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有善有恶

  王充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比较正确地揭示了人性与教育、与环境的关系,充分地肯定了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
  首先,在人性的问题上,王充不同于孟子的“人性善”,也不同于荀子的“人性恶”,更不认同董仲舒的“性三品”说,而是提出人性有善恶之分。
  王充认为,由于先天禀气之不同,人的生理素质是有差异的。他说:“实则人性有善有恶,犹人才有高有下也。”也就是说,实际上,人性有善有恶,就像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一样。又说:“人之善恶,共一元气;气有多少,故性有贤愚。”
  由于时代的局限,尤其是受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王充所说的气还谈不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遗传素质,但却包含着这种意思。不管怎样,王充对人性问题的认识是唯物主义的,是比较科学的。
  在承认人性有善恶、人才有高下的基础上,王充首先阐发了教育与人性的关系。他说:“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意思是说,人性虽然有善恶之分,但是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这种“性可教而为善”的观点明显具有唯物辩证法的影子。
  其次,王充肯定了环境对人性发展的影响。他说:“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也就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王充把人性与环境的关系做了形象的比喻说明,充分强调环境在人成长发展中的渍染影响作用。
  王充在充分肯定了环境、教育对人性的影响作用的同时,提出要通过法律手段,运用政权的力量保障学校教育的实施。他说:“是故,王法不废学校之官,不除狱里之吏,欲令凡众见礼义之教,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使‘丹朱’之志,亦将要勉。”
  在这里,王充还提醒统治者,对百姓,既要通过教育提高其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又要加强法律的约束,只有“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才能收到治国化民的社会效应,教育虽然能够“反情治性,尽材成德”,但却不是万能的,社会的稳定光靠教育是实现不了的,它必须配合法律的手段,通过政权的力量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这一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它使王充没有陷入教育万能论中。

为您推荐

知识就是力量

王充对学习问题的论述,有许多卓越的见解。 首先,王充提出“知物由学,学之乃知”。王充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在中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人有知学,则有..

如何培养出“鸿儒”?

王充不满意儒家传统培养出来的所谓儒生。他认为两汉学校教育中所培养的儒生在知识结构上是有严重缺陷的,他们的知识只限于五经章句,或知今不知古,或知古不知今。这种人不可..

道教的“造神”历史

造构神仙与编制谱系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和由纷杂无序到较有系统的演变过程: 汉魏两晋是道教神仙谱系的初创时期。其早期经典《太平经》既确定神仙、真人为崇拜对象,将它们分为..

道教是如何产生的

三清、四御、五老君

“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之三处圣境,即玉清圣境(在清微天)、上清真境(在禹余天)、太清仙境(在大赤天),合称三清境;又指分别居住在上述三清境的三位至高神,即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

八仙过海

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有关八仙的名字,明代以前存在很多说法。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到了明代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的时候,才定为..

道家的修炼方式

道家功以道教典籍《道藏》所记述的功法为主,是道家学者和道教门徒习练的主要功法。在我国气功各个流派当中,道家功是最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是我国气功的优秀代表,也是惟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