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

  老子提出的“无为”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碌碌无为”的意思。
  “无为”是老子提出的政治思想,主要是针对政治上的“有为”而言的。在他看来,“有为”政治带来的祸害非常严重。“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也就是说,防禁越多,人民越陷入贫困;法令越森严,盗贼越增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统治者征收大量赋税,造成人民饥饿;统治者越是强作妄为,人民越是难以管理。
  老子对“有为”政治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他说道,大路很平坦,君主却喜欢走斜径。朝政腐败了,弄得农田也全都荒芜,仓库十分空虚;统治者还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锋利的宝剑,吃厌了精美的饮食,搜刮更多的财货。老子指责这样的统治者为强盗头子。从客观上来讲,这些是对春秋时期社会场景的确切描述,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子提出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指的是,统治者在表面上应该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对人民顺其自然,这样做,统治才能得到巩固。
  老子“无为”政治思想的提出是有其理论根据的。在老子看来,虚无的东西才是最有用的东西。道本身就是空虚而看不见的,它的作用却是巨大的。例如车轮,如果没有中间的圆洞,就不能转动了。我们用的茶杯、瓷碗等器皿,如果没有空的地方,就不能装东西。门户如果没有空处,就不能出入。房屋如果没有空处,也不能住人。因此,老子说,无和空才是有用的。我们对待事情,无为正是有所作为。如果人人按照无为的准则去过日子,去做人,国家按照无为的准则去治理,这样一切事情都会很顺利。

为您推荐

骨肉之情与自然之理

老聃任周守藏室史,曾经多次回家省亲,经常劝母亲随他一起去周;他的母亲在陈国相邑住得很久了,人熟地熟,不愿意远迁到其它地方了。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已过三十余年..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后来很多人仍然用这个词语表征思想的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发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这个时候中国学术高度发展,各种学..

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观察了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情况,观察了社会历史与政治方面的成与败、存与亡、新与旧、福与祸等对立物的相互关系,发现了事物内部所具有的一些辩证规律。老子的这个思想是..

秦佚悼老子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是老子理想的社会和国家形态。 《老子》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话,充分体现了老子的这个思想,为后来人们所熟悉。这段话是:“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

奇物论

这是庄子的认识论。 庄子认为天地万物表面上千差万别,殊形异势,本质上是同一无别、等齐均一的。庄子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庄子观察事物的角度与常人不同。常人站在人..

南华真人

庄子是一个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的知识分子,在家乡做过管漆园的小官吏,有时还以打草鞋为生,生活贫困。可是他知识渊博,交游甚广,名声很大。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