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制:台湾
原著:赖声川
编剧:赖声川
导演:赖声川
摄影:杜可风
演员:林青霞(饰云之凡)金士杰(饰江滨柳)雇宝明(饰老陶)
李立群(饰袁老板)
【故事梗概】
《暗恋桃花源》的演员,陆续到昏暗的舞台准备进行排演。这是一出临死老人回忆一段当年在上海的恋情的舞台剧。讲江滨柳与云之凡在上海黄浦江边话别,因为春节将到,云之凡要回到昆明与家人团聚,而江滨柳的东北家乡被日本侵占,无法与亲人团圆,江滨柳答应天天给云之凡写信,可是此一别40年间,两人互寻不到彼此的音讯。
戏正在排练,却又有另一出舞台剧《桃花源》也已同时登记进行排演。这是一出有关中国乌托邦——桃花源的舞台剧:渔夫老陶家贫无能,妻子春花与村里的袁老板私通,还把袁老板带回家里,袁老板送给春花新棉被,使老陶既恨又无奈。老陶悲愤之下,径往急流上游,意外到了桃花源,并与春花、袁老板两人相遇,在桃花源里相处了一段时间。但陶仍挂念他的妻子,决定回家携妻来桃花源过日子,待他到家,他的妻子春花已与袁老板生了一个儿子,春、袁也争吵不休,老陶不得不面对现实,只好无奈离家,另寻出路。
《暗恋》和《桃花源》两出戏的工作人员,意外地在同一场地排演,一开始就互相干扰,争夺舞台,因为两出戏演出都安排明后天,演出迫在眉睫,最后协议把舞台划成两边,各在一旁同时排演,却使两出戏产生神奇的契合。
在《桃花源》进行的同时,《暗恋》的故事也正在继续。1949年江滨柳到台湾,还以为云之凡仍在大陆,尔后结婚,但思念云之凡恋情随年岁的增长,与日俱增,台湾开放大陆探亲,江滨柳托人探寻云之凡。岂知,云之凡也在1949年到达台湾,一直等了多年,哥哥劝她结婚,不然年龄大了就不好,她嫁给现在的先生对她很好,而且还有长大了的儿子。江滨柳在《中国时报》登一则寻云启事,数日后,云之凡到医院与江滨柳相见,两位都是苍凉老态,人事全非,只能恨相见时晚,已不能再结合。
两出舞台剧都排演结束。《暗恋》导演仍在回味可能是他自己经历的戏,默默地离开。而两组舞台剧人员在排练中间,有一个西门町的女子,仍在舞台上寻找可能甚至不存在,或躲她而去的情人。
排演人员,走出剧场,在门口角落总坐着一位萎颓的来自大陆有家归不得的老人。
【评析与欣赏】
这是台湾80年代第二波崛起的新导演赖声川的第一部作品。
赖声川于1958年出生在美国华盛顿特区,1983年获美国柏克莱大学戏
剧艺术博士。之后回台湾任教于台湾国立艺术学院。1984年,和台湾表演艺术家李立群共组“表演工作坊”,成为台湾最活跃的剧团之一。1985年编导舞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将相声融入舞台剧,其创举令人瞩目。1986年编导舞台剧《暗恋桃花源》,又引起台湾影剧界的广泛的讨论。先后编导舞台剧作品包括《田园生活》(1986年)、《西游记》、《圆环物语》、《今之昔》(1987年)、《落脚声—古厝兄弟的贝克特》(1988年)、《回头是岸》、《这一夜谁来说相声?》(1989年)、《海鸥》(1990年)等11出舞台剧。1991年导演《暗恋桃花源》,同年编导舞台剧《台湾怪谭》。
早在1986年就有人请赖声川拍电影,他谨慎行事拒绝了那次的邀约。到了1991年,他累积了多年舞台剧经验后,他着手筹备这部作品。他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题材舞台剧。但他不想拍舞台纪录片,而希望用电影语言来处理一部暗喻人生的舞台,将舞台剧电影化。为此,他聘请台湾杰出的摄影师杜可风(澳洲人)任摄影指导,张叔平担任美术指导,杜笃之担任录音,他们都是台湾一流的技术和艺术人才,使得首次导演电影的赖声川的作品摆脱青涩,达到了台湾电影鲜见的精致。
这是一部非常奇特的电影。它不像一般戏剧电影只是单纯地移植情节,也不是照搬舞台剧的纪录片。它是两出舞台剧并置于一个舞台,情节就在不断互相干扰、互相纠缠、互相争吵中进行,渐渐地,两者的冲突与矛盾融为一体;同时也是将戏剧和电影两种艺术大胆地结合,既不淹没舞台剧,也同时追求电影感。融合舞台与电影的手法,带有很强的实验性,试图透过电影观众的眼睛去看,如何透过镜头去呈现舞台的活力与舞台边缘和舞台下生活的对比,在运用电影语言上突破舞台剧的限制。比如溯溪而上的一幕,镜头伸进舞台,改变图框的大小,强调舞台演出时的破绽,还大量动用变焦来强化两组故事矛盾与冲突。而内容却又是近乎卓别林的演技闹剧,和悲欢离合的通俗剧,被台湾影评人称之属于庶民电影文化范畴。
另外在表达意念上颇为特别:利用古代农耕时代农民现实时空和桃花源世界交叉的一组舞台剧、现代一对恋人在上海和台湾相见的40年间的时空隔离人事全非,及一个像游魂似的女子在舞台后,寻找她存在或者根本找不到的情人;舞台剧导演似在对往事的回忆,三组不同时空中生活的人物在同一个舞台上出现、交汇,逐层增强追寻“桃花源”的含义,隐喻人生都在追求幸福,但现实往往落空,反而给人带来失落和痛苦。正如小说《暗恋桃花源》一书作者叶姿麟所说的:“《暗恋》与《桃花源》交错展现的:人在生活里不管任何时间都有可能面临困境,而在现实的困难里既悲苦又喜乐地经营下去,微带诙谐的幻灭之感。梦想幻灭了,幻灭中又生出新的梦想来。”也像影评人蔡永康所说的“人的一生,在时间上、空间上、爱情上,永远会有那样一个再也回不去的桃花源。赖声川揉搓3线成绳,把强韧的梦想与危脆的肉身,紧紧困缚在一起,相偎以终。”
此部作品戏剧性强,再加上赖声川广用“象征”、“比喻”、“母题”等技法,兼顾艺术和娱乐需求,尤其在近几年有的艺术电影拍的很沉闷的情况下,此部电影就在“追寻”这个主题上千回百转,利用隐喻、对比、讽刺、感叹等诸种手法,给予观众多层次的感受。影片在编排、彩色摄影和场面调度上有独到之处。摄影、声光及美术令人美不胜收。它不是一部只会低俗搞笑的喜闹剧,艺术和娱乐两种不同类型的观众无疑都能从这部影片中得到共鸣。老演员雇宝明能准确生动地诠释老陶因妻子跟别人跑走,穷困自秽落魄
的神情。林青霞从影19年,拍了110多部影片,多系饰演青春少女的角色,在《暗恋桃花源》里首次尝试演老太婆,影片开场戏是云之凡与江滨柳相约在黄浦江畔,经过战乱分离,她在台北医院与老情人意外相逢。这时豆蔻年华的林青霞在银幕上却是老态龙钟,声音嘶哑,动作迟缓的耄耋老妪,演得入戏传神。
因在剧情表演上脱离不了舞台剧格调,所以有的影评人认为:“看不到任何具透视力的诠释观点,足以称得上用完整一贯的美学态度去面对剧场或面对电影,更严重的是偏偏它在分镜上完全割裂了舞台想象,或发展的可能性,却又未赋予这种割裂性任何理由或意义。”(台湾影评人黄建业语)
《暗恋桃花源》于1992年获台湾第二十九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4项提名,结果获最佳改编剧本(赖声川)、最佳男配角(雇宝明)奖。在1992年第五届东京电影节上荣获“青年导演竞赛”的银樱花奖和1000万日元奖金;1993年获柏林国际影展“青年导演竞赛”卡里加里奖。
(陈飞宝)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