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它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其基本内容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否应当变革以及变革的方向与形式,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这一点是客观的、必然的。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状况之间,是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基础上的基本适合这样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的无限发展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人们必须在实践中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这条规律。
为您推荐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作为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此外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社会意..
历史唯心主义又称唯心主义历史观,是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
生产方式也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人们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说明什么样的劳动者,采..
真理与谬误是标志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的一对范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反映。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在于:它..
理性认识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点,以事物的..
感性认识属于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接受客体和各种刺激信息加工而成的。感性认识以直接性为特点,它依靠生动、具体、直观的形象来反映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