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根问底

  陆九渊自幼喜欢刨根问底,冥思苦想。他在三四岁时,看到天地广阔,怎么走也走不到边,心里非常跷蹊,于是便问他父亲:“爸爸,为什么天地那么大,走到哪里才能穷尽呀?”他父亲答不上来,只好摇头苦笑。陆九渊得不到答案,决不罢休,整天苦苦地思索。
  童年时代,陆九渊表现出不同一般小孩的气质,行动举止也不同凡响。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很佩服他。那时,他已经读了许多古书,尤其是孔孟的学说和二程的著作。他读书不是过目能诵就算,而是通过对照类比,深思当中的微言大意。有一回,他念完书后对人说:“怎么伊川先生(即程颐)的话同孔子、孟子的话不一致呢?我看他们的言论多半有不正确的地方。”他读了《论语》,就觉得孔子的话显得支离破碎,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后来,他依然每天坚持阅读古书,并且有很大的长进。有一次,他读到“宇宙”二字时,别人跟他解释说:“四方上下就叫做‘宇’,古往今来就叫做‘宙’。”咀嚼着别人的话,他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种思想来:“宇宙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就是宇宙的事!”陆九渊的这个思想在后来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他“他学”的思想体系。

为您推荐

心外无物

陆九渊认为,人心虽然不过方寸之大,但心中之理发散开来却能充塞于整个宇宙,故万物万理,无非也就是心中之理。由于理和心都可以看做是天地的本性,故人与天之间也就沟通了起..

天理良心

道学的天理,就其实质而言是中国古代宗法等级社会的宗法伦理道德,把它作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就是用它来制约、衡量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人们的思想、行为,让人们通过对天理..

王守仁格竹

王守仁本来笃信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但经过使他刻骨铭心的格竹子之理实践的失败,开始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在记载他最重要的哲学思想的《传习录》中,王守仁叙述了自己早先..

天泉桥之辩

满街都是“圣人”

一天,王守仁的学生王艮出游归来。王守仁问道:“你出游看见了些什么?”王艮回答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守仁说:“你看满街是圣人,满街人倒也看你是圣人呢!” 又一天,..

理在心中

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守仁中进士,并开始在朝廷工部里见习。第二年,朝廷任命他当刑部主事,这只是掌管法律和刑狱事务的小官。干了几年,他便托病回到浙江,在阳明洞盖了几..

认错,羞羞答答

在王守仁拼命鼓吹“心学”的时候,有一位与王守仁同时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针锋相对地反对心学。他就是罗钦顺,多次与王守仁直接进行辩论。 王守仁宣扬:“天地万物是心演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