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而”,副词。
叠用构成“时而……时而……”的格式,并列修饰意义相对的两个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表示动作或状态在一定时间内一正一反交替发生。例如:
①窗外雷声隆隆地响着,闪电的白光,时而闪亮,时而熄灭。(管桦《葛梅》)
②他透彻人肺腑的目光,时而收拢,合目沉思,时而又放纵开来,轻轻扫过每一个人的脸。(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③有两年时间,他成了职业的地下工作者,时而出没在矿山乡镇间,时而奔走在铁路线上,凭着不惹人注意的少年身份,进行着隐蔽的活动。(慕湘《晋阳秋》)
④两个道人嘟嘟哝哝,时而高昂,时而低沉,神清气稳地念个不停,对走进来的人连望也不望一眼。(曲波《林海雪原》)
有时,两个以上的“时而”叠用,表示多种情况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出现。
例如:
⑤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随时变换调子。(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⑥象大自然,时而美好,时而残忍;时而狂暴,时而温存……大自然能用复杂和单纯来概括吗?(铁凝《我爱,我想》)
⑦孩子被摆在照相机的镜头之下,表情是总在变化的,时而活泼,时而顽皮,时而驯良,时而拘谨,时而烦厌,时而疑惧,时而无畏,时而疲劳……(鲁迅《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辨析】
时而……时而……——忽而……忽而……(见“忽而……忽而……”条)
时而……时而……——时……时……(见“时……时……”条)
为您推荐
“若(如)”,连词;“也(亦)”,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也(亦)……”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如)”,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也(亦)”,表示类同,承接上文,说出另一种假设情况作类比,表示上文所述假设情况实现后将出现类..
“若”,连词;“总”,副词。
配对构成“若……总……”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总”表示无论如何结果必定是这样的。例如:
①这虽然近于劝人耐心做奴隶,而其实很不同,甘心乐意的奴隶是无望的,..
“若(如)”,连词;“还”,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还……”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多用于书面。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还”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某种现象会继续存在或某种动作或行为会继续进行。
例如:..
“若是”,连词;“便”,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相当于“如果是”,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便”,相当于“就”,承接上文,推出跟假设情况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
例如:
①不快跑若是对..
“若(如)”、“则”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若(如)……则……”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则”,相当于“那么”,放在后边分句句首,承接上文的假设,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
用“若……则……..
“若是”,连词;“就”,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自然会这样。
例如:
①他说今天许可借到一笔钱,若是借到了,他明后天就要上船到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