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现代 陕西安塞 高约15厘米 宽约20厘米/白凤兰剪
●这幅《牛耕图》虽然出自现代陕北农妇之手,但却与陕北绥德出土的汉墓画像石《牛耕图》、《扶桑老树》等极其相似。
在2000多年的文化传承中,深深蕴含在艺术符号内的民间神树崇拜和日神信仰起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才能在今天见到似从古代复苏过来的图式。
《牛耕图》上部是被当地人称为“鹿头花”的图案,它由鹿角形状的扶桑树(扶桑是一种神木,古谓“神木为日出处”)和一对飞鸟组成。中国古代神话中存在着大量神树崇拜的文化遗迹。
树木春天生发,枝繁叶茂,是生命力的象征,春天亦正是农人开始耕作的季节。
一对飞鸟无疑是上古神话中能驮日的“三足乌”的化身和变体。世界各地民俗文化中都有把日鸟视为神树化身的做法,鸟栖于树,能牵引太阳,是“日精”。
“鹿头花”中的鹿角叉源于民间生命力崇拜。鹿角春天萌生,在民间文化中是“物候”之征,它又割而复生,犹如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把它视为生殖崇拜对象是极为合适的(鸟在古代艺术和现代民间艺术中一直有隐喻男阴的作用)。
这些象征与指代作为文化传统和信息符号,一代一代在偏远的西北农村保留在剪纸艺术中,这就是今天的《牛耕图》的深层文化内蕴。
陕北民间剪纸完整地体现了民间艺术独特的造型体系,人物动物皆为“散点透视”,平辅单摆,互不遮挡,主观随意,构图取舍皆以对生活的认知为依据。阴剪重大形勾勒,重神似;阳剪则重修饰,重象征符号刻画。这幅《牛耕图》即是如此。
通过对陕北剪纸艺术中文化符号的研究,不难破译上古文化之谜中的一些问题。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