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所寄予厚望的《狂流》,是她在1932年秋冬主演的一部全新式样的影片,该片是夏衍、阿英和郑伯奇担任“明星”编剧顾问后,“明星”开拍的第一部影片,由夏衍执笔编剧。该片的创意,起自夏衍等第一次参加“明星”编剧会议之时。
1932年夏日的一个雨夜,夏衍、阿英、郑伯奇第一次来到明星公司,参加公司的编剧会议,“明星”三巨头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以及导演洪深、程步高、李萍情、徐欣夫等都参加了会议。周剑云为双方一一作了介绍,张石川主持会议,他代表“明星”诸位同仁表示了对夏衍等三位的欢迎,希望他们把新的意识带给明星公司。三巨头主要是从公司的经营状况来考虑的,观众是公司的“父母”,对时局极为不满的观众热切地期望电影能表达出他们的愿望,而左翼作家的主张已得到观众的欢迎。对于具体将怎样合作,编写什么样的剧本,这次会议并没有确定,但程步高提出1931年长江流域五省大水灾时,他曾应武汉赈灾机构之约请,代表明星公司前赴武汉,拍摄了水灾的纪录片,也亲眼目睹了救灾的情景,似可以此为背景,编写一部故事片,等写出草稿后再向各位请教,从而成为左翼电影的开山之作《狂流》产生的契机。
夏衍在他的回忆录《懒寻旧梦录》中记述了《狂流》的编剧经过:
作为“编剧顾问”,我们和导演们交换了意见之后,我觉得应该和可以帮助他们的,首先是根据他们已有的故事情节,给他们提一些意见,和写一个成文的提纲乃至分场的梗概。程步高的《狂流》,就是通过这种程序拍出来的,我听他讲预定的故事,记录下来,然后我们三个人(有时洪深也来参加)仔细研究,尽可能保留他们的情节和结构,给他写出一个有分场、有表演说明和字幕(当时还是无声的所谓“默片”)的“电影文学剧本”,经导演看后再听取他们的意见,作进一步的加工,最后在编剧会议上讨论通过或重新修改。我和程步高最初合作的“剧本”如《狂流》等,都是这样定稿的。程步高则把《狂流》的编剧之功完全归之于夏衍:
在三十年代的中国电影中,《狂流》是进步电影的第一个剧本,亦是夏衍于一九三二年参加明星公司的编剧委员会后,开笔的第一个创作。[51]
程步高只字不提自己在剧本创作中的作用,也许是过谦了,总之,这是刚刚进入影坛的左翼作家与影坛人士第一次联手创作剧本,夏衍则起了关键和主导作用,而其内容果然不同凡响。
《狂流》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汉口上游百余里地有个叫做傅庄的村子,村内首富傅柏仁为富不仁,平时鱼肉乡里,令路人侧目,但他却有位美丽而贤慧的女儿秀娟。秀娟与村上的小学教师刘铁生感情弥笃,因两家贫富悬殊而未论婚嫁。傅柏仁为结交权贵,欲将漂亮的女儿许配给县长的儿子李和卿,秀娟极不愿意,乃在文定前夕,约铁生趁着夜色双双远走他乡。此时,汛期即将来临,铁生正率众乡民赶筑堤坝,他不愿因私事而误了抗洪大事,婉拒了秀娟的提议,秀娟以信物相赠,再次表明心迹。淫雨为灾,傅庄堤坝告急,李县长邀傅柏仁一家避走汉口,傅在汉口诡称自己是乞赈代表,冒领赈灾巨款,李和卿则雇小轮,与傅家人观赏水灾,沿途所见触目惊心,秀娟恻然欲泣,而李和卿、傅柏仁却以此为乐。傅庄人在刘铁生带领下,奋勇抗洪,保住堤坝,并在洪水中救起一孤女素贞。铁生积劳成疾,卧倒病榻,素
贞感其救命之恩,相守服侍,然铁生心中只恋秀娟。不日汉口水势骤涨,傅柏仁与秀娟和李和卿回到了傅庄,李和卿向秀娟大献殷勤,秀娟不为所动。一日李和卿路遇素贞,见其貌美,出言相戏,受到铁生和乡民痛斥,对铁生更是怀恨在心,遂与傅柏仁密谋,欲以煽惑乡愚、图谋不轨的罪名拘捕铁生。是夜,秀娟思念铁生,前来探望,恰逢铁生寒热发作,误将在旁服侍的素贞当作秀娟,起而拥之,备极爱抚,秀娟在窗外见此情景,黯然神伤;而素贞也爱着铁生,见铁生对自己如此亲热,喜极而泣,及至闻铁生连呼秀娟之名,始之流水落花,事徒一梦,但为了铁生的幸福,她面见秀娟,细述铁生对秀娟的深情,但秀娟因昨晚所见,总不能释怀。不久,风雨夏至,堤防再度告急,病中的刘铁生一跃而起,复率乡民抢险,但木料已经用尽,铁生和众乡民遂涌至傅家,将傅柏仁用赈灾款私买的木料搬出以护堤。傅柏仁却调来县警,指铁生为盗魁,捕而痛殴,秀娟见了,心中大为不忍,趋前解救。此时,堤坝眼见就要决口,危急关头,连县警也不听傅柏仁的指派,而奔上堤坝与众乡民一起抢险,然而,大水终于冲决堤坝,洪水铺天盖地而下,权绅傅柏仁被狂流卷走,而铁生和秀娟也挣扎在汪洋浊水之中。
张石川看了《狂流》的剧本后,很感兴趣,决定立即投入拍摄,并为该片配备了最强的演员阵容,领衔主演的是胡蝶,她在片中饰女主角秀娟,男主角刘铁生由龚稼农饰演,素贞一角则由夏佩珍饰演,而专演坏蛋的王献斋饰演了李和卿。如此整齐的阵容,也表明了明星公司对该片的重视。张石川本来要自己来导演该片的,后来他考虑到该片的最初拍摄动议是由程步高提出,且水灾的纪录片也是程步高专程赴灾区拍摄的,遂将导演一职交给了程步高。
胡蝶领命饰演秀娟,在读了剧本后还是挺兴奋的。这部《狂流》与以前所拍的才子佳人式的影片全然不同,描写的是农村的现实生活。同时,她也微觉遗憾,因为影片的主题和内容虽然是全新的,但她所饰的秀娟一角则仍定位于一个小姐,所不同的只是她所爱上的男主角已不再是跟她同一阶级或最终成为同一阶级的才子,而且,以往的影片,男主角都是“绿叶”,是用来衬托女主角这朵“红花”的,而在《狂流》中,胡蝶的戏虽然也不轻,名义上也是由她领衔主演,但片中的实实在在的第一号人物乃是龚稼农饰演的刘铁生,这在到此为止的中国电影史上也是罕见的。尽管如此,胡蝶仍为能主演该片而兴奋,而投入。
《狂流》于1932年夏末秋初时开拍,至翌年3月片成公映,其间正是明星公司经济上最为困窘的时期,耗尽钱财的《啼笑因缘》公映并未带来滚滚财源,1932年度,明星公司出现了47320元的巨额亏损,因此,《狂流》是在经济拮据的艰难条件下拍摄完成的。所幸程步高有1931年拍摄的水灾纪录片,“按照剧情,取其适当画面,珍贵镜头,灵活运用,增强效果”,取代了影片的外景戏,由于是纪录片,完全真实,非一般的外景可比,很是新颖。其他镜头都是在摄影场搭景拍摄的,为此,摄影师、布景师、剪接师和导演费尽了心机,由于他们的努力,影片中取自纪录片的外景和棚内搭景置的内景的转换做到了天衣无缝,而搭景拍摄的戏中,又以大堤抢险的景最为难搭,既要逼真,又要省钱,最后想出了一个简单办法,用一大铁皮盆盛水,水盆旁筑一段堤坝,盆边与堤坝密切贴合,抢险的戏也就拍出来了。
胡蝶在拍摄《狂流》时,并没有感到有太大的难度,她的戏主要是恋爱戏,这在以往的电影中演得是太多了,但她并未因此而放松自己,而且整部
影片所表达的思想和内容仍给她以不小的震动,尤其是水灾的场面。她并未亲临现场目睹,但纪录片中,一片汪洋仅露点点屋脊,上面爬满了饥饿和绝望的灾民,那悲惨的情景让她心惊,这段纪录片镜头被剪接在李和卿带着秀娟观赏水景的那场戏中,胡蝶感受到了秀娟当时悲愤的心情,也理解了善良的秀娟为什么会深爱着刘铁生的原因,心系村民的刘铁生是秀娟心目中的英雄,因此,她尽可能地将恶霸地主的女儿爱上贫穷而有献身精神的小学教师的戏表演得真实可信。尽管秀娟与刘铁生的恋爱故事与影片的主题并无多大关系,爱情在影片中多少有些“胡椒粉”的味道,但这却是影片得以演绎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的必不可少的情节,尤其是在观众习惯了英雄美人式的故事的当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胡蝶的表演与影片的成功还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在《狂流》拍摄的同时,明星公司适时地提出了“转变作风”的口号以配合对《狂流》的宣传,1933年3月5日,被视为“明星”转变作风划时代标志的《狂流》公映于上海的中央大戏院和上海大戏院,“明星”为此片精心设计的广告之一是这样写的:
数百年来未有的大水灾
数百万众被淹没的灾民
这里展开了洪流的画幅
这里写出了时代的缩影
《狂流》公映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左翼影评人纷纷发表影评,席耐芳(郑伯奇)在《<狂流>的评价》一文中指出:“这种暴露性的反封建的作品,在中国今日是很必要的。在电影的启蒙运动中这指示出很坦直的一条大道。”[52]柯灵以《中国电影新路线的开始》为题,称赞“《狂流》在中国的电影历史上有它特殊的意义,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在国产影片当中,能够抓住这样紧迫的现实题材,而以这样准确的描写,前进的意识来创作的,还是一个新的纪录。”“《狂流》的出现,无疑是中国电影新路线的开始。”[53]即使是不属于左翼影评人的苏凤也以《新的良好的收获》为题,称《狂流》“是一部值得赞美的影片”,并“希望明星公司有继续的更健全的努力,希望整个的中国电影事业随着这《狂流》冲向光明去”。[54]
在苏凤的文章中,还特地评价了胡蝶在《狂流》中的表演:
胡蝶女士在表演恋爱的各场面中,也始终是努力的(尤其是开场时候的一幕)。不过,因为剧情中没有使她有充分的表演的机会,所以,除了“称职”以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贡献。
应该说用“称职”来形容胡蝶的表演是恰如其份的,胡蝶本人对囿于剧情而不能作出更多的贡献也感到遗憾,她希望能有一部真正由她主演的表现“新的作风”的影片,她的愿望很快就得到了满足,夏衍根据胡蝶的戏路专门为她编写了《脂粉市场》一片。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