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牛不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农户调教耕牛初学种地,为防止牛不守规矩,于是,儿子在后面负责稳犁,老父亲在前面负责牵着牛绳,这样一前一后,把牛控制在中间。为了提醒父亲不开小差,儿子每吆喝一声:“爹,走!”父亲便朝前走,牛也听话地跟着往前走。

  过了些时日,他们想,牛虽不能言语,但却是聪明能干的动物,经过数日调教,应该学会独立工作了。这天,儿子照样给牛套上套绳,试着让它独立完成任务。没想到,任由儿子怒吼暴打,牛硬是愣在原地纹丝不动,儿子没招了,情急之下大喝一声:“爹,走哇!”牛却毫不迟疑,乖巧地往前走了。

  原来,牛并不笨,在它头脑中早已形成了思维定势:把一声“爹,走!”当成了工作指令。如果要让牛改变思维定势,重新听令,谈何容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求别人做一件事,如果方法不当,会给被动方造成误解,效果大打折扣。有时候,别人可能已经很优秀了,只是你的检测方式和最初的要求方式发生了改变,学习者一时还不能适应,尚无法走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因此,不能一味指责别人学无所成。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比如:上课铃声响了,老师走进教室说:“上课。”学生便齐身起立,向老师问好。而有一天,当老师刚走进教室,突然改用手势了,学生却面面相觑,稳坐不动,你能怪学生无礼吗?

  运动场上也是一样,运动员只听发令枪响,便开始起跑,可在关键时刻却换成了广播:“开始……跑。”结果可想而知。你能判定最后到达终点的运动员实力最差吗?

  职场上更是如此,某公司招聘人才时,试图考察应聘者的思维变换能力。招聘启示上特别注明:面试时采取随机问答的方式,可在面试现场,却要考考应聘者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应聘者没有思想准备,结果不尽理想。一位落聘者被另一家同类公司选用,他的新型规划投入市场,为该公司赢得了更多声誉。事实证明,他成功了,害得先前那家公司后悔不已。

  所以,我们在对别人提出要求之前,先要想想,选取一个最恰当的方式,又以同样的方式去检验,在同类中择优效果才会更好。




为您推荐

火腿的故事

从前森林里一个猎人,养了一只鸡和一只猪。有一次,到冬天的时候大雪封了山,没有食物,猎人已经饿了三天三夜。怎么办?看到主人快要饿死了,鸡和猪都拼命的想办法。鸡想了想对..

还俗和尚

一个和尚因为耐不住佛家的寂寞就下山还俗去了。 不到一个月,因为耐不得尘世的口舌,又上山了。 不到一个月,又因不耐寂寞还是去了。 如此三番,老僧就对他说,你干脆不必信佛..

破窗户

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封闭如常,原样保持不动。 打开的那辆车在3天之内就被人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

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人与猴

某人捉住了两只猴子,打算把它们训练成会表演的、能够帮他挣钱的猴子。他准备了许多桃子。先是训练它们翻跟头,翻一个就给一个桃子吃,再翻一个就再给个桃吃。其中一只猴子翻..

智者和愚者

眼前,大路小径纵横交错,如一张令人迷惘的网。 人人都得走过这张网。 一位智者和一位愚者走到了这张网跟前。 智者弯下养尊处优的身子,显出颇有教养的神情,从容不迫地理起网..

石头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门徒,给他的土地一块石头,叫他去蔬菜市场,并且试着卖掉它,这块石头很大,很美丽。但是师父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掉它。注意观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