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年即1927年则是喜忧参半。
早在1926年下半年,当胡蝶的古装倩影不断在银幕显现,观众慷慨解囊购票,在影戏院中热烈为她叫好时,沪上各家电影公司方如梦初醒,纷纷改弦易辙,匆匆抛掉“社会片”、“伦理片”、“言情片”的题材,捡起传统话本小说,大拍起古装片来,一时间,古装片热潮扑面而来,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单一题材的拍片热潮,其始作俑者当然是天一公司。而胡蝶,则可谓此潮中的第一人了。
至1927年初,古装片的热潮已变成“怪潮”。各家影片公司,不分大小,几乎尽数卷入,更有些唯利是图的投机商人匆忙上阵,临时拼凑一班人马,公司名字尚未取好,片子却已开拍了。各公司改编的热点,大多集中在《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数部知名度极高的古典小说以及其他流传甚广的话本故事。如“大中华百合”拍摄的《美人计》,“长城”拍摄的《石秀杀嫂》、《武松血溅鸳鸯楼》,“神州”拍摄的《卖油郎独占花魁女》,“民新”拍摄的《西厢记》、《观音得道》,“上海影戏”拍摄的《盘丝洞》、《杨贵妃》,等等,这些故事本来就曲折精彩,又脍炙人口,但改编者大多只图赚钱,根本无心再创作,仅求将故事敷衍而成。观众出于好奇心理,主要想一睹他们已熟知的剧中人物的风采以及满足于一些机关布景之类的特技镜头,也还愿意掏钱去看。因此,这股粗制滥造古装片之风,竟愈演愈烈。
在这竟拍古装片的怪潮中,天一公司又先行一步,有着十足生意眼的邵氏兄弟,放眼上海以外乃至国外市场,把目光“放”到了南洋,在那里,有着广大的华侨同胞。“天一”的古装片运至南洋,大受欢迎。1927年,“天一”遂与南洋影片商人陈毕霖投资开设的青年影片公司合资拍片,连公司名字也改为“天一青年影片公司”。演员与公司重新签订合同,胡蝶遂成“天一青年”旗下的头号女影星,从而在新马及印尼等地的华侨中也拥有了许多影迷。
与此同时,“天一”丝毫也不放松影片的拍摄,1927年,“天一”的出品几乎是清一色的古装片,胡蝶主演了《白蛇传》第3集、《刘关张大破黄中》、《西游记女儿国》、《铁扇公主》仍《大侠白毛腿》、《新茶花女》等片。胡蝶的堂妹胡珊也于此时加入“天一”,主演了《花木兰从军》。这些影片的拍摄,仍然承袭上一年的老套路,胡蝶渐渐失去了刚进“天一”时的那种兴奋,虽然仍一部部认真地演下去,但并不感到演技上有多大进境。
频繁的拍片使胡蝶和恋人林雪怀在一起的机会减少了,但胡蝶对林雪怀仍是痴心不改,一有机会总是与林雪怀相聚,花前月下,情意融融。林雪怀自知非演员的料子,已激流勇退,弃影从商,开了一家叫做“晨餐大王”的点心店。对胡蝶的迅速成名,他虽有所预料,但仍未料到来得这样早,这样快,他感觉到了无形的压力,他似乎看到,一条越来越深的鸿沟正在极力将他俩分开。
胡蝶何尝不知林雪怀的忧虑,但她觉得她自己是真心对待林雪怀,他又有什么可不放心的?为了表示自己爱情的坚贞,她决定与林雪怀订婚。订婚也就是签订婚约,按中国传统,其重要性仅次于结婚,没有正当理由而解除婚约被视为最不道德的行为之一。而且,民国时期的民法对婚约(订婚)也
是给予保护的。
19岁的胡蝶义无反顾地决定了自己的终身大事,林雪怀则大喜过望。订婚将使他们由恋人而“跃进”到未婚夫妻,两人的关系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胡蝶已是名花有主,不是可以轻易地从他身边把她夺走的了。
1927年3月22日,在北四川路新落成的月宫跳舞场,胡蝶和林雪怀举行了隆重的订婚仪式,除了一对新人和他们的至亲以外,“友联”和“天一”公司的同仁也前来庆贺,使他们稍感意外的是,响当当的明星公司由张石川、郑正秋和周剑云率一批同仁也来捧场。虽然他们也给明星公司发出了邀请,但没想到明星“三巨头”会亲自前来。胡蝶与明星公司了无关系,而林雪怀与“明星”也仅“一片之谊”,拍完《最后之良心》,他与“明星”也就没有什么往来了。明星“三巨头”的到来与其说是出于与林雪怀的友谊,不如说是暗示了“明星”对胡蝶的器重,胡蝶也正是于此时才正式结识了张石川、郑正秋和周剑云。
在订婚仪式上,并没有签订书面的婚约,具有象征意义的是,林雪怀满怀深情将一只乌金戒指戴在了胡蝶的手指上。来宾一齐举杯祝贺,祝一对新人白头偕老,气氛温馨而热烈。在场的新闻记者为他俩摄影留念。照片上,身着深色西装、白衬衣上打着黑色领结而显得容光焕发的林雪怀和一身深红色旗袍面露微笑的胡蝶并肩而坐,从此,林、胡作为未婚夫妻的关系正式公之于众。
当林雪怀将订婚戒指套在胡蝶手指上的时候,胡蝶感到心如止水般的平静,期待中的巨大幸福感并未降临,她微觉诧异,也许是连日拍片劳累和近日来渐为自己的艺术前途担忧所致?
一年前,当胡蝶跨人“天一”大门时,曾庆幸自己找到了出路,可此时心情已起了变化:
一个演员的成就要靠自身的努力与修养,其中也包括处世为人。但仅这一点是不够的,演员的成功还需取决于影片本身的艺术价值、导演本身的艺术才能与眼光,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土壤。我在“天一”两年间主演的片子不少,在演技上也得到不少磨练,但当时“天一”太过于从生意眼出发,影片娱乐性多于艺术性,并且多数影片停留于宣扬旧道德,不合时尚潮流,虽拥有一定观众,但并不留给观众足以回味的印象。“天一”的影片即使在当时舆论的评价也是不高的。这也是我在当时拍片之余,所感到苦恼的一件事。
1927年的胡蝶的确是喜忧参半、喜忧交织。表面上,事业成功,婚姻美满,正是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但内心深处,那一丝焦虑,那一丝忧愁却总也排解不开。
胡蝶的喜与忧还都局限在她个人的小圈子里,她的目光远没有越出电影界,其实,电影界中的绝大多数人物又何尝不是如此。然而,这一年电影界以外的世界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始自1925年的大革命正由其发源地广东向全国蔓延,1926年7月开始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已席卷南半个中国。就在胡蝶订婚的第二天,即1927年3月23日,上海的工人举行了著名的武装起义,北伐军顺利开进上海,各行各业的工会组织十分活跃(唯有电影界的工会迟迟建立不起来),市民纷纷走上街头,庆贺胜利。而各电影公司的老板和雇员们仍忙活于摄影棚内。不久,震惊中外的“四·一二”事变在上海发生,6天后的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7
月15日,武汉汪精卫“分共”,9月,宁汉台流,而中共则全面转入地下。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治舞台真可谓血雨腥风、惊心动魄。可是,电影界中,除了少数有识之士外对此一概充耳不闻,深深地沉湎于他们在银幕上所创造的“古代”。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