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花》与《空谷兰》_电影皇后胡蝶

除了主演《女儿经》和《美人心》外,胡蝶在1934年上半年还主演了《三姊妹》、《麦夫人》和《路柳墙花》等3部影片。这3部影片虽然不及《女儿经》那般轰动一时,但也都各有特点。

《三姊妹》由阿英和李萍倩编剧,系根据日本作家菊池宽的小说《新珠》改编而成。原作是一部通俗小说,讲的是一个出身贵族的青年是如何依诗金钱权势,玩弄女性,最后遭到报复的故事。阿英和李萍倩则从揭示妇女问题的角度加以改编,旨在说明妇女之所以被有钱有势的男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其根源在于妇女经济地位的从属性,经济上不能独立,使得她们备受污辱和损害,影片通过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纠葛表现这一主题。胡蝶与严月娴、林莉联袂饰演三位受污辱和损害的青年女性,那位玩弄女性的恶少则由惯演此类角色的孙敏饰演,该片的导演是李萍倩。

《麦夫人》又名《美德夫人》,描写的是一名粤剧名伶的故事。该片最初并不是派给胡蝶主演的,而是张石川特地为张织云复出而请人编写的剧本。张织云自与唐季珊分手后,久静思动,乃下决心戒除鸦片毒瘾,并积极锻炼身体,学习国语,准备重登银幕。张织云的想法得到了张石川的同情和支持,同意张织云重回“明星”拍片,为她准备了《麦夫人》这一剧本,并亲自执导。因为是描写红怜生活的片子,其中穿插了许多歌舞场面,张石川又请来上海歌舞场上著名的梁氏三姐妹梁赛珠、梁赛珍、梁赛珊参加该片的拍摄。张石川之重新启用张织云,一来固然是拉她一把,她毕竟曾经为“明星”立下过汗马功劳;二来也是考虑到张织云对于老观众仍有吸引力,她虽多年不上银幕,但报上关于她的报道一直没有中断,尤其是1934年初,上海几家影院重映张织云九年前主演的默片《空谷兰》,观众观看的踊跃程度竟不亚于新片,她复现影坛也许还会出奇制胜。但影片开拍后,张石川才发现他的想法不大现实,脱离影坛多年且又染毒瘾的张织云已不复青春自不待言,她那原本就不怎么高明的演技也已很生疏,与胡蝶等当红演员根本无法相比,而30年代的观众的欣赏水平比20年代有了很大提高,加上张织云带有极浓广东腔的国语发音,实在无法担当起主演该片的重任。无可奈何之下,张石川不得不临阵换将,撤下张织云,让胡蝶顶上。胡蝶仓促上阵,好在与张石川的配合早已成竹在胸,《麦夫人》顺利拍竣。当然,由于剧本本身的一些问题加之拍得不很仔细,映后反应平平。

《路柳墙花》由姚苏凤编剧,剧本原来的片名是《上海到了》,描写一群村姑到上海做工的故事。姚苏凤也是“明星”编剧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但他并不是左翼影人,恰恰相反,他是左翼文艺工作者大举进军电影界后,被上海国民党要人潘公展派进“明星”编剧委员会来的。夏衍等曾考虑过抵制姚苏凤,经周剑云从中斡旋,并拍胸脯保证姚不会捣乱,姚方才得以进入“明星”。其实,姚苏凤对电影还是有些痴情的,他是苏州人,学建筑出身,1927年前后来到上海,很快就对专业感到厌倦,并决定转入电影界。他在谈及他的动机时说:“由我自己的兴趣的决定,我打算加入电影界。一一我不讳言,在那个时候,我对于电影界是毫无认识,只觉得这是一种有趣味的东西,在我的好奇心之中。”[81]他由写影评入手,继而在上海影戏公司和天一公司从事编剧宣传影评等工作。后来他担任了上海《晨报》副刊《每日电影》的主编,虽然他“的确是潘公展信任的人”,但“也看一些进步杂志,有时也
对时局表示忧虑”,他与左翼影评人有过合作,《每日电影》也成为左翼影评的阵地之一。他到“明星”后,与夏衍等合作尚可,并编写了多部电影剧本。洪深说“潘公展派姚苏凤来还比较容易对付,这个人满心想当编剧,只要拍他写的一个剧本,他就不会捣乱了。”

最先看中姚苏凤剧本的是郑正秋,他认为《上海到了》是姚苏凤诸多剧本中最好的一个,决意执导这部影片。在筹拍之时,有人建议郑正秋在《自由之花》、《妹妹花》后大可以再拍一个花,郑正秋一想不错,就把《上海到了》改成了《路柳墙花》。正当郑正秋刚刚动手补充剧本中的对话时,有人来劝说郑正秋拍摄《姊妹花》的续集,凭《姊妹花》上映时的轰动,出第二集肯定仍是号召力强劲,营业上哪怕能有第一集的三分之一那么好也就是非常之好了。但郑正秋不为所动,他认为《姊妹花》已将一个完整的故事讲完,非常完美,无需也不该再续,因此,郑正秋仍是集中精力为《路柳墙花》的开拍做准备。然而劝说他拍《姊妹花》续集的人竟越来越多,郑正秋不由得少动了,郑正秋在解释他动心的原因时说:

亲戚朋友接二连三的来劝我出《姊妹花》续集,他们说,你自己不续,别人可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自以为是的续起来了这也续它一续,那也续它一续,续得一塌糊涂,真要气忿煞人你为保全《姊妹花》的价值起见,你应当自己来续它一续。我听了他们的话,仔细想想,不能说没有理由,续《姊妹花》的心就此一动,因此一动,就开始思想续《姊妹花》的情节。[82]

既然动了拍《姊妹花》续集的心,拍《路柳墙花》也就没心思了,郑正秋遂将导演一职转让给了徐欣夫,演员则是由郑正秋派定的,领衔主演的是胡蝶。《路柳墙花》在徐欣夫执导下顺利拍竣。

胡蝶于1934年秋再次回到了郑正秋的麾下,主演郑正秋编导的《姊妹花》的续集。为了保持《姊妹花》一片的完整,郑正秋没有用《姊妹花》第二集这样的片名,而是另起了一个名字——《再生花》。《再生花》的故事的确是接续《姊妹花》而来,讲的是二宝与母亲和姐姐相认之后,良心发现,不顾父亲赵大的反对,放走了大宝,钱督办得知二宝放跑了“杀死”其妹妹的“凶手”,大发雷霆,二宝则与钱督办展开舌战。为了敷衍成篇,影片中又增加了二宝的旧情人这一角色,讲述二宝如何与他相会等等。总之,《再生花》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已不能和《姊妹花》相比。

胡蝶在片中仍然一人兼饰大宝和二宝两个角色,她的合作者仍然是宣景琳和郑小秋。影片是在秋风瑟瑟遍地落叶的季节拍摄的,郑正秋的身体已更为赢弱,但他仍是极为认真和努力,为赶时间能在1935年春节前后上映,经常是夜以继日地拍摄,而且剧组士气高昂。

明星摄影场里,这一伙子已经干了廿四小时工作的《再生花》的人员,并不现得怎么疲倦。胡蝶伸了一伸她的柳腰,将脑袋伸出窗外来呼吸新鲜的空气,金黄色的阳光在摇摆的枯树枝上面闪烁着,一切都呈现着活泼的景象。她那带着醉意的酡红色的脸也就更显得美丽可爱了。

《再生花》的导演郑正秋先生,他戴着一顶乌色的水獭帽子,帽子上面插着一根稻草,大概在思索镜头的地位吧。他扔去了一切的旧礼教,闯进了摩登城,而今变成一个十足道地的摩登青年了。[83]

《再生花》终于顺利拍成,公映时虽不及《姊妹花》那般轰动,但还是引起了许多观众的浓厚兴趣,胡蝶在片中的表演也得到了影评界的首肯。
继参加《再生花》的拍摄之后,胡蝶又主演了明星公司该年度的另一部重头片《空谷兰》。早在1925年,张石川就导演了默片《空谷兰》,创下了空前的卖座纪录,成为张石川一段最美好的记忆。1934年初《空谷兰》的重映仍是观者如云,这促使张石川起了将《空谷兰》摄成有声片的念头,凭着《空谷兰》曲折哀怨的故事情节,加上有声技术的运用,再让胡蝶来领衔主演,一定会造成新的轰动。张石川主意已定,即付诸实施。

张石川亲自改编剧本,情节与侧重与黩片有所不同,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北代战争中,纪兰荪和陶时介这两位誓为主义而奋斗的青年并肩作战,时介战死沙场,临终时嘱托兰苏代为前去看望他的老父弱妹,并转交他的遗物,兰荪含泪答允。战后兰苏前往陶家,陶父痛子情深,兰荪不忍就此离去,乃留下小住以慰陶父。时介的妹妹纫珠美丽善良,兰荪与她相处渐久,致萌爱心,且两情融洽,竟致订婚。而兰荪不知,他的母亲已为他选择了表妹柔云,且柔云早已以未来的纪家媳妇自居,当兰荪与纫珠订婚的消息传来,她们深为失望。兰荪携纫珠返家并行婚礼后,纫珠很不习惯纪家豪华虚伪的生活,时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加之柔云的冷嘲热讽,兰荪对纫珠也产生了一些不满。一年后,纫珠生下一子,取名良彦,而直至此时,柔云对兰荪仍穷迫不舍。纫珠终于明白,她和兰荪出身不同决定了他俩的关系必定以悲剧告终,她决定离开这个不适合于她的环境,于是留书出走。当天正好有一列火车出轨,罹难者中有一位极像纫珠,纪家以为纫珠已死,兰荪念及旧情,十分悲痛,而他的母亲与柔云却暗暗高兴,柔云向兰荪大献殷勤。不久,由母亲作主,兰苏与柔云结婚。婚后柔云一改往昔温存,兰荪愤新念旧,十分痛苦。为猎取社会地位,柔云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学校。此时,良彦也已到了上学的年龄,思子心切的纫珠更名李幽兰前往柔云学校任教,得与良彦相见,也许是天性使然,良彦对纫珠极为亲爱,但纫珠却不能与他相认。因良彦的请求,纫珠以老师的身份来到纪家作客,却发现兰荪对亡妻“追念不已”和柔云虐待良彦的情景,心中痛苦万分。良彦突生重病,时时呼唤幽兰老师,纫珠乃朝夕在旁护理。一天深夜,纫珠发现柔云竟残忍地欲加害良彦,紧急关头,纫珠说明了自己的身份,柔云羞愧嫉恨无地自容,自杀身亡。良彦康复后,纫珠自知此处非久留之地,乃悄然离去。

与默片相比,新的《空谷兰》“在题旨上也稍稍改变了一下:原来的故事,只是描写母子间的天性的至爱,和后母虐待儿女的残酷狠毒,似乎是单纯的伦理片。现在的《空谷兰》,一方面仍然着眼于母性爱的真挚伟大,并且更强调地描写了一般封建家庭的女性的偏狭自私;一方面又严酷地指责了绅士社会虚假无谓的繁文缛节,写出了不同阶级的恋爱的破灭。”[84]由此亦可见左翼电影将阶级意识引入影坛的巨大影响。

胡蝶在片中饰演的是女主角纫珠,一位外表美丽,意志坚强,极有爱心的知识女性,一部影片中,她经历了几度悲欢离合:丧兄之悲,初恋之欢,与丈夫爱子分离,重新相见而不能相认,再度分离,感情起伏很大,但“胡蝶女士,以她的美丽,聪明,老练,自然不难演得恰到好处。”[85]

男主角纪兰有的饰演者是高占非。高占非生于1904年,天津人,曾就学于保定军官学校,未当军官却迷上了电影,弃学赴沪,投身于明星公司,20年代末期胡蝶曾与他合演过《爸爸爱妈妈》等片。后来他辗转于“新人”、“耐梅”等公司,30年代初加盟“联华”,主演了《自由魂》、《南国之春》、《天明》、《都会的早晨》等十余部影片,成为著名影星,1934年转入“明
星”,张石川为了表示对他的器重,让他坐上了“明星”首席“小生”的位置。他初来乍到,即被大家戏称为“胡蝶的新情人”,当然是指银幕上的,因胡蝶是首席女影星,高占非当然要与她配戏。《女儿经》是他重人“明星”后与胡蝶的首次合作,到《空谷兰》他俩再度携手。纪兰荪一角对英俊潇洒的高占非比较适合。

张石川为导演此片花费了很多心血,且不惜工本,为了逼真地显出纪家的奢华,全片搭了40余台布景,仅纪家花园就搭了12台布景,这在当时可谓绝无仅有。

《空谷兰》于1935年春节公映,观众果然兴趣极浓,争相观看,竟连映40余日,成为明星公司自《姊妹花》以后最为卖座的影片。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