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入佛门

  惠能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家庭,他的父亲本于范阳宫,在惠能幼小的时候,被贬谪岭南,家境遂落,不久死亡。惠能本人目不识丁,24岁前一直在广东岭南山区砍柴,供养老母,生活贫苦。
  一天,他在集市卖柴,听见有人诵佛经典籍《金刚般若经》,颇有感悟,便前问念经人读的是什么经,从什么人那里得来。那人告诉他:“这是《金刚般若经》,乃湖北黄梅双峰山弘忍法师所传。”自此,惠能寻师学佛。他告辞老母,背上简单的行李,独上双峰山,果然遇到弘忍。起初,弘忍瞧不起他这位粗俗的山林樵夫,态度十分冷淡,问:“你是何人,来此见我欲求何事?”惠能答道:“弟子岭南人,今远道求见,无他也,乃求成佛之理。”弘忍训斥道:“你为岭南穷乡僻壤的蛮人,有何资格成佛?”惠能从容回答:“人有南方北方之别,而佛性则不分南北;我虽岭南蛮人,同你尊贵的法师身份不同,但你我佛性何别?”弘忍听了十分震惊,未料这位乡下人对佛理有如此深刻的领悟,于是留他下来当行者,在寺院中打柴、推磨、做粗活。虽然惠能未有学习佛教经典的机会,但他生性聪颖,经常偷听和尚们念经,很快地领悟,逐渐得到弘忍的赏识。

为您推荐

顿悟成佛

禅宗认为,从众生到佛的转化就在一念之间,转化的形式就是“悟”或“顿悟”。慧能说“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神会认为悟就是“一念相应,便成..

佛性本来清净,烦恼掩盖佛性

既然人们本来具有智慧觉悟的本性,可是为什么会迷失本性而不能觉悟呢?禅宗从佛性与烦恼的关系回答这个问题。他们认为,人心本来具有佛教觉悟的智慧,它就是人的本性;智慧觉..

风动还是幡动?

惠能继承衣钵后,辞别师祖弘忍南下。他在南方15年,有时跟猎人一起打猎,趁机宣讲禅法。猎人经常叫他守网,他常常偷偷地把猎物放走。每次煮饭菜时,他把青菜丢在煮肉锅里,有..

惠能受钵

周敦颐与太极图

周敦颐,字茂淑。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由于大量广泛地阅读,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从先秦..

宋明理学

宋元明时期,是中国文化和哲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由于宋明时期中国哲学的主要代表形态是理学,人们习惯上多以“宋明理学”的概念来称呼这一时期的哲学。 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

师以徒贵

历史上往往有这样的怪现象,某些人并没有给后世留下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却声名显赫,被封建统治者捧得很高。 周敦颐就是这样一类人,他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大官,著作也不多,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