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潮》_电影皇后胡蝶

1933年的夏天转眼之间就过去了,当秋季来临之时,胡蝶已圆满地完成了《满江红》,随即又投入了新片《盐潮》的拍摄。《盐潮》的剧本是由郑伯奇和阿英根据楼适夷写于20年代末的小说《盐场》的故事改编而成的。这也是他俩与夏衍一起进入电影界后首次尝试编写电影剧本,在此之前,他们都已是成名的左翼作家,阿英原名钱德富,阿英和钱杏邨都是他的笔名,他生于1900年,安徽芜湖人。肄业于上海土木工程大学,曾参加“五·四”运动。1926年加入中共。他是著名文学团体太阳社的重要成员,1929年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的筹建工作,并成为“左联”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郑伯奇名隆谨,字伯奇,生于1895年,陕西长安县人。15岁时就加入了同盟会,曾参加辛亥革命。1917年赴日本留学,在日本时加入了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1926年回国,在广州中山大学、黄埔军官学校任教,翌年赴上海。1929年曾任上海艺术剧社社长。1930年加入“左联”,并任常务理事。他俩进入电影界后,首先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为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壮大大造声势。阿英在《论中国电影文化运动》一文中,宣告中国电影界的春天已经到来,电影文化协会的成立和《三个摩登女性》、《狂流》等片的问世就是春天到来的标志,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目前的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日本帝国主义的大炮,是继续不断地在向中国的民众轰击,其他各帝国主义更进一步的要求‘平均宰割,的呼声,也是非常的响亮”,“因此,在目前作为我们主要任务的,应该是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由于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封建势力相勾结,“所以,中国的民众,在解放运动的战斗上,要打倒帝国主义,也必然的要同时打倒封建势力,这是我们在现阶段应该担负起的主要任务之又一种。”[69]郑伯奇则发表了《电影罪言》一文,指出:“赤裸裸地把现实的矛盾不合理,摆在观众的面前,使他们深刻地感觉社会变革的必要,使他们迫切地找寻自己的出路。这也是中国电影界的一条崭新的路。”[70]这两篇文章均发表在《明星月报》的创刊号上,给电影界人士及电影观众带来不小的震动,被视为左翼电影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随后,阿英和郑伯奇将他们的观点付诸实践,联手改编成了《盐潮》这一左翼电影的重要作品。《盐潮》的故事发生在海边的一个小盐村,这儿的居民祖祖辈辈都是靠烧盐来维持生活,小村的环境是封闭的,盐民的生活尽管十分贫苦,但久居其间也就习以为常而不觉其苦,他们甚至都很愉快,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没尝过“甜”的生活滋味。阿凤是这个村上老盐民张德三的独生女儿,也是村中一朵娇艳的芍药花,她与村上年轻身强的陈炳生青梅竹马一块长大,如今已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情侣。炳生的妹妹阿巧天真活泼,与阿凤处得十分亲热,他们时常在一起干活,和平快乐的气氛充满着他们中间。盐村的富绅李大户与其外甥上海洋场恶少胡心吾密谋夺取东堤一带的公地,为此,胡心吾来到乡下,在村口,他见到了阿凤,阿凤那伶俐纯朴不事修饰的天然艳色,令这纨绔子弟垂涎三尺。恰在此时,阿凤的父亲因犯烧私盐的嫌疑被拘捕了,胡心吉找到了向阿凤卖好的机会,很出力地将阿凤的父亲营救出狱,阿凤父女很感其援手之德,而根本未觉察到他的险恶用心。陈炳生则看透了胡少爷的卑鄙企图,对阿凤时时加以规劝,然而阿凤却迟迟没有醒
悟,反而疏远了与陈炳生的关系。陈炳生非常痛苦,又逢母亲生重病,家贫无法医治,而盐商又加重盘剥,乃挺而走险,加入了贩私盐的团体,但未及付诸行动,已为盐警查知,盐警前去搜捕,行前告知胡心吾,恰被阿凤听到,想到炳生的危险,她马上撇开胡心吾,不顾一切地穿山越岭抄小路赶到炳生兄妹处报告凶险的消息,炳生得救了,但他俩的情感并未因此而恢复。阿凤虽然对胡少爷的轻薄举止感到讨厌,但经不往他的威胁利诱,竟同意与他同去上海。此时,李大户与胡心吾谋取东堤的阴谋得逞了,村民们失去了这块打柴的公地,十分气愤,阿风终于醒悟,与炳生坚决地站在一起,率同村民一起去与李大户论理,一场盐潮爆发了。李大户和胡心吾终究抵挡不住群众的力量,狼狈地逃往上海。于是,炳生、阿凤和村民们又重新回到了往昔那和平的生活。

《盐潮》与《狂流》一样,都是描写农民的反抗,所不同的是,《狂流》中农民起而抗争多少还有点天灾的原因,而《盐潮》中农民的反抗则纯粹因为人祸,尽管编剧为了影片能顺利通过检查,把故事的发生时间推到了不确定的“以前”,但影片所描写的确是当时的农村现状,这一点观众是很容易明白的。《盐潮》的剧本与楼适夷的原小说《盐场》已有许多不同,小说以描写广阔的生活画面和社会背景见长,但故事并不集中、突出。《盐潮》因受到电影创作方面的种种限制,不可能在大的背景下再现盐民的生活,于是以李大户、胡心吾为代表的富人与陈炳生为代表的贫苦盐民的尖锐对立以致发生盐潮的故事为核心,加上爱情故事的穿插,将农村不合理的矛盾的现实,“赤裸裸地”“摆在观众的面前”。因此,《盐潮》是继《狂流》之后的又一部描写农村阶级对立,农民(盐民)奋起反抗的左翼影片。

胡蝶在《盐潮》中饰阿凤,一位在感情上徘徊于好人和恶人之间的纯朴而漂亮的村姑。对于表现阿凤在感情上的跌宕起伏,胡蝶觉得并不难把握,在阿风身上依稀可见胡蝶在《狂流》中所饰的秀娟的影子,深爱着农村贫苦的小学教师刘铁生的秀娟也曾受到恶少的追逐,秀娟和刘铁生也曾产生误会而疏远,但在紧急关头,秀娟毅然与铁生站在了一起。阿凤也是如此,所不同的只是秀娟是富家女,而阿凤则是贫家女。至于阿凤不识恶少的险恶用心并对其产生幻想,这在《春水情波》中胡蝶所饰阿毛的身上也有相似之处,因此,感情戏并不难做。

真正令胡蝶为难的是生活戏。在左翼电影运动兴起以前,银幕上鲜有表现农村生活的戏,自从《狂流》问世后,1933年的影坛,农村题材成了大热门,胡蝶所拍摄的《狂流》和《春水情波》都是以农村为背景的,但她在《狂流》中演的是位富家小姐,在她没什么难;在《春水情波》中演的是个使女,生活在大户人家,这也没有什么太难的,但她对自己扮演的阿毛这一角色已有些担心,在苏州拍《满江红》外景与影迷相见时,她曾直言相告:“我还是第一次扮乡下人,真不像,要请诸位指教呢。”[71]而在《盐潮》中,胡蝶所饰的阿凤则是位生活在盐村的地地道道的乡下人,要做到形神兼具,那可实在不易。对于这一点,胡蝶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她告诉记者:“可是有一点,我是感觉到的,就是我们这些表演都会人物的个性惯了的演员,一旦说要他表演那种纯粹的农村人物,在当初的时候,这个困难实在是很不容易解决,这次明星公司在拍一本由我主演的《盐潮》,就遭逢到了这样的困难。”[72]

其实,不仅胡蝶面对着这一棘手的问题,所有要在《盐潮》这类农村题
材的影片中担任角色的演员都面临着这一问题。几个月前,《明星月报》上的一篇题为《电影演员的修养问题》的文章就已敏锐地提出了这一问题。

电影的取材自今日以迄未来,必然是在社会上的有如水火般的绝对的不能容洽的两种人群上,电影从业员.不能不对此两极端的一切获有切实的观察与体验。他们既需登纸醉金迷之场,饱览灯红酒绿,鬓影衣光;亦得深入工场农田,满观饥饿与劳动,诸如此类,都是电影从业员所未应忽视的,但事实又怎样呢?很多的——几乎是全部的电影从业员知道和女人跳舞是多么醉人的动作,西装的领带怎样,花纹,大小怎样才算美丽;搽脂敷粉的姿势如何,丢媚眼给男性又如何,小姐太太们的撒娇撒泼更如何;但,要是请他们写实地和铁工般擎起铁锤,农夫般举行锄头,淘米洗菜,补衣打杂,他们虽不致手足无措,却也很难像真。这仅是现成的肤浅的例子。至于许多下层阶级的男女们的言谈举止,习惯,和性格等的搬演,在他们更成为难题了。[73]这篇文章话虽说得不大客气,但说的确是实情,对电影演员及导演来说,不失为逆耳忠言。文章开出的药方是:“因此,单在表演一项而论,电影从业员就得整日整月地参加进大众的队伍去观察一切,体验一切,一改他们在过去沉迷于麻醉或糜烂的日常生活才行。”自20年代初电影业走向繁荣以来,许多电影演员的个人生活确实放纵和有失检点,甚至说糜烂也不为过,像朱飞、杨耐梅、张织云等,或嗜毒,或狂赌,都是典型的例子。当然,胡蝶自我约束的能力一直较强,当不在此列,但不了解工农大众的生活也是实情。

《盐潮》的拍摄计划确定以后,从公司老板到剧组成员都知道该片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演员的表演是否真实可信,公司作出了破天荒的决定,开拍之前剧组成员先赴外景地浙江海盐澉浦的盐村体验生活。1933年立秋前后,胡蝶与《盐潮》剧组成员一起乘汽车前往澉浦,同车的有该片的导演徐欣夫,摄影董克毅及演员们。徐欣夫和董克毅均与胡蝶很熟,胡蝶第一次上银幕拍摄的《战功》一片的两位导演之一就是徐欣夫,而与董克毅的合作就更多了,她入明星公司拍的第一部影片《白云塔》的摄影师就是董克毅,后来她主演的《火烧红莲寺》各集、《血泪黄花》、《歌女红牡丹》、《自由之花》、《啼笑因缘》、《狂流》、《脂粉市场》、《满江红》等片的摄影师皆是董克毅。顺便说一下,在当时摄影师对于演员是非常重要的,演员的表演固然都要靠摄影师之手才能记入胶片,而演员更注重自己在银幕上形象美不美,一位高明的摄影师能把外形一般的演员拍得异常美丽,若摄影师技术一般或拍得不用心,漂亮的演员也不见得就能在银幕上留下美好的形象,因此,演员都希望能有一位熟悉自己的摄影师,董克毅对胡蝶当然是很熟悉的,知道怎样的角度怎样的用光能把她的形象拍得更美。

在《盐潮》中与胡蝶演对手戏的男主角陈炳生的扮演者是王征信,胡蝶是第一次与他合作主演一部影片。王征信属于硬汉形的演员,他原是大中华百合公司的基本演员,主演过多部影片,1929年转入“明星”,但一直未受重用,参加过数部影片的拍摄,演的都不是主角,在胡蝶主演的《战地历险记》中,演过一个不重要的配角。《盐潮》是他加入“明星”后第一次担任主角,所以演得格外用心。

《盐潮》的外景全部是在澉浦摄制的,为此,剧组曾三赴澉浦,前后历时两个月之久,这在明星公司迄此为止的拍片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见这部片子拍得极为认真。在澉浦体验生活和拍外景戏的日子里,胡蝶才第一次对
农村有了比较真实的了解。初到澉浦时,盐场那特有的景色曾令她陶醉,但当她看到盐民贫苦的生活和体会到盐民艰辛的劳动后,才对《盐潮》一片的主题有了真正的理解。经过半个月的体验,对盐场的工作就比较熟悉了,虽不能像盐民那样做得有板有眼,但在镜头前做几个动作倒也像那么回事。

在澉浦的日子虽然比在上海要艰苦一些,但也让胡蝶领略到了回归自然的乐趣。男女演职员们分睡在两个大房间,都是通铺,夜暮降临,围着油灯神聊一通,早早安睡,早早起身,习惯于都市夜生活的这些“夜精灵”们居然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自己都感到惊奇。剧组在澉浦还经历了许多趣事,《明星月报》上曾以《满城风雨看胡蝶》、《<盐潮>澈浦趣闻》等文加以报道。胡蝶等每次去澉浦,都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欢迎,乡间小镇竟然也知胡蝶芳名,所到之处,“看的人还是围得水泄不通”。一个有趣的巧合是,胡蝶等前两次去澉浦都适逢下雨,第三次再去时倒是晴天,可澉浦人一见却纷纷开起了玩笑:“不好,又要下雨了!”第二天,还果然下起了雨。还有一件事让胡蝶感到很亲切,“因为她上次来买了许多‘椒桃片’吃的缘故,现在澉浦人居然把‘椒桃片’改称‘胡蝶片’了。而且据许多人说,‘椒桃片’经胡蝶一吃以后,滋味确实好了许多。”[74]

933年底,《盐潮》摄成公映,从编剧、导演、摄影技巧到演员表演获得了一致好评。刊于《电声周刊》上的一篇影评评价《盐潮》的编剧“克服了以前号称前进影片的最容易犯的错误——离开了事实的夸大。他所描写的人物,都是现实的,有生命的。”称赞“演员胡蝶、王征信,都有优异的成绩”,“阿风与胡少爷恋爱时炳生的愤妒,阿凤觉悟了之后在炳生怀里的娇羞,都在演员面部的些微的表情上,或者一两个小动作上十足的表现了出来,不但刻画得入骨十分,且打破沉闷的空气不少。”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