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

古时候, 楚国有个珠宝商, 到郑国去卖宝珠.他用名贵的木材做成盒子, 用各种珠玉裴翠把盒子装潢得非常华贵, 再用香料熏过, 把宝珠装在里面.有个郑国人, 看见装宝珠的盒子这么漂亮, 就出高价把它买去了.他买了之后, 只把盒子留下, 却把里面的宝珠还给了珠宝商.因为他不知道那宝珠的价值远远超过盒子的价值, 就做了这样一件蠢事.后来, 人们常用"买椟 (dú) 还珠"这句话来批评那些没有眼光, 分不清主次, 因而不能做出正确取舍的人。

世界上的事情, 往往是由許多方面构成的.这許多方面当中, 有的是主要的, 有的是次要的.只有抓住主要的方面, 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但是, 有时候从表面上看, 次要的东西却比主要的东西显得更有光彩, 更吸引人们的注意, 叫人迷惑, 这就容易使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抉择。

譬如, 我们听了一堂课, 或者听了一个报告, 如果只记得老师或者做报告的人讲得如何生动, 如何有趣, 如何慷慨激昂, 对于讲的中心思想却没有注意, 这能不能算真有收获呢?我看是不能算的.我们做了一次化学实验, 看见试管里颜色变幻, 五彩缤纷, 像变戏法一样好看.如果我们没有弄清楚究竟是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这次实验就只能算是白做了.再譬如, 我们作文, 为了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得更能吸引人、说服人, 需要注意精心地修饰词句, 选择恰当的比喻, 寻找生动的语言.可是, 如果只注意这些东西, 反倒忘记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那么, 结果很可能只是堆砌了許多华丽的词句, 实际却是空洞无物.这种漂亮的空话, 往往还会损害文章应该表达的意思.我们当然不能承认这种文章是好文章。

看人也是一样.班上新来了一位老师, 说话不大好懂, 态度又有些严厉.你可能不喜欢他, 甚至连他讲课也不认真听了.可是, 过了些日子, 你渐渐发现, 这位老师不但学识渊博, 课讲得好, 而且对同学十分关心.这时候, 你就会后悔过去没有好好听这位老师的课, 觉得对不起他了.经验告诉我们, 无论看人看事, 都要注意不被表面的、次要的东西迷惑, 而要抓住那些主要的、本质的东西。

买糖的时候, 人们一眼看见的是漂亮的糖纸, 但是, 更重要的是糖好吃不好吃.你大概不会只要糖纸, 把糖果还给营业员吧?实际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当然要复杂得多, 不像买糖那样简单.这就更需要我们经常问一问自己: 抓住了主要的东西没有?

(故事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为您推荐

滥竽充数

竿〖yú〗, 是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战国时代的齐宣王很喜欢听人吹竽, 而且喜欢听合奏, 每次都要三百人组成的乐队为他表演.有个南郭先生自称善于吹竽.齐宣王就让他参加了吹竽的..

卖柑者说

从前,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他很会收藏柑子.经过一冬一夏, 他收藏的柑子, 看上去仍旧光彩夺目, 颜色金黄.可是剖开来一看, 里面都已经干得像破棉絮一样了。 有人觉得他做法很怪..

琵琶成神

古时候, 有个书生到扬州去, 路过江西.这一天遇到顶头风, 不好开船.书生闲着无事, 便到岸上散步.他穿过小树林, 上了山坡, 看见一个小庙.走进庙里, 没碰着和尚.只见和尚住房的门..

磨杵成针

塞翁失马

从前, 在边寨上住着一位老人.有一天, 老人家里丢了一匹马.左邻右舍知道了, 都来安慰他.老人却毫不在乎, 说: "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 过了几个月, 这匹马自己跑了回来..

曲突徙薪

有一户人家, 新砌了一个灶.灶上竖着笔直的烟囱, 灶旁堆满了柴禾.有个客人来到这家, 看见烟囱里冒出火星, 觉得很危险.他就向主人建议: 把烟囱改成弯曲的, 火星就冒不出来了; 把灶..

三人成虎

魏国在桂陵之战被齐国打败以后, 有一段时间又要和赵国结盟.魏王派大臣庞恭陪太子到赵国去作结盟的保证。 庞恭临走的时候去见魏王, 说: "现在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 大王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