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不尽言

  郑板桥是清代中期的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尤其擅长画竹。他曾经在文章中细致描述了自己的一次画竹体验:“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旅舍闲居无事,起来看屋前竹林,只见云烟、日光、露气在竹子的枝叶间浮动,非常好看,勾起了作画的兴致。于是磨墨铺纸,把这自然的美景置于尺幅之中。但在作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眼睛中看到的竹子跟自己胸中所想的竹子并不一样,而自己手中画出来的竹子又和自己胸中所想的竹子不一样,画出来的竹子有自己都没有想到的特别的趣味。”
  郑板桥所说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大致相当于我们哲学上所说的客观事物、主观意识、语言符号,其中的手中之竹与胸中之竹的关系相当于我们这里所说的言、意关系。郑板桥在作画实践中感受到胸中之竹不是手中之竹,就是说言、意之间不是像欧阳建所说的那样是“言尽意”,而是言不尽意,或是意不尽言。所谓言不尽意,是说我们用来表达思想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独立性,有时候,用来达意的语言,其蕴涵的意义会超过我们心中所思。

为您推荐

学道不分男女

李贽在麻城时,住在龙湖寺芝佛院中。 在那里幽居,李贽的思想是苦恼而矛盾的,他对世事有火热心肠,却过着隐居生活;他住在僧院,读经谈佛,却供奉孔子;他自称和尚,但酒肉皆..

“安乐窝”与“安乐先生”

邵雍,北宋哲学家。其代表学问为“象数之学”,他的学说是阴阳家、道家、儒家思想的综合。 邵雍初到洛阳时,生活比较困苦,所住的房屋,蓬草绕墙,不蔽风雨。邵雍每天亲自打柴..

王夫之的墓志铭

王夫之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都有研究,尤其精通经学、史学、哲学和佛学,在学术上有很大成就。 他一生最仰慕的是东晋的刘琨和北宋的张载。在政治上,他以力图挽救危局而..

九州生气恃风雷

手格其物而后知

关于格物致知的概念,最早是在《礼记·大学》中提出来的。到宋明时代,它被提到了认识论的高度争论不休。如何格物和致知,哲学家们对此作了各种不同的解释。 颜元有个癖好,喜..

中国,非变法不可

康有为是近代变法维新运动的领袖。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帝国主义一步步瓜分中国的形势愈来愈严重,民族危机迫在眉睫。 康有为曾多次上书给光绪皇帝,..

原始社会主义

中国近代,由于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曾出现过三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第一次思潮的出现,就是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空想——《天朝田亩制度》。 洪秀全为了在人间建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