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观察了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情况,观察了社会历史与政治方面的成与败、存与亡、新与旧、福与祸等对立物的相互关系,发现了事物内部所具有的一些辩证规律。老子的这个思想是辩证法的一个体现,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在众多的烦恼中找到心灵慰藉的方式。
  老子说过的一句很有名的话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就是说,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它们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汉朝有一部叫《淮南子》的书,这部书的内容很多是根据老子的思想写成的。其中有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很生动地说明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
  “塞翁失马”的故事是这样的:古代一位住在边塞的老人丢了一匹马,同村的人知道了,都来安慰他,劝他别发愁,保重自己的身体。这位老人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他说:“我没有发愁,丢马也不一定是坏事,也许是好事呢!”过了几个月,这匹马又回来了,还带回了一匹骏马。同村的人知道后,都来向老人表示祝贺,老人说:“我的马是回来了,还带回了一匹骏马,可这不一定是好事啊!”不久,他的儿子骑着这匹马,把腿摔坏了。乡亲们又来安慰他,他说:“没什么,这也不一定是坏事呢!”不久,边塞发生战争,村子里的青壮年都被征入伍,到前线去打仗,很多人都死在战场上。老人的儿子因为摔坏了腿不能当兵打仗,因而保全了性命。
  《老子》一书中,许多地方都深刻论证了相反相成和物极必反的道理。老子说,有和无是彼此相生的,难和易是彼此相成的,长和短只有彼此比较才出现,不同的声音产生谐和,前后相互对立而有了顺序。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要清楚地看到,事物两方面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必须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状态,事物才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因而,在吸取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的生存智慧的同时,要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纯粹以“无为”而等待良好结果的发生。

为您推荐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是老子理想的社会和国家形态。 《老子》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话,充分体现了老子的这个思想,为后来人们所熟悉。这段话是:“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

奇物论

这是庄子的认识论。 庄子认为天地万物表面上千差万别,殊形异势,本质上是同一无别、等齐均一的。庄子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庄子观察事物的角度与常人不同。常人站在人..

南华真人

庄子是一个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的知识分子,在家乡做过管漆园的小官吏,有时还以打草鞋为生,生活贫困。可是他知识渊博,交游甚广,名声很大。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无用与有用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是庄子关于人生短暂的比喻。意思是说,人生就像一匹白马越过地面的一个小缝一样,只是瞬间,极为短暂。 庄子在《知北游》中阐明了对生死的态度。他说:..

螳螂在前,大鸟在后

下面这个典故集中体现了庄子在利益面前的生存智慧。 庄子讲了一个“螳螂在前,大鸟在后”的故事。故事说:有一次,庄子在栗子园外面游玩,突然飞来了一只奇特的大鸟。只见这只..

养生与解牛

“庖丁解牛”是庄子讲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说: 庖丁为文惠君宰牛,技术很是精湛,那动作也像是在跳《桑林》之舞,那声音像是在奏《经首》之乐,抑扬顿挫,优美动听。文惠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