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一则……二则……】用法及造句

“一则”、“二则”,连词。

连用构成“一则……二则……”的关联格式,意义和用法跟“一来……二来……”基本相同,顺序列举某事物的原因或目的等,表示并列关系。多用于书面。例如:

①我考虑了一下,决定谢绝坐轿。一则不好意思妨碍他们的采茶工作;二则设想四个人抬我一个人上山,我心情的不安一定比步行的疲劳痛苦得多。(丰子恺《上天都》)

②他并没有伤害她的心思,他这样说,无非一则试探她的心,二则报复她的冷淡。(巴金《家》)

③别一些乡下女人都喜欢包一条白布头巾,一则遮尘土,二则保护太阳经,乡下女人顶害怕的是太阳经痛。

(李劼人《死水微澜》)

“一则……二则……”之后,还可以连用“三则、四则……”等。例如:

④李自成一则因为二百多个重伤号还留在这里的山洞中,须要运走,二则看见杜家寨的百姓确实很好,三则也须就近派人打探潼关官军的动静和等候溃散的将士,打算在这里停留三、四天,再向南走。

(姚雪垠《李自成》)

⑤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象来时的匆忙。

(鲁迅《非攻》)

“一则”叠用,意思和用法相当于“一方面……一方面……”。例如:

⑥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平均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为您推荐

关联词【若(如)……也(亦)……】用法及造句

“若(如)”,连词;“也(亦)”,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也(亦)……”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如)”,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也(亦)”,表示类同,承接上文,说出另一种假设情况作类比,表示上文所述假设情况实现后将出现类..

关联词【若……总……】用法及造句

“若”,连词;“总”,副词。 配对构成“若……总……”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用于书面,相当于“如果”;“总”表示无论如何结果必定是这样的。例如: ①这虽然近于劝人耐心做奴隶,而其实很不同,甘心乐意的奴隶是无望的,..

关联词【若(如)……还……】用法及造句

“若(如)”,连词;“还”,副词。 配对构成“若(如)……还……”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多用于书面。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还”表示上述假设实现后,某种现象会继续存在或某种动作或行为会继续进行。 例如:..

关联词【设若(设或)……就……】用法及造句

关联词【若是……便……】用法及造句

“若是”,连词;“便”,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便……”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相当于“如果是”,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便”,相当于“就”,承接上文,推出跟假设情况相一致的结果或结论。 例如: ①不快跑若是对..

关联词【若(如)……则……】用法及造句

“若(如)”、“则”都是连词,配对构成“若(如)……则……”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 “若(如)”,相当于“如果”,用于书面;“则”,相当于“那么”,放在后边分句句首,承接上文的假设,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 用“若……则……..

关联词【若是……就(那末)……】用法及造句

“若是”,连词;“就”,副词。 配对构成“若是……就……”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若是”,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就”承接上文,表示结果自然会这样。 例如: ①他说今天许可借到一笔钱,若是借到了,他明后天就要上船到汉口..