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和用法相当于“且不……单……”的格式,表示并列关系。
“只”,副词,相当于“仅仅”,用来限制事物和动作的范围。例如:
①我们且不去考证我国原始社会时代是否有尧、舜和鲧等人的存在,只从这个传说来看,那末,很显然可以断定鲧的治水方法是错误的,他完全违背了洪水奔流的自然规律,其结果只能是失败。(马南邨《堵塞不如开导》)
②这里且不说洪灾发生之后,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部队直到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同志,如何身先士卒,赶到抗洪抢险第一线,指挥战斗并亲自参加战斗,也不说省委第一书记和军区司令员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坐上飞机,在雷鸣电闪中穿云冒雨,飞到滔天洪水上面,视察灾情和指挥救人,我这里只想说说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和普通党员,在灾难临头人民遭难时是怎样行动,群众又是怎样评论他们的。
(马识途《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
为您推荐
“若(如)”,连词;“也(亦)”,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也(亦)……”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如)”,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也(亦)”,表示类同,承接上文,说出另一种假设情况作类比,表示上文所述假设情况实现后将出现类..
“若”,连词;“总”,副词。
配对构成“若……总……”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总”表示无论如何结果必定是这样的。例如:
①这虽然近于劝人耐心做奴隶,而其实很不同,甘心乐意的奴隶是无望的,..
“若(如)”,连词;“还”,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还……”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多用于书面。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还”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某种现象会继续存在或某种动作或行为会继续进行。
例如:..
“若是”,连词;“便”,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相当于“如果是”,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便”,相当于“就”,承接上文,推出跟假设情况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
例如:
①不快跑若是对..
“若(如)”、“则”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若(如)……则……”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则”,相当于“那么”,放在后边分句句首,承接上文的假设,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
用“若……则……..
“若是”,连词;“就”,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自然会这样。
例如:
①他说今天许可借到一笔钱,若是借到了,他明后天就要上船到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