战犯们的思想中发生了震动,他们各自凭借自己的军事经验,估计着战争的发展。

法院来人,带来原国民党九十六军军长妻子的离婚报告。李所长建议缓几天,再给对方做做工作。

刘镇湘动手打了日本战犯,遭到了批判。战犯们群情激愤,个个撕开衣裤,展示日本法西斯的累累罪恶。

杨伯涛想就朝鲜战场上美军的装备,性能方面搞个报告,杜聿明愿意和他一起搞。战犯们也挥铲扛袋,将炒好的麦子运往朝鲜战场。

杜聿明康复归来,功德林里气象一新。《新生园地》这块畅所欲言的天地,吸引了众多的战犯。织袜厂、缝纫厂不时传出机器声。

两位外调人员向康泽、沈醉了解叶挺被俘的情况,动手打了罪犯。李所长严厉批评了这两位外调人员。康泽、沈醉及众战犯报以热烈的掌声。

李所长指着原国民党川鄂绥靖公署中将主任宋希濂的认罪材料,令其交待杀害瞿秋白一事,同时又指出杜聿明的材料里缺乏昆仑关大战的内容。杜有些纳闷,作为人民的罪人,这段历史还要再提吗?

作为历史,缺少哪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

杜聿明思绪万千,奋笔疾书昔日昆仑关战场的一幕。宋希濂面对全体战犯,叙述了瞿秋白被害经过。

杜聿明获悉远在大洋彼岸获诺贝尔奖的扬振宁博士是自己的女婿时,激
动不已,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徐远举去世了,管理所举行了严肃的告别会,战犯们细细琢磨悼词中的一字一句。

列车在祖国大地上疾驰。看着一辆辆崭新的解放牌汽车,望着威武雄壮的武汉长江大桥,战犯们不得不承认,共产党伟大,新中国美好!

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等第一批战犯获赦。周总理、陈毅部长和蒙哥马利元帅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杜聿明。杜聿明感慨地说:“我终于明白了,我的全军覆没,缩短了民族苦难的历程。”接着,第二、三批战犯相继获赦。

战犯们终于走出功德林,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评析与欣赏】

《决战之后》是一部纪实性和艺术性巧妙结合的优秀影片。它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昔日不可一世的党国精英如何身败名裂沦为阶下囚,又如何脱胎换骨成为社会主义新人的历程。总观这部影片,真实性当是它最大的艺术特色。

自然,电影作为一门形象艺术,它不可以重现历史的每一个真实细节,更不可能把历史人物塑造得形神毕肖,它的所谓真实,便在于根据有限的历史材料,客观公允的历史态度,以及导演、演员合理的想象和艺术的创造,使其接近历史,神似于历史,从而重现历史,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部影片,在艺术的创造过程中,对人物的真实、情节的真实,把握得相当有分寸。

塑造形象是电影艺术最基本的要求。而对于这部影片,难点不在于如何塑造,而在于如何认识历史人物,再现历史事件。

历史仿佛一面镜子,又像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面对着它,我们便可以知道现在和将来。而对于历史人物,尤其是那些“历史的罪人”,如何看待他们,评价他们,这是很难把握的主题。这部影片,站在历史的角度上,以后来人的眼光,来看待那些曾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战斗过的历史“罪人”,突出了他们的“坏”,又突出他们是“人”,力求客观、公允,使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趋于完整,使一个个有功有过、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重新以人的姿态出现在观众眼中,任后人思索、评说。

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都是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国民党大员。他们中有拥兵一方的司令,有举足轻重的军政要员,还有罪恶深重的特务,有为非作歹的封建军阀。如何用艺术形象来塑造这些向来被视为“阶级敌人”的有罪之人,如何来真实生动地记叙他们悔过自新的过程,作为一个难度很高的课题摆在了导演的面前。

在影片中,导演巧妙地把各具特色的人物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各人都有“戏”,又把那些颇具说服力又零散的事件拼接在一起,以杜聿明、黄维为主角,在三个多钟头内,为我们重现了一场战争之外的战争。

影片的主要人物杜聿明,众所周知是一位著名的国民党将领,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在抗日战争中,曾指挥过昆仑关大战并取得了胜利。他效忠党国,笃信三民主义,坚决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为敌。同时又痛恨党内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在淮海战役中,他拒不投降,还撕毁毛泽东写的《敦促杜聿明投降书》,甚至被俘之后仍然消极抵抗、企图自杀。对于这样一个强硬的反共分子,影片处理得相当的准确,既突出他反共、反人民的一面,又显示他作为儒将,理智、自尊、有才干、重情谊等性格特点,使其以一个完整的人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
影片一开始,便是杜被押往功德林的情景,他一身重刑具,差点跌倒,被一名解放军战士扶住时,他粗暴地推开他,傲然地上了吉普车。这个细节虽不重要,却恰当地显示了杜的冷峻和自尊,以及对国民党惨败的不服。他患了重病,却默默忍受,当李所长发现后,为他安排住院治疗,并买来贵重药材为其治病。这无疑给他强硬又疑惧的心中吹来了一缕和风。而他毕竟有信仰、有尊严,并不会为此而“叛党投降”。当黄维和他谈到投降时,他依然十分强硬。直到李所长向他提及昆仑关之战时,他惊讶得无法自持,心中对共产党的成见才慢慢转变,开始由衷地佩服起共产党人来。而后来的被赦、人民大会堂的接见,自然使他对共产党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失败这一事实。

历史证明:打败一个人很容易,而要使他彻底屈服却并非易事,在杜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影片着重描写了杜思想发展变化的几个步骤,实事求是,层层深入,使整个环节有情有理,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说服力。

影片在描写杜思想转变的过程的同时,又很注重对其性格、风度的再现。影片中,杜沉默、持重,一举一动都显出他儒将特有的风范。比如,狱中兄弟们互相争斗,他冷冷地吐出“献丑”二字,把他对派系之争的愤恨,对难兄难弟张狂无聊的蔑视,很准确地表现了出来,同时正体现了他的理智、冷静,使人不由得赞叹他的大将风度。

片中另一重要人物当推黄维,黄曾任国民党十二兵团中将司令,是个性格耿直,敢说敢做,又强硬好斗的武夫。影片在表现他思想转变的过程时,亦着重塑造了他的人物形象。当文强抗议自己不该受此待遇时,黄“啪”地把书掷在地上,说:“打胜了就是‘人民的领袖’。打败了就是‘人民的公敌’!有本事各退30里,摆开阵势重打一次!”以及他发表的对胡须的言论,和后来交上的永动机设计方案,都体现了他性格的耿直——对改造政策的消极对抗,对国民党的愚忠。当妻子告诉他国民党对他们母子的不公时,他又气又愧,说:“我是恶人,无颜见妻儿”。他此刻的心情自然是懊悔自己的战败,又在愤恨国民党政府的薄情寡义。黄虽然一直在默默地对抗着,但顽疾的根治,政府的关怀,无一不在震动着他的心。而当他看到共产党对徐远举的评价、社会主义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杜聿明等人的获赦,果园的劳动体验,他对共产党的偏见和疑虑便渐渐消失了,也开始思考起来。

影片中,邱行湘、康泽、沈醉、徐远举等人的塑造也相当成功,影片一方面刻划他们从不可一世的党国要员到身陷囹圄的失落,对共产党的疑虑和不满;另一方面又刻划他们作为人所应有的喜怒哀乐,并把两者巧妙结合,使每个人物都有性格、有特征。比如,对邱行湘,影片既表现他对共产党的不信任,又表现他的民族正义及硬汉式的多情;对徐远举,既刻划他的凶狠残忍,又表现他未泯的人性及良心发现时的忏悔。这些处理,不生硬,不雷同,有层次,有变化,使每个形象都在故事中运动,为发展和深化主题,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人物处理方面,作者十分注重人物的特殊身份,并赋予其恰当的语言和行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在战犯中激起千层波浪,不同的人不同的表现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他们的心态。对徐远举悼词的慎重,在果园劳动时的所悟,都很恰当地揭示他们的心理及思想的转变。

影片在以客观再现的手法处理人物时,也很注意对情节的真实性描写。

在真实再现历史事件时,影片很注重不同事件中,不同人物的思想发展状况。
比如对杜聿明,起初的强硬、接着的默默对抗、思想震颤、疑团的顿逝、积极地投入,都描写得有层次、有变化,即符合影片情节的需要,又符合历史的真实,对其他人物的转变,影片也没做机械化的处理,有先后,有特点,有变化,虽不像写杜那么浓墨重彩,也显得真实可信,难怪片中人物,当年曾在功德林中生活过10年的沈醉,看了影片,感慨地说,是共产党创造了一个奇迹,而“出现这一历史上没有过的奇迹,究竟是什么原因?请从《决战之后》这部影片中去找答案!”

看了电影,观众们也在惊叹:“这简直是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却不是电影创造的,纵然,这与它的真实生动有关,而最终根源却在于我们党的政策的英明和伟大。

对于缴械了的敌人,要彻底地改造他们的思想,机枪、大炮是无用的。我们是要痛打落水狗呢,还是耐心地用事实和真理来教育他们,使他们正确认识共产党、认识历史及中国的方向?我们党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地评判历史,宽大、坦诚地来对待这些“历史罪人”,终于使这些党国要员们沦为阶下囚之后,又很快转变成了社会主义新人,有的甚至作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历史是公正的,对待历史及其人物,更应该是公正的,站在真实的历史面前,许多雄辩的道理甚至无需多讲。

这部影片除了人物、情节及思想的真实性之外,还有两个地方不容忽视。一,语言朴实贴切。总观全片,几乎很少长篇大论,更少豪言壮语,而对主要人物的语言处理尤其精妙,如:军统派系和陈诚派系争斗时,杜聿明和沈醉的评价都只有两个字,“献丑”、“愚蠢”。这4个字贴切体现了他们的冷静、明智、识时务,又显示了两人不同的内心世界,十分能体现他们的身份和特征。还有李所长那句声音不大,却意味深长的“做为历史,缺少哪一部分都不完整”的话,更是言简意赅,一语千金,很能打动主人公、甚至观众的心。二,个别镜头的艺术化处理。李所长向杜提问应补充的材料时,杜低着头,压抑着声音,心里的不满及愤懑很恰切地表现了出来,当李所长说出“昆仑关大战”5个字时,杜惊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他听了李所长的解释时,禁不住抬起头,望着李所长。此时对影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场戏,话虽不多,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需要人物相当准确地把握,在这里,影片处理得相当细致、生动。在演安葬李世魁将军的一场戏中,祭奠的鸣枪声、敢死队员高举大刀在头顶抖动致礼的哗哗声,以及在硝烟中盘旋飞舞的鸽群,使整个沉重的画面生动、感人,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象征意味,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历史巨片。影片采用艺术手段,用形象化的语言,真实生动地再现一场险象环生,真挚感人的战斗之外的战斗,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也得到了深刻的历史教育。
(郑晓航)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