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嘏拒交

  傅嘏,三国时期魏国哲学家。
  傅嘏是傅介子的后代子孙。傅介子是西汉官员,昭帝时,为平乐监。因西域的龟兹、楼兰贵族勾结匈奴,杀死汉朝使者,他奉命以赏赐为名,携带黄金、锦绣赴楼兰,在晏席上刺杀楼兰王。后封为义阳侯。
  何晏、夏侯玄都是当时权贵的子弟、亲戚,他们都想与傅嘏结交,傅嘏却一概拒绝。傅嘏的好友荀餐,是个有清醒头脑和有远见的人,他为此也责怪傅嘏说:“夏侯玄是杰出人物,少负重名,却能虚心与你交朋友,你为什么要拒绝他呢?你们两人如果结成朋友,就会有好结果;如果合不来,就会生出埋怨之心。两个贤人不和睦,就会于国不利。当年蔺相如深明这个道理,因而能和廉颇和好。”傅嘏说:“夏侯玄志大才疏,图有虚名;何晏谈吐貌似志向远大,其实只见眼前利益,喜欢辩论却没有诚意。我看他们都是品德不好的人,远远避开他们还恐怕难免大祸临身,何况还要亲近他们呢?”
  后来,事实证明傅嘏的说法是对的。

为您推荐

傅粉何郎

何晏,三国时期魏国的玄学家,曾经与王弼等人倡导玄学。他在汉儒经学渐渐失去统治作用后。提出“援老入儒”,宣称“天地万物以无为本”。 何晏是曾经镇压过黄巾起义的何进的孙..

“风流”的本质

想要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风流”境界,还是要看魏晋时期的文人,尤其是竹林七贤的故事。在《庄子注》中,向秀与郭象对于具有超越事物差别之心,“弃彼任我”而生的人,作出了..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曹魏时,荀粲与他的兄弟们爱在一起讨论儒家思想,但荀粲独自对大道有特异的领悟。荀粲常常认为,子贡称述的圣人对人性和天道的论述是无法耳闻或言传的,因为大道乃圣人的一种..

“方外人”丧母不哭

桀骜不逊的嵇康

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死于魏元帝(曹奂)景元三年(公元262年),活了40岁。他在魏做过中散大夫,故称他嵇中散。他好学不倦,无师自通,喜欢老聃和..

青白眼

阮籍字嗣宗,因做过步兵校尉,习惯称他阮步兵。他三岁丧父,父亲是“建安七子”之一,曾在曹操手下做官。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凄惨。年少时,他好诗书,好弦歌,与他父亲一..

常以醉酒避祸保身

阮籍的父亲曾经当过魏国丞相的属官,在社会上很有点名气。阮籍生来容貌奇伟出众,志气宏放。他曾登广武,观察了楚汉旧战场,叹惜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乎!”后又登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