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辉煌_电影皇后胡蝶

1959年,胡蝶回到了阔别10年之久的电影界,加盟邵氏公司,胡蝶形容她此时的心情“颇有回娘家的感觉”。

胡蝶所说的“娘家”,既泛指电影界,更是特指邵氏公司。邵氏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邵醉翁兄弟1925年创办于上海的天一公司。胡蝶于1926年就加入了“天一”,至1928年退出,为“天一”拍摄了多部影片,而“天一”也让她名扬影坛,对于“天一”,她一直怀有感激之情。1933年,“天一”始在香港设厂,后来整个公司都迁到了香港,并于1937年更名为南洋影片公司。至1950年,邵醉翁退出了影坛,其二弟邵邨人将公司改建为邵氏父子公司。而邵醉翁的三弟邵仁枚和六弟邵逸夫自1928年起即在南洋开辟市场,建立了庞大的发行网。1957年,邵逸夫亲抵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并逐渐取代了邵氏父子公司。后来,邵氏公司在清水湾建立了东南亚规模最大的邵氏影城,加之其庞大的发行网,威震东南亚影坛。

胡蝶此番走入“邵氏”,距她当年退出“天一”,已过去了整整30年,公司的老板、导演和演员都已换了不止一茬人,连公司的名字都已历经变更,“娘家”的变化如此之大,胡蝶再一次体会到了人世沧桑,越发感到自己甘做配角的心理准备是明智的,自己能在年过半百之后复登银幕已是万幸,哪能再计较其他。

胡蝶入邵氏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岳枫执导的《街童》,影片描写的是一对孤儿的悲惨遭遇,大明和小红兄妹的父母在九龙木屋区的一次大火中双双葬身火海,兄妹俩无家可归,流落街头。幸好有一位失业的中年男子收留了他俩,他俩才有了暂时的栖身之所。这位男子为失业所困,参加了偷运私酒,被警方查获,关进了监狱,兄妹俩再次过起了流浪生活。他们为别人擦拭汽车、开车门、擦皮鞋,艰难度日,但警察仍不放过他们,大明被警察解送孤儿院,小红逃脱,兄妹失散。小红因饥饿不支倒在路边,为一对善良的教师夫妇收留。大明也成功地逃了出来,他到处寻找妹妹小红,终于在一家影院门口与小红不期而遇,而小红已作富家小姐打扮,大明不愿相认。最后,木屋区又一场大火,使更多的人失去了家,但也把一群善良的人团结在一起,大明和小红也团聚了,教师夫妇诚恳表示,要尽力帮助大家共度难关。

显然,《街童》的主角是流浪兄妹,胡蝶在片中饰演的是中年女教师,是一个配角,戏并不多。胡蝶对此并无抱怨,但仍感到了不适应。一来息影多年,猛然回到摄影机前进行表演,不免有生疏之感,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的正是表演事业离不开辛勤操练;二来以往演惯了年轻人,当惯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主角,现在要演中年人,演配角,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真正做起来,总还不习惯。好在胡蝶还保持着年轻时的谦虚和认真,加上剧组的同仁对她这位影坛前辈都很尊敬和体谅,她很快就由不习惯走向习惯,由生疏而变得熟练了,到拍摄第二部影片时,她已应付自如。

胡蝶在“邵氏”的第二部影片是卜万苍导演的《两代女性》。卜万苍可是老熟人了,想当年胡蝶初入明星公司时,卜万苍已是“明星”的知名导演,他曾慧眼识才,发掘了一代影星阮玲玉,后来卜万苍在联华公司执导了阮玲玉主演的《三个摩登女性》,令阮玲玉大放异彩,又让胡蝶大为羡慕,而卜万苍与张织云那段恋情,胡蝶也是知道的。今张织云早已在银海销声匿迹,卜万苍则仍像棵长青树那般活跃。胡蝶在结识了卜万苍30余年后,终于有了
与他合作的机会,心中还是有一份欣喜的。

《两代女性》的故事颇为曲折动人,讲的是母女两代人的不同仁生遭遇。少女莉莉青春美丽,但爱慕虚荣,与花花公子乔治张交往,其母文芝深为之忧,时加劝阻,但莉莉充耳不闻,其父曾光普在得知乔治张的父亲乃是星洲巨富后,极力怂恿女儿与乔治张来往,并试图通过他向其父借款开商行。曾光普原不是莉莉的亲生父亲,莉莉的生父刘亚夫在抗战中从事地下工作,不幸被敌人发觉,文芝曾亲眼目睹刘亚夫的船只遭敌军击毁,以为他已遇难。为抚育女儿,文芝只得改嫁曾光普,一晃就是20年。一天,曾光普在家为从星洲来的乔治张的父亲设宴洗尘,忽报有客来访,文芝出视,来人竟是刘亚夫。原来刘亚夫当年在敌人的炮火下侥幸逃脱,流亡于南洋,近日始返港,并在郊外创办了贫童学校。此后文芝常常往访刘亚夫,并述及莉莉行径,两人都十分忧虑。一日文芝又去见刘亚夫,莉莉和曾光普跟踪而至,于是真相大白。曾与刘谈判,结果曾光普同意文芝与刘亚夫破镜重圆,但莉莉却嫌生父太穷,不愿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不久即嫁与乔治张,一年后生下女儿小莉。乔治张的父亲又从星洲来港,原来乔治张在星洲已有妻室,此次其父来港是让他夺得女儿后抛弃莉莉。莉莉获悉后,带着女儿冒着滂沱大雨逃奔其母处,其父母正在为建校筹款而举办游艺大会,莉莉悔恨交加,又感于父母的热情,自愿登台演唱,一曲《慈母颂》尚未唱完,她的女儿小莉却因淋雨受寒而夭折,莉莉闻讯,晕倒在舞台上。

这样一部年青女子因爱慕虚荣而饱受创伤的影片对胡蝶来说可谓似曾相识,这样的女子在胡蝶的演艺史上又何止演过一次,可是这一次,胡蝶只能演莉莉的母亲文芝了。当年与胡蝶配戏,演她母亲的宣景琳、舒绣文等年龄都与她相仿,甚至比她还年轻,演老妇靠的是化妆,而今天,胡蝶与片中母亲的年龄已完全一致,看着片中年轻的女儿,胡蝶才真正觉得老之将至了。

两部影片的拍摄让胡蝶平添了许多感慨:

《街童》和《两代女性》的拍摄,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而且自己在表演艺术上也有一些新体会。套句老话,艺海无涯,惟勤是岸。六十年代电影的发展,观众的水准,乃至四五十年代涌现的导演、演员,他们的知识水准、演技都远远超过了二、三十年代的那一代演员。要使观众对自己不失望,还能获得观众的承认,我仍需兢兢业业地努力去发掘自己的潜力,向新的演员学习。

这番话从一个资深演员,一个30年代的“影后”口中说出,足见胡蝶的胸襟还是相当开阔的,不摆架子,不吃老本,不断地吸纳新的知识和技巧,使得胡蝶再一次抓住了成功的机会,她在紧接着拍摄的下一部影片《后门》中,以出色的演技倾倒了无数观众。

较之《两代女性》故事的曲折,《后门》几乎没有什么戏剧性的情节。影片描写的是在一家庭院的后门,经常坐着一个孤独忧伤的孩子,母父间的不睦使孩子的心灵饱受创伤,一对知识夫妇徐天鹤和徐太太收养了这个孩子,最后,他们又让这孩子回到了亲生父母的怀抱。这是一部新的历史环境下的家庭伦理剧,剧情简单,人物也不多,但却以真情感动了观众。

胡蝶认为,《后门》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导演李翰祥。李翰祥导演《后门》时才30多岁,但已是知名导演,他生于1926年,辽宁锦州人,曾先后就学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和上海市立剧校。1948年赴港,当过演员,50年代中期开始独立导片,并加盟邵氏公司。1958年他因执导《貂蝉》一片获
得第五届亚洲影展最佳导演奖,翌年他导演的《江山美人》又获第六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奖。李翰祥执导《后门》对他说来是一次挑战,首先,他是以擅导古装片而著名的,而《后门》描写的是当代人的生活;其次,《后门》不仅情节简单,而且男女主角都不是年轻人,一部没有年青女主角的电影实属少见。

李翰祥选择了王引和胡蝶分饰男女主角徐先生和徐太太,王引和胡蝶一样,也是30年代的著名影星,他的年龄比胡蝶大,生于1901年,1929年步入影坛,30年代曾为艺华公司主演过多部影片,所饰多为硬汉类的角色,有“银幕铁汉”之誉。李翰祥在善用新人方面是很有些名气的,经他之手许多青年演员脱颖而出,而这一次,李翰祥则显露出了他还善于发掘老演员潜能的能力。

《后门》于1959年下半年开拍,从导演到各位演员都明白这部影片的难度,因此,“导演格外严格,演员也分外用心”,整个拍摄过程,让胡蝶充分领略到了李翰样的导演风格:“他不但有广博的学识,和对艺术的灵视,他自己本身也是位优秀的演员,他是由演员转为导演的。他当导演不但向演员详细讲解剧情,一起分析人物性格,还常常是边说边比划,连细小的表情、细小的动作都不放过,直到他自己和演员都认为满意为止。”

1959年底,《后门》片成试映,观者无不为之动容,连男士们都淌下了感动的眼泪。此时正值《星岛虎报》发起济贫活动,邵氏公司遂决定将《后门》的首次公映作为义映,并举行隆重的首映式。1960年初,义映在香港北角的皇都戏院举行,是日该戏院门口早就摆满了致送各演员的花篮,晚8时许,观众潮水般地涌向戏院,戏院门前人头攒动,水泄不通。9时半,邵氏公司的28位著名影星一齐登台,合唱一曲《后门》的插曲《天伦歌》,场面十分热闹,而接下来放映《后门》时,兴高采烈的观众很快被电影所感染,笑容从他们的脸上消失,泪水溢出了他们的眼眶。

义映的场面也让胡蝶激动不已,“虽说在我的一生中曾经历过很多激动人心的场面,但那是在我表演的高峰时期,而《后门》首映的盛况是在我离开银坛十年后,又是我所不敢奢望的,所以更难忘记。”

让胡蝶更高兴的事还在后面,1960年第七届亚洲影展在日本东京举行,《后门》被列为参展影片,胡蝶也前往东京出席了此次盛会。《后门》在此次影展上荣获最佳影片奖,而胡蝶则因主演该片而荣获最佳女主角奖。

胡蝶捧起了金灿灿、沉甸甸的奖杯,面对着众多的摄影记者,她的脸上露出了那让无数影迷赞叹不已的映衬着深深的酒涡的微笑,她仍然是那样端庄漂亮,且较之年轻时更多了份雍荣华贵。她的内心也很不平静,这可是她从影30多年来第一次站到了国际电影节的领奖台上。

在拍完《后门》后,胡蝶于1963年又拍摄了《苦儿流浪记》一片,此外,她还参加了《孝道》、《慈母千秋》等多部粤语片的拍摄,粤语片在港一直占据较大的市场,但粤语片的艺术质量较之国语片要差一些。胡蝶在港生活多年,粤语已说得很流畅,拍片也就没有问题了。

1963年,李翰祥赴台湾创建了国联影片公司,拍摄了一批制作精良的影片,在台湾声誉鹊起。1965年,胡蝶应“国联”之邀,赴台拍片,在《明月几时圆》和《塔里的女人》两片中饰演配角。两部影片几乎同时开拍,胡蝶在片中戏虽不重,但奔走于两个剧组之间,也忙得不亦乐乎。胡蝶随着两个剧组,跑遍了台北、台中、高雄等地,沿途的秀丽风光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印
象,使她对宝岛台湾十分着迷。

在拍完这两部影片后,胡蝶“感到自己真正是该退出电影的舞台,虽然自己对拍片的兴趣还很浓,但到该退的时候是要勇敢地退下来。”胡蝶在她58岁的时候,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拍片生涯,此时,距她初登银幕已整整40年了。

为您推荐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科幻电影中的教化者   除了英雄和反派人物之外,在科幻影视作品中还有一类人就是主人公的教化者。充当教化者的人通常德高望重,充满智慧。这位教化者在主人公面临选择时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引导..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科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是科幻影视作品中主要刻画的形象。这些英雄并不是一出生就是英雄,他们一开始也是平凡人,有着平凡的外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为了养家糊口而烦恼,为了如何生存而忧虑。例如《变形金刚》中的主..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电影与原着的差异   在小说改编为电影后,为了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电影,故事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原小说中以酋长作为叙述者,疯人院中每个人的外表、行为和思想,对人物的评价以及心理活动均通过叙述者酋长的角度..

港式电影集真实与演绎为一身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港式电影与大众审美的契合   香港电影中的香港元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影片中的港式动作设计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近几年上映的《叶问》《新少林寺》《杀破狼》等。在这些电影中有完美的港式动作设计,美轮美奂,令人..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价值   原生态民族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由于其制作的手法和意义,使得原生态民族电影具备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人类学价值,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进行了大力度的开阔。首先,随着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使得少数..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对电影真实性的思考   “他者”就是指相对于我们来说所存在的不同群体,也就相当于研究者对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进行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对区别于自身的文化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和展示。而原生态民族电影的他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