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应该忧天吗?

  《庄子·天下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天地为什么会不坠不陷。书中没有具体的回答。但在《列子·天瑞篇》中记载的一则故事,正好涉及到这个问题。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杞人忧天”。故事说:

  在古代中原地区有一个小国,名为“杞”。杞国有一个人生活很富裕,不愁吃,不愁穿,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天塌下来地陷下去之后失去了居住的地方。为此他大伤脑筋,整天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又有一个人,为他的忧愁而忧愁,所以前去劝慰他。

  劝慰者说:“你不要再发愁了,天是不会塌下来的。你不想想,天是一团气,怎么会塌下来呢?我们生活在气中,吸进去的是气,呼出来的也是气,到处都是气,没有没气的地方,这就是天。我们每日都生活在天中,天怎么会塌下来呢?”

  忧天者说:“纵使天是气,不会塌下来,那日月不是也会掉下来吗?”

  劝慰者说:“日月也是气,所不同的是它们是发光的气。即使掉下来,对人也是无伤害的。”

  忧天者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呢?”

  劝慰者说:“地怎么会陷下去呢?地是用土块积累起来的,把地下的空虚塞得满满的,没有没有土块的地方了。既然地下已经没有虚空之处了,地会往何处塌陷呢?自古以来人们每天在这些土块上行走,都没有陷下去,你为什么要为此担心呢?”

  忧天者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高兴了起来。劝慰者看到解除了忧天者的忧虑,也高兴了起来。

  对待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楚国哲人长庐子对此事发表过议论。

  长庐子听到杞人忧天之事后觉得很可笑,说:“天是由大气聚集而成的,这没有错。彩虹呀,云雾呀,风雨呀,行星呀,这些都属天,都是由气聚集成的。地是由土块累积而成的,这也没有错。山岳呀,河海呀,金石呀,水火呀,这些都属地,都是由土累积而成的。不过,凡是形成的东西都是会毁坏的,既然知道天是由气集成的,知道地是由土块累积成的,怎么又说它们不会塌陷呢?天地是太空中很小很小的两样东西,不过在有形的东西之中它们算是最巨大的了。因为它们巨大,所以存在长久,不会在短时期内就毁坏;要探测它们何时毁坏也不容易。有鉴于此,杞人现在就担心天地崩坏,不免太早了些。然而由此就说天地不会崩坏,这种见解可就荒谬了。天地虽然长久,但总有崩坏的那一天。对于可能遭遇的天地崩坏的人们来说,怎么能不为此而忧愁呢?”

  杞人忧天,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颇具贬义的成语。但杞人的忧虑、劝慰者的解说、长庐子的见解无疑都是在思考天的构成。



为您推荐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

庄子从自己的哲学理念出发解释一切,反映在生死上,则是轻松自如的。甚至在他的妻子去世时,他也能用这种超脱的哲学宽慰自己。真正的哲学家往往都是知行合一的。 《庄子》书中..

庄生梦蝶还是蝶梦庄生?

“庄生梦蝶”是个美妙的意境。现代科学的发展还没有给梦境一个完美的解释,哲学上的概括也就很难令人满意。两千多年前,庄周就用这个故事提出了人类的一种困境。如果仔细想来..

人生本来就这样迷茫吗?

有一天,庄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叹,沮丧得如失魂落魄一样。 他的弟子侍立在旁,说:“先生为何嘘叹?人之形体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吗?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

鱼是否快乐?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与一个老木匠有一个故事,谈的是言和意的关系。这个故事记载在《庄子·天道》中。具体内容是: 有一次,齐桓公在堂上看古代经典,一个名叫轮扁的老木匠在..

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鳌

庄子特别重视个人心灵的修炼,他主张人们在认识宇宙、人生时,要保持一种虚旷、开放的心灵,千万不要使自己陷在固有的思维模式、心理结构里,不要固步自封。庄子曾经借用孔子..

髑髅的快乐

《庄子·至乐》中记载了一段庄子和骷髅的对话,反映了庄子的生死观。 有一天庄子去楚国时,看到一个死头骨(骷髅),他边敲打着这个头骨边发其感慨说:“你是贪欲过多、伤天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