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彩色宽银幕故事片
摄制:峨眉电影制片厂
编剧:方义华
导演:王翼邢
摄影:强军
主要演员:李雪健(饰焦裕禄)李仁堂(饰赵专员)周宗印(饰潘健)田园(饰吴荣先)张英(饰徐俊雅)
【故事梗概】
这真实的事情发生在60年代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兰考县。风沙、水涝、盐碱三大害折磨着兰考人民。
就在这“雪上加霜”的困难时期,焦裕禄调任中国共产党兰考县委书记。
到兰考的第二天,焦裕禄就带着小孙顶风冒雨去查看民情灾情。
面对严重的灾情,县委主管救灾物资的吴荣先却让堆积如山的救灾物资风吹雨淋而不管。有些县委同志只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于是焦裕禄大雪天带领县委成员来到兰考火车站,他们挤在人群中,帮助乡亲往车上递小孩、箩筐。面对风雪中扛着烂棉絮、提着讨饭篮外出逃荒的兰考灾民们,焦裕禄说:“党把兰考几十万人民交给我们,我们没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却让他们端着讨饭碗去四处流浪,我们不感到羞耻和痛心吗?”焦裕禄带头取消了县委干部的特殊供应证,并发动干部们将救济物资分发到灾区群众手里。大雪天,焦裕禄来到农家茅屋中,给双目失明的老大娘和她卧病的老伴送来了面粉和钱。他深情地对老人说:“大娘,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派我来给您老人家送钱送粮来啦!”
为了治理“三害”,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焦裕禄与同志们一起研究治沙方案,亲临大沙丘,顶着狂风试种泡桐。园艺场老场长热心地为治“三害”献计献策。林学院大学生、技术员小魏因未婚妻不愿来兰考这穷苦的地方而悄然离去。焦裕禄得知后,忍着肝痛,跌跌撞撞地追到火车站。焦书记的一片赤诚感动了小魏,他决定留在灾区工作。小魏追回来了,可园艺场老场长却因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患浮肿病辞世。老场长的死使焦裕禄十分震动。他算了算,全县干部有3004人病倒,死亡27人。为了抢救和保存党的基层干部,他决心给全县基层干部购一批高价粮。为此,有人告焦裕禄是“破坏统购统销政策”,“给共产党丢脸”。风闻焦书记要被免职的干部群众集结在县委大院里准备向中央告状,为焦裕禄喊冤。地委赵专员见此场面也被感动了。
焦裕禄夜以继日地操劳,生活十分清苦。就在兰考呈现出一片生机之时,他终因积劳成疾,猝然病倒了。闻讯赶来送焦裕禄去医院的干部群众站满了兰考县的大街小巷。
在生命垂危之时,焦裕禄嘱咐来看望的干部带一把盐碱地上的麦穗给他看看。当得知小魏安心留在兰考并结了婚,他憔悴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临终前,他脱下唯一的一块手表送给了女儿。
黄河故道上,风萧萧、云惨淡,为焦书记送行的人汇成了巨龙般的队伍
【评析与欣赏】
这是一部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带有一定传记色彩的现实主义影片。影片历史地、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焦裕禄平凡而伟大的足迹,为我国当代电影画廊增添了又一个富有艺术魅力和典型意义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焦裕禄是一个处于革命战争年代早已结束,改革开放尚未到来之间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的典型。这个时期,我们党正在极其艰苦地迂回地摸索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和途径。而焦裕禄受命于危难之中。他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除贪、富民的方针,带领全县人民与自然灾害、与极左思潮、与官僚主义、与贫困进行顽强的斗争,表现出远大的目光和改革家的潜质。然而,囿于自然力量的相对强大、道路的曲折、焦裕禄又身患重病,事业未竟身先死。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构成的悲剧冲突,折射出焦裕禄无比伟大的内在人格。
影片从始至终体现了一个情字,以情取胜,没有丝毫说教。影片中那些表现焦裕禄与群众甘苦与共、情深义重的一幕幕场景给人留下了身临其境、令人难忘的印象,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冲击力。我们看到焦裕禄顶风冒雨,推着一辆自行车,啃着糠饽饽去查访民情和灾情。我们看到焦裕禄率领县委干部在大雪纷飞的夜晚去火车站看望背井离乡、衣不遮体的灾民。他亲自拉着架子车给老乡们送去救济粮。我们看到焦裕禄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跋涉调查,探求治“三害”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看到他不顾自己重病在身,冒雨探望饲养员梁大爷。他捂着肝区去追行将离去的技术员小魏。为解决抢救基层干部健康的用粮,他甘冒风险还有他说服孩子把别人送来的活鱼送还鱼场,将特供的20斤大米颗粒不剩地送给南方籍的大学生,而临终留给孩子的只有一块旧手表然而就是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琐事,莫不于平凡中显示出来不平凡,洋溢着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党的好儿子对人民群众的深沉、亲切、滚烫的血肉联系和鱼水之情。影片善于把情感因素凝聚在焦点上,表现焦裕禄对一个个劳动农民、知识分子、基层干部的阶级深情。这种深情又是充满个性色彩的。当老场长猝然辞世,他按捺不住悲痛,失声痛哭;当洪水袭来,乡干部悲观叹气,他又不禁勃然拍案而起;当他见小魏留下来,脸上露出真诚的憨笑。这些感情的流露是那么真实、可信、有血有肉。
为了感人至深地展现人物的情感,影片充分运用了电影语言,可谓在精细上刻意求工。比如焦裕禄追送林学院大学生小魏的一场戏:焦裕禄听到小魏要离开兰考的消息,立刻跑步追赶到火车站,见到小魏,没有任何责难,只是以一袋兰考的泥土作为纪念品同小魏话别。小魏上了车,我们看到他恋恋不舍的回顾和思想斗争的焦虑。车徐徐开动了,为了再看看小魏,老焦忍着肝痛,越走越快,一个车厢、一个车厢地隔窗探望。这里一唱三叹的艺术处理,写尽了人间真情。火车开走了,老焦回过头来,空荡荡的站台上竟远远立着小魏。这时在强烈的豫剧音乐烘托和小魏的远景相衬下,出现了焦裕禄富有个性的特写镜头:他深情地笑了。那满面恋恋不舍,欲留不忍的神情和思贤若渴、爱护人材的拳拳之心,那失而复得的憨笑中包含着慰藉与感慨。百感交集,让人肝肠为动,真乃此时无声胜有声,谁能不为两人之间的纯真感情而潸然泪下。影片通过触及心灵深处的典型细节描写,将人情味血肉丰盈地显示出来,将焦裕禄大海般深广的内心世界展示得淋漓尽致。这是诗,这是画,这也是人生的哲理给人浓厚的回味和无尽的遐想。这一段从全景、
中景、近景直到最后的特写镜头中的面部表情与动作处理得极为准确、自然,并充分利用了观众的期待心理,维系了观众同银幕世界的情感联系。
大诗人臧克家有句诗说:“给人民当牛马的人,人民把他抬得很高很高。”正是焦裕禄自己的言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影片用几个宏大的群众场面表现了兰考人民对焦裕禄深挚的爱戴之情。当风闻焦裕禄“要被地委处分”时,数百群众不约而同地来到县委大院为他喊冤;当焦裕禄因病而离开兰考时,数千群众簇拥街道,热泪相送,一张张关注的脸上,充满了担心、忧虑与希冀的神情而最后,黄河古道,万人送葬的场面,那凝重悲壮的气氛,更给人以极深刻的震撼。它使人体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使人领略到一个共产党人生之伟大,死之壮美,使人看到一个共产党人崇高品质所激发出的伟大力量。影片在结构上,遵循了现实主义的自然形态,撷取焦裕禄在兰考一年零3个月短暂而光辉的时光,采取直线叙述方式,以焦裕禄“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为主线,以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为点,连缀在主线上。纵线串珠,顺“时”而下,层层推演,把情与理有机结合,而且采用我国民族传统文艺常用的有头有尾的形式,从他去兰考赴任写起,直到病逝。同时,也契合一定的审美价值取向,将通过提炼了的事迹情节主次相依、详略有致,起伏跌宕地交织、熔铸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影片就是通过这一桩桩、一件件平凡而又暗旎的事迹构筑起了一座丰碑。
影片的风格是纪实的,质朴无华而又深沉凝练、激昂悲壮。据导演自述,由于主人公形象本来就很实在,材料丰富,所以整个拍摄“力求写实”,“视觉听觉都尽量保持真实。”我们看到影片中没有花里胡哨或恢宏壮丽的场景,没有追求形式上的“新潮”,而是真实地展现了当年兰考灾区的面貌。银幕上,那枯树、老鸦、苍天,那荒芜的沙丘、贫瘠的盐碱地、咆哮的狂风、暴虐的洪水,那些身披烂棉絮、手拄讨饭棍的逃荒人沮丧的情绪,那质朴深沉、苦涩悲凉的河南地方曲调,以至一盒纸烟、一把藤椅,都是60年代河南灾区本来面目的翔实再现,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整个画面构图稳定,色彩还原真实,气氛凝重。这种纪实风格对塑造人物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影片开头,去兰考赴任途中的焦裕禄身穿补丁棉袄,将自己仅有的几个馍掰给一群饥肠辘辘的孩子,并急切地探问:“县委会在哪里?”影片这样切入,就鲜明地显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使观众深切感受到焦裕禄是在多么艰难的条件下来到兰考这个出了名的重灾区上任的呀!又如,焦裕禄率领县委成员们夜巡火车站的情形:新闻片式的运动镜头缓缓摇过风雪交加中那一片衣衫褴缕、面黄饥瘦逃难的人山人海,而就在这拥挤不堪的人群中,出现了焦裕禄那沉重忧愤的面孔和披满雪花的身影整个场面气氛悲壮,使观众深深地感受到焦裕禄与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公仆意识。影片尽管手法朴实无华,但并不等于照搬生活。我们可以发现编导十分注意从普通的日常事件中开掘略带悬念的戏剧冲突,以使剧情更加起伏跌宕。比如,影片以“葬礼”开场,就意味深长:那象征着我们古老民族的黄河故堤上,黑色人群怀着悲痛的心情朝我们走来这既是与敬爱的人的挥泪诀别,又是一种由衷的召唤。这足以引起人们立足于现在对历史深沉的思索。又如:“犯错误”一场戏,焦裕禄作为一名党性很强的县委书记,何以甘冒风险为基层干部买高价粮?影片事先作了充分的铺垫,精心描写了焦裕禄对老场长的关心、对老场长死的悲痛,从情感逻辑和情节逻辑上自然流畅地引发出焦裕禄
为抢救和保护饥病交加的基层干部所作的斗争。同时,对这件事的严重性作了铺垫——地委震惊了,省委震惊了,这是全国罕见的,是“破坏”在这泰山压顶的时刻,焦裕禄毅然承担了全部“责任”。这正是“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全片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但结尾却带有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焦裕禄迎着我们缓步走来,他身后的蓝天、黄土之际,蓦然涌出黑压压的一片擎旗人和无数面猎猎飘舞的红旗。此时,高速摄影机节奏酣畅,场面调度大阖大开。这样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浑然合一,以象征手法揭示了焦裕禄形象的鼓舞力量,令人于振奋中焕发起昂扬的意志,升华出崇高悲剧的美感,从而使影片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影片中焦裕禄的饰演者李雪健的表演堪称卓越。他的表演朴实、自然、深刻、细致,抓住了人物心灵,抓住了人物的神韵。
该影片荣获1989—1990年优秀影片奖、第八届“金鸡奖”和第十四届“百花奖”的最佳影片奖。李雪健因饰焦裕禄获最佳男主角奖。
(何静)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