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俑盘[造型]

◎陶塑/西汉1969年山东济南无影山1号西汉墓出土 高22厘米 长67.5厘米 宽47.5厘米 陶质/山东省济南市博物馆藏

●这是一组彩绘舞乐杂技陶俑群。

一块小小方陶盘,上面塑有表演者七人、乐器伴奏者七人(原为八人,残失一人)、观赏者七人,共计21人。表演者在陶盘中间,左边二女子面颊红润,长髻垂背,身着长袖花衣,相向翩翩起舞;舞女前一男子着朱色衣,束腰,双臂侧伸站立,面孔较为滑稽,身分尚不明;右边四男子戴尖形小帽,穿紧身没膝短衣,作“拿大顶”、折腰柔术表演。伴奏的乐队在陶盘后沿,有男有女,或吹笙、抚瑟或敲钟、击鼓等。观赏者分列陶盘两端,身躯硕大,袖手而立,右端三人戴冕形冠,左端四人戴环形冠,似有主客之别。

全组俑像造型夸张,神态鲜明,有动有静,洋溢着欢快的气氛。此种内容的陶塑俑群系首次发现,为研究西汉陶塑艺术和我国杂技表演的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为您推荐

杂技编导艺术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编导艺术的关键,杂技编导只有具备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想象力,才能够创造出别具风格,形式特别的杂技节目来。对于同一种节目,也会由于编导艺术的不同,创新角度及想象不同而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和艺术形式。例如,在《..

杂技编导艺术的艺术手段

  杂技的编导艺术还体现在各种艺术手段的应用上,编导在进行结构编排的时候,通过抑扬顿挫的不同节奏,以及高低不等的快慢不同的动作变化,结合声音、光电、舞蹈等元素的渲染,将重点和特色突出,将艺术自然体现出来。   例..

杂技编导艺术的意义

  杂技编导通过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创性紧密结合,构思并呈现出艺术新技巧和新形式,将完善的艺术形象展现给人们。杂技编导进行艺术创造时,不是只考专业和勤奋就可以完成任务,更需要充满创新思维能力和..

《千古马颂》作品中中国杂技艺术的表现与延伸

新时期如何促进中国杂技艺术在马术上的延伸

  新时期马术和中国杂技艺术想要有所发展,想要在文化思想繁荣的大环境背景下占据一席之地,相应的艺术改革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杂技艺术的艺术改革和创新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其自身文化艺术内涵和..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杂技艺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为我国杂技艺术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机遇,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从机遇上看,文化体制改革能够逐步提高各社会阶层对杂技艺术的高度重视,有助于实现杂技艺术发展路径、杂技艺术形式创新、杂技人才合..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杂技艺术发展趋势

  (一)和其他艺术融合进一步提速   从我国杂技艺术的发展历史来看,杂技艺术始终需要一种高度开放包容的良好心态,需要依托和其他艺术形式融合来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并逐步取得广大观众的认可。当前,我国的杂技艺术已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