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

春秋时候, 楚国有个人乘船过江, 一不小心, 把身上佩的宝剑掉到江里去了.他急忙拿出一把刀, 在船旁刻上了记号。

别人看了很奇怪, 问他刻这个记号干什么.他说: "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有了记号, 等船靠了岸, 我就可以从这里下水把剑找上来."船到对岸以后, 他真的下水去摸了半天, 结果当然什么也没找到。

宝剑沉到了水底, 船还继续向前行; 虽然在船上刻了记号, 也确定不了宝剑的位置.思想跟不上客观世界的变化, 用凝固不变的观点看问题, 就会象这位楚国人一样闹笑话。

历史好像是一条永无休止的长河, 不断地在发展, 不停地在前进.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去年正月初一是星期六, 今年的正月初一却是星期四.所以隔年的皇历翻不得。

我好几个月没有上小王家去了, 今天想去找他玩.我记得他家门口有一个破旧的小杂货铺, 很好找.谁知走到那里, 杂货铺不见了, 盖起了一座新的大楼.你能因为有了这个变化, 就不承认那里是小王的家吗?

人生也是这样, 总有生老病死.小姑娘总有一天会变成老太婆.你望着外婆脸上的皱纹, 想到她曾经也是个小女孩, 会觉得奇怪吗?当然, 我们不能因为外婆曾经也是个小女孩, 就用托儿所阿姨哄孩子的方法来对待她。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 就会发现, 世界的变化比我们能够想象的要大得多.有一个时期, 北京附近的平原曾经是一片浅海; 又有一个时期,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海水曾经退去, 完全可以步行来往.毛主席有句诗: "人间正道是沧桑".沧海变成桑田, 桑田变成沧海, 都是合乎规律的现象。

可是, 人们对有些变化却不容易看得清, 或者缺少预见的能力, 不免作出一些错误的判断。

有个同学说, 我妈妈没有文化, 照样当先进生产者.他怀疑学文化是不是真有必要.他不知道, 妈妈有妈妈生活的时代, 而我们却要一直工作到二十一世纪去.我们面临的任务是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需要的文化自然要多些.谁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个变化, 不及早做好准备, 适应时代的要求, 总归要被时代淘汰的.还有的同学看到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学习的劲头受到影响, 说"学好数理化, 不如有个好爸爸".他们不知道, 不正之风的恶性发展, 是林彪、"四人帮"破坏所造成的恶果."四人帮"垮台之后, 这种不正之风已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打击.随着形势的发展, 它的市场必将越来越小.谁如果还抱住靠"好爸爸"给自己走后门、找出路的想法不放, 总有一天, 倒霉的还是他自己。

毛主席说: "风物长宜放眼量".把眼光放远一点,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会有更多的主动权。

(故事见《吕氏春秋·察今》)

为您推荐

买椟还珠

古时候, 楚国有个珠宝商, 到郑国去卖宝珠.他用名贵的木材做成盒子, 用各种珠玉裴翠把盒子装潢得非常华贵, 再用香料熏过, 把宝珠装在里面.有个郑国人, 看见装宝珠的盒子这么漂亮..

滥竽充数

竿〖yú〗, 是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战国时代的齐宣王很喜欢听人吹竽, 而且喜欢听合奏, 每次都要三百人组成的乐队为他表演.有个南郭先生自称善于吹竽.齐宣王就让他参加了吹竽的..

卖柑者说

从前,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他很会收藏柑子.经过一冬一夏, 他收藏的柑子, 看上去仍旧光彩夺目, 颜色金黄.可是剖开来一看, 里面都已经干得像破棉絮一样了。 有人觉得他做法很怪..

琵琶成神

磨杵成针

"只要功夫深, 铁杵 (chǔ) 磨成绣花针." 提起这句俗语, 有一段故事。 传说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贪玩, 读书不用心.有一天, 他觉得读的书实在不好懂, 不好记, 就不想再读下去了...

塞翁失马

从前, 在边寨上住着一位老人.有一天, 老人家里丢了一匹马.左邻右舍知道了, 都来安慰他.老人却毫不在乎, 说: "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 过了几个月, 这匹马自己跑了回来..

曲突徙薪

有一户人家, 新砌了一个灶.灶上竖着笔直的烟囱, 灶旁堆满了柴禾.有个客人来到这家, 看见烟囱里冒出火星, 觉得很危险.他就向主人建议: 把烟囱改成弯曲的, 火星就冒不出来了; 把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