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由汉昭帝即位。
昭帝当时只有八岁,汉武帝临终前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命他辅佐昭帝。因为昭帝还不能亲自管理天下大政,所以一切大小事件,都归霍光主持。霍光日夜都在殿中住着,帮助昭帝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减少劳役,把国家大事管理得有条有理。
昭帝并不是武帝的长子,他还有两个哥哥,一个是燕王刘旦,虽然聪明博学,但生性傲慢;另一个是广陵王刘胥,虽有勇力,却专爱游猎。这两人武帝都不喜欢,所以传位给昭帝。他们二人,都心怀怨恨。燕王旦积极训练士兵,准备造反,篡夺皇位,被霍光发现,碍着昭帝的面子,只让他谢罪了事。刘旦因此深恨霍光。
还有个安阳侯上官桀,他和霍光同时被封为侯爵。地位和霍光相当。如今霍光主持朝政,他只是个普通大臣,心中不服。他就攀联昭帝的姐姐盖长公主,想把六岁的孙女嫁给昭帝当皇后,这样他就可以掌握国家的权力。霍光因他孙女年龄幼小,没有同意,由此上官桀也与霍光结下了深仇。
盖长公主有个宠信的人名叫丁外人,原来不过是公主夫家的门客,公主竟想利用自己的权势,提出要给丁外人封侯,霍光没有理睬她,这样做引起盖长公主的怨恨。
这样一来,这批有权有势的人都把霍光看做眼中钉,肉中刺。他们相互勾结起来,非将他拔除不可。只是霍光一切都依法办事,他们抓不到把柄,只得暂时忍耐,等待时机。
昭帝十四岁那年,霍光以为皇帝已经成长,自己可以逐渐放手了。于是就检阅宫中的禁卫军,外出到广明地方去了一次。
上官桀认为机会来了,便把仇视霍光的那帮人串连起来,商量出一条计策:借用燕王刘旦的名义,给昭帝上书,劾奏霍光的罪行,让皇帝给他定罪,这样他就无法逃脱了。
很快,一封由燕王刘旦署名的书信呈送到昭帝手里。信中说,霍光这次出行,仪仗队和乘的车子都和皇帝一模一样,说明他有篡夺帝位的野心。他还把一名校尉私自调到他将军府里。为了防止霍光制造变故,刘旦请求辞去王位,到宫中来担任警卫,以免产生不测。
昭帝将信看了又看,想了多时,竟把它搁置一旁,并不颁发出来。上官桀等了半天,不见动静,不得不入宫探问,昭帝只是对他微微一笑,并不回答他的问题。
第二天,霍光回到宫中,就得知燕王弹劾他谋反的事情,不免恐惧,独自闷坐在西殿等待消息。
不一会昭帝上朝,大臣们都来了,独缺霍光。昭帝就问:“大将军哪里去了?”
上官桀应声回答说:“他被燕王旦弹劾了,所以不敢来。”
昭帝立刻派人去把霍光召来。霍光自己脱下大将军的帽子,跪在地上请罪。却听到昭帝说:“将军请把帽子戴上,我知道你无罪!”
霍光又惊又喜,忙抬起头问:“陛下如何知道小臣无罪?”
昭帝说:“将军去广明巡视,至今不到十天,燕王远在蓟地,他怎么这样快就知道京城里的事情?如果说将军真要造反,何必需要用一名校尉,这
明明是有人谋害将军,写这封伪书。我虽年少,也不会这样容易受骗!”
霍光听了,不禁佩服。其他文武百官都没料到这么年幼的君主,独能察觉出这书中的纰漏,无不暗暗称奇。大家虽然不知道这书信是谁写的,也觉得它很可怀疑。只有上官桀和他的同党们心怀鬼胎,最为恐慌。
等到霍光起身就位,昭帝就命令将送信的人捉拿归案,然后,不谈别的事情,立即退朝。
送信的人就是上官桀派去的,已经被他藏匿起来,一时难以破获。但昭帝连日催办,下令一定要查获。上官桀就对昭帝说:“这样的小事,不值得穷追不放。”
昭帝不但不听,反而追得更紧,同时察觉上官桀怀有贰心,便与他疏远起来,只亲信霍光。上官桀忧恨交迫,就买通贴近昭帝的侍从,讲霍光的坏话。昭帝听了,勃然大怒,说:
“大将军是当今的忠臣,先帝嘱咐他辅助我治理国家,谁敢再来搬弄是非,从严治理!”
侍从碰了钉子,不敢再说,只得回复上官桀。上官桀眼看着大祸临头,索性狗急跳墙,想出一条毒计,阴谋先杀了霍光,再废了昭帝,然后诱骗燕王刘旦入京,将他刺死,干脆由他自己登上皇帝宝座。
不料事机不密,他们的阴谋被上官桀的同党——盖长公主的家人泄露出来了。
昭帝得到消息,就找霍光商议。昭帝密令丞相田千秋借邀请上官桀商量任用官吏的名义,把他诱进丞相府斩了。又把其他同党也用同样方法处决了。盖长公主知道发生了变化,便畏罪自杀。上官桀在京都的死党,很快被一网打尽。
消息传到燕王旦那里,他正想起兵造反,一看京城的内应已经被除,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正在烦闷,昭帝的诏书又来了,揭露了他的罪行,命令他自裁。他看到造反无望,就上吊自杀了。
昭帝平定了一场暴乱,消除了危机,使国家安定下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