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中旬,张石川率“明星”外景队匆匆自北平赶回上海,处理《啼笑因缘》双包案,哪知外景队甫抵上海,劈面而来的却是另一场令明星公司特别是胡蝶十分难堪的风波。
此时,距“九·一八”事变已有两个月,这两个月中,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大举推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除了棉州、哈尔滨等少数城市外,东三省几乎尽沦敌手。日寇的暴行,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而10余万东北军竟然不战而溃,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乡沦丧,自己的亲人受辱,更使国人气愤。推根及源,东北军不事抵抗的原因肯定在于其统帅张学良。张学良之所以不予抵抗,主要因为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政府不同意,失去中央政府的支持,若要抵抗,东北军必定陷入孤军作战,实力将会消耗殆尽,因而,张学良的退却也包含有保存实力的考虑。当“不抵抗将军”的“头衔”牢牢地被国人加在张学良身上之时,张学良已懊悔不已。但苦于陆海军副总司令的身份,无法向国人说明真相,好在军队还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张学良渴望有朝一日能向日本侵略者讨还血债。
日本在兵占中国东三省大部地区之后,为瓦解张学良及其所部的斗志,也曾拉拢过张学良,被张学良严词拒绝。对于张学良的存在,日本侵略军还是有所顾忌的,为了彻底搞垮张学良,同时为了转移中国人民的视线,日本特务们设计了暗箭伤人、造谣中伤的毒计。用什么方法可最快地搞臭张学良呢?熟诸中国历史文化的日本特务们也知道,在中国要使一个名人的名誉扫地,最快捷的办法是从其私生活入手,私生活中又以男女关系最易得手。所谓自古红颜祸水,说的就是每个失败的男人特别是政要的身后,必定有至少一位美丽妖艳却心地歹毒的女子。具体到张学良身上,就是要“造”出这样一股“祸水”,使人相信,张学良乃是受其蛊惑,而“不爱江山爱美人”,这样就能售其奸,使张学良背上这个黑锅从此抬不起头来,也使得中国人民的抗日怒火转移到对张学良这位不抵抗将军的怨恨上来,这是一个十分恶毒的一箭双雕之计。因时间紧迫,要把张学良不抵抗的原因归结到某位红颜身上,倒是得找到一位大众熟悉且公认的漂亮女人才行,要是交际场中的名女人则更好。此时,正值“明星”外景队开赴当时张学良疗病所在的城市——北平,那外景队中当红影星胡蝶就正好满足这个条件。于是,经过精心策划,由日本通讯社煽风点火,四处散布,“九·一八”之夜,东北军头张学良与红粉佳人胡蝶欢歌共舞于北平六国饭店的传闻不胫而走。接着,传闻越发具体,有些报纸还“披露”出胡蝶与张学良如何由跳舞而相识,进而过从甚密,张赠胡以巨款等细节。尽管“九·一八”之夜“明星”外景队尚在天津,但一般人早就怨恨张学良的不抵抗,在听到这些有鼻子有眼的传闻后,谁又会去仔细考证真伪,大多信以为真,即使有所怀疑,但亦至少会认为或许有其事,无风不起浪,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这可就苦了无辜的胡蝶,这一次胡蝶是在毫不知情毫无关系的情况下被卷入风波的中心的,她在北平时尚蒙在鼓里,不知如此可怕的谣言在流传,当她随外景队返回上海,骤然听到关于自己的如此恶毒的谣言,惊得目瞪口呆。好在此时的她已经历了“雪蝶解约案”初审的风波,已知世上总是要有许多不如己意的事,也真正明白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一切自会水落石出,雨过天晴”的道理,因此,胡蝶的反应比较理智和冷静。她“以为此种
捕风捉影之谈不久必然水落石出,无须亟亟分辨”。孰料日本特务见其计得售,更变本加厉,“日本新闻将蝶之小影与张副司令之名字并列报端,更造作馈赠十万元等等之蜚语”,事情并未能像胡蝶所料想的那样轻而易举地“水落石出”,义愤中的国人难免轻信,舆论对胡蝶的指责不绝于耳。11月20日,上海《时事新报》刊出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有感于此而作的打油诗二首: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