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或……或……】用法及造句

“或”,连词。

意义和用法跟“或者”基本相同。叠用在并列结构中的每一项的前面,表示多种情况同时存在。多用于书面。有“有的……有的……”的意思。

例如:

①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顶巅,沉浮其中。(徐迟《黄山记》)

②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生机跳跃满池。(宗璞《西湖漫笔》)

③中国画里有一派米点山水,用饱墨浑洒大大小小的点子,或疏或密,或浓或淡,用来表现山雨空溟的景色。(于敏《西湖即景》)

④然而它(雪)又象是活的生物,象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象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

(王鲁彦《雪》)

⑤一九〇五年革命失败后,在反动的政潮下,一般从前的革命分子发生颓废的情绪,许多的社会主义者或遁入秘密的天国里,或滚到资产阶级的怀抱里,或为神秘哲学的探讨,——总而言之,他们失望了,他们不愿再革命了。

(蒋光慈《在伟大的墓之前》)

⑥鹰分别种类有本地产者,有远方来者。

本地产者或取之在巢,或得之始飞,或得之成长,各等不一。(马南邨《老鹰能比英雄吗?》)

⑦不料他们竞以为可欺,或纠缠,或奴役,或责骂,或诬蔑,得步进步,闹个不完。

(鲁迅《两地书·九五》)

⑧还有那用白色的绢绸和松软的棉絮制成的散漫的巨象,大度的白猿,从容的骆驼,安详的睡狮,肥硕的绵羊,伫立雄视的银鸡,或卧、或坐,或行、或止,都在默默地体味这空濛的仙境中片刻的静美。(孙荪《云赋》)

【提示】

1.“或”作连词,除用以表示并列关系外,还可以表示选择关系。

2.“或”还可作副词,用于对情况的揣测,表示可能,有“也许”的意思。

“或”后面只能带单音动词。例如:

⑨一说到经济的平匀分配,或不免面前就遇见敌人,这就当然要有剧烈的战斗。(鲁迅《娜拉走后怎样》)有时,“或”用来表示等同,说明它前后的两种名称同属一个概念,或同属一类概念,有“即”的意思。

例如:

⑩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毛泽东《矛盾论》)

为您推荐

关联词【若(如)……也(亦)……】用法及造句

“若(如)”,连词;“也(亦)”,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也(亦)……”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如)”,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也(亦)”,表示类同,承接上文,说出另一种假设情况作类比,表示上文所述假设情况实现后将出现类..

关联词【若……总……】用法及造句

“若”,连词;“总”,副词。 配对构成“若……总……”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总”表示无论如何结果必定是这样的。例如: ①这虽然近于劝人耐心做奴隶,而其实很不同,甘心乐意的奴隶是无望的,..

关联词【若(如)……还……】用法及造句

“若(如)”,连词;“还”,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还……”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多用于书面。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还”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某种现象会继续存在或某种动作或行为会继续进行。 例如:..

关联词【设若(设或)……就……】用法及造句

关联词【若是……便……】用法及造句

“若是”,连词;“便”,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相当于“如果是”,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便”,相当于“就”,承接上文,推出跟假设情况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 例如: ①不快跑若是对..

关联词【若(如)……则……】用法及造句

“若(如)”、“则”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若(如)……则……”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则”,相当于“那么”,放在后边分句句首,承接上文的假设,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 用“若……则……..

关联词【若是……就(那末)……】用法及造句

“若是”,连词;“就”,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自然会这样。 例如: ①他说今天许可借到一笔钱,若是借到了,他明后天就要上船到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