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建交时,田中首相访华期间曾邀请周恩来访日。这时周恩来问了
两句话:“上野公园的精养轩还在否?樱花是否像旧时一样年年盛开?”意味深长。问话里含着深情的回忆。
中日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历经两千多年,经历了六十多年的痛苦曲折之后,恢复了中日邦交,结束了战争状态,是继1972年尼克松访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又一次重大的外交胜利。周恩来自然是高兴的,问话中间颇有旧地重游之念。
周恩来青少年时期,便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东渡日本,更是为了“济世穷”,“救国,尽力社会”。在日本,他是河上肇主办《社会问题研究》的热心读者,并接受了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这对他以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起了很好的作用。
《雨中岚山——日本京都》里有这样几句,可以想见他当时的心境:“潇潇雨,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这“雾蒙浓”中所见的“一线阳光”,“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便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于是便决心“返国图他兴。”这与他1920年11月7日赴法求索真理,较快地入党,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不无关系的。此时此刻,引起一些美好的回忆是自然的。
樱花是美好的象征,也是和平与友谊的象征。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尽管发生过六十年的波折,但与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比,仍是短暂的,而且那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责任。坚信中日双方是“能够友好的”。希望樱花依旧“年年盛开”,愿“中日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中日恢复邦交,结束战争状态,是周恩来为发展中日关系所作出的最辉煌,也是最后的贡献。他的业绩和他的伟大形象,必然象美好的樱花一样,留在中日世代人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