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出“鸿儒”?

  王充不满意儒家传统培养出来的所谓儒生。他认为两汉学校教育中所培养的儒生在知识结构上是有严重缺陷的,他们的知识只限于五经章句,或知今不知古,或知古不知今。这种人不可重用。
  王充主张首先培养博览古今的通才。“通人”是比儒生高一等的人才,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他们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但却不能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他们既缺乏理论思辨的能力,又缺乏实际的任事之才,他们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有限的。
  “文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好学勤勉,博学强记”,知识渊博,掌古论今,能把各种社会知识融汇贯通,能把书本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成为称职的行政管理人才。
  “鸿儒”是“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他们是王充理想中的最高级的人才,这种人才能够“兴论立说”,既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又善于实践,他们不受前人思想束缚,敢于创新。
  因此,王充提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文人”和“鸿儒”。
  至于如何培养出“文人”乃至“鸿儒”,王充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他主张要在教育内容上下功夫,即要构建“博览古今,众流百家之言”的教育内容的思想。
  自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以来,儒家的《五经》成为官学必读的,甚至是惟一的教材,对经书的注疏解说日趋繁杂,五经博士各立门户,师法家法极严,学术空气令人窒息。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和学术文化的发展。到王充生活的东汉时期,对儒经典籍的注疏更杂入阴阳谶纬之说,使儒学“千疮百孔”,面目全非,甚至许多有名望的学者也如法炮制,随波逐流。
  王充对这种“守信经文”的教学是持批评态度的。他指出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些“所当知,然而不知”的庸碌无能之辈。甚至有的人连儒家经典中的起码常识也不知晓,但却自恃才高,装腔作势。王充把那些儒生喻为“腹为饭坑,肠为酒囊”的“死人之徒”。
  只有改变上述教育状况,调整课程内容体系,才能培养出才高智大的“文人”、“鸿儒”。为此,王充提出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儒家经典,而应包括道、法、墨等百家之言。也不应仅仅局限在治术之学,而应包括天文、历算、医学等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不应仅仅局限在“先王之教”,即对古代知识的传授上,而应包括对当代知识的探究和掌握上。
  总之,王充提倡扩充教育内容,力主学者治学应该“博览古今,众流百家”之言,他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德优”、“才大”,能够“治百族之乱”的人才。

为您推荐

如何培养出“鸿儒”?

王充不满意儒家传统培养出来的所谓儒生。他认为两汉学校教育中所培养的儒生在知识结构上是有严重缺陷的,他们的知识只限于五经章句,或知今不知古,或知古不知今。这种人不可..

道教的“造神”历史

造构神仙与编制谱系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和由纷杂无序到较有系统的演变过程: 汉魏两晋是道教神仙谱系的初创时期。其早期经典《太平经》既确定神仙、真人为崇拜对象,将它们分为..

道教是如何产生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来源于古代的民间巫术和神仙方术,又将《老子》、《庄子》加以附会引申,形成以长生成仙为根本宗旨的道教教义,随着相应的宗教组织和活动的出现,..

三清、四御、五老君

八仙过海

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有关八仙的名字,明代以前存在很多说法。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到了明代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的时候,才定为..

道家的修炼方式

道家功以道教典籍《道藏》所记述的功法为主,是道家学者和道教门徒习练的主要功法。在我国气功各个流派当中,道家功是最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是我国气功的优秀代表,也是惟一能..

道教的“创世纪”

道教把宇宙的形成过程分作几个阶段,《太上老君开天经》讲得非常清楚,它说在未有天地时,那时天天无地,无阴无阳,无日无月,无日无光,无东无西,无南无北,无前无后,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